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阅读教学怎么教?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紧紧扣住文体特点来展开教学。对说明文教学,除了掌握"说明要点"和"说明方法"之外,还有表达、语言、文体方面的内容可以开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略读性课文的教学本质是"半独立阅读的课""略教课",应采取"教略学丰"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课文是学生学用语言的范本,在小学第三学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体的课文。这些文章在章法安排、写法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各有特点,因而阅读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学中,面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我们必须厘清四个问题:文章是什么文体?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应该精选哪些语文因素?又该如何把握语言规律引导学生读写实践?笔者尝试以不同文体为例,做了一些微观研究,以梳理不同文体应该"教什  相似文献   

3.
课堂阅读教学,在教材处理上,需要"得体",需要"得法"。所谓"得体",就是教师在备课、教学之中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知道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文体特征,特别是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教什么”透视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学语文教什么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文本理解不到位、教学目标不确定、缺少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等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文选型教材教什么难以确定,助读系统教什么指向模糊,课程标准对教什么规定模糊。为此,我们需要从特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教什么的根据;梳理不同文体的特点,为教什么寻求理据;根据小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形成教什么的动态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不同文体的精美文章,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或严谨而又生动的科普说理文,或优美动人的诗歌,或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对这些言语表达形式迥异的文本,教学时当然不能千篇一律。教者应设计契合文体特点,符合文本特色的课堂导入,寻找通向这些文本的"道"。循"道"而导,方会有效。  相似文献   

6.
林文清 《天津教育》2020,(3):157-158
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体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语用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是"语用"教学。构建"语用"课堂,更需强化我们的文体意识,教一篇带一类,读一篇会一类,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我们都要有"类"的意识,要识别和把握文章的共性和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说理文,即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可以说是简单的议论文。一、辨识文本"体貌"教此类说理文,我们首先应该关注文体,教学生辨识这一类文体的"体貌",初识议论文。如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总结提升。在课文的结构上还应该渗透文本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具  相似文献   

8.
古诗作为我国的一种特定的文体,自有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点和永恒的魅力。好的古诗具有"诗中有韵""诗中有画""诗中有意"三个特点。根据这样的文体特点,古诗教学中,教者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之"三美"——音美、形美、意美,切实提高古诗教学成效。本文以王安石《元日》教学为例,阐述了以上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选编了近十篇的神话故事,如何在教学和评价中关注文体特点和语言训练?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再者就是探讨怎么教;最后才是如何评价的问题。完成了以上的三个方面内容,即实现了神话文体的本体价值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姿态和方式。同样,不同文体的文本教学,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关注文体特点是实现“教语文”“教阅读”的有效策略和正确的路径选择;关注文体特点,有利于我们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关注文体特点,有助于我们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关注文本体裁特点,也是对学生文学启蒙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小学生天生具有的爱玩、好动、活泼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在教学中结合游玩则十分适合小学体育的教学,能够使小学生在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也发挥了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保证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描述和分析了"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其次归纳了"教"与"玩"遵循的原则,最后对"教"与"玩"结合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教例简述】这是湖北省荆州市许晖老师的一个教例,教学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一、读通1.以《忆江南》导入新课,了解词及词牌。2.读准字音,区分字形,如"塞""鳜""蓑"。  相似文献   

13.
李冰霖 《福建教育》2022,(36):19-22
同一类课文往往有其独有的教学方式,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方式往往差别较大。备课时,教师先要注意依据“文体特征”来定教,同类文体“大处求同”,不同类文体“区别对待”,基于文体的阅读目的、语体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确定基本教学框架。然后,注意“细处求异”,针对不同学段目标、个体单元语文要素、个体课型、个体篇目等课文的独特性,进一步设计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从而切实“备好一类课”。  相似文献   

14.
"教—自读"联动教学是依据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而提出的,主要对课内的"教读"和"自读"联动教学进行课例研究。"教—自读"联动教学必须基于单元意识、策略意识、文体意识、学生意识这"四种意识"的导向,才能真正达成让学生从"学得"到"习得"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真正实现"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16.
以课文为"引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教学,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活"教一个节选,"引"一本书。"活"教一篇文本,"引"一个单元。"活"教一种文章,"引"一类文体。  相似文献   

17.
"经传""经说""经解"三种解经文体均宗经而出,是先秦最为重要的三大解经文体。但是目前学界对三种先秦解经文体并没有足够重视,对于三种解经文体的差异也没有清晰认识,常出现"经说""经解""经传"文体名称混用、误用的现象。文章从文字学和文体学两个角度论述"经说""经解"与"经传"三种解经文体在阐释目的与文体特点上的不同,以此区分三种不同的解经文体。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源于三点构想. 一、文体特殊,需依体而教 潘新和教授说:“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斜塔上的实验》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人物小传.学生对人物小传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写作要求较为陌生.因此,感知、初识人物小传的特点,理应成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人物个性鲜明、选材真实典型而全面、手法灵活等人物小传的特点,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让学生明显感受到小传与记叙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的提出"教学为了谁?教学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教学从哪里出发?"这三个问题是数学教师必须经常思考和回答的,具有不同教学立场的教师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表明了不同的态度,这也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事实上,教学立场有教师立场和儿童立场之分.教师立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以"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教学设计取向,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的感  相似文献   

20.
走向"精准知识"的习作教学,通过面向文体类型的习作知识开发,使习作课堂"一课一教",让儿童"一课一得",让教师不仅做习作教学的"组织者",更真正担当起习作教学的"指导者"的角色,从而有力提升习作课堂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