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其文漫灭”作何解?教材注:“碑文模糊,磨灭。文,指碑文。下文‘独其为文’的‘文’指碑上残存的文字。”课文这样注解,仍来解释清楚“碑文”之“文”与“残存文字”之“文”有何区别。其实,“其文漫灭”的“文”是“纹”的通假字。“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相似文献   

2.
近期发现立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山西夏县柳村《柳宰相墓记》一碑,由当年廪膳生员张吉士撰写。碑文作者立足史籍,追源溯流,对唐代河东望族柳氏起源、赓续及宦海沉浮进行一番梳理后,得出当地民间缙绅和乡民传说遗存的柳宗元墓,应为武则天朝屡遭贬谪而后被诛的宰相柳奭之墓,从而为我国当代柳宗元及柳氏家族研究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近期发现立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西夏县柳村<柳宰相墓记>碑一通,由当年廪膳生员张吉士撰写.碑文作者立足史籍,追源溯流,对唐代河东望族柳氏起源、赓续及宦海沉浮进行一番梳理后,得出当地民间缙绅和乡民传说遗存的柳宗元墓,应为武则天朝屡遭贬谪而后被诛的宰相柳奭之墓,从而为我国柳宗元及柳氏家族研究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是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个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和经世之才。本文拟对在河东河道总督任上的林则徐作一简要介绍。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林则徐由江宁布政使,擢任河东河道总督。在封建社会里,河道和漕运、盐政,历来被视为“肥缺”。河工帑项,是清政府历年财政支出的大宗,但其中大部分为大小官吏所侵吞。“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余以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余润”。因此河督这个美差,为清朝一些官吏所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5.
“其在万乘”条,标点值得一议;“逮尼父之卒”条,有两处可作校字之议。“至柳妻之诔惠子”句的译文问题;辨证歌文王、颂后稷的篇名,刘勰并未将《诗经》中述祖的颂诗列作诔文;指出“淮雨”的校改问题;“庸器”的训释;论蔡邕碑文的四句之解释;郗、郄二姓,自不应互混,“”应校改为“郗”;碑文的出现晚于诔文,“事先于诔”自应指最早立碑之举;碑文的写法可以接近于铭,可以类似于诔,但铭文、诔文都不能取代碑文,它是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6.
清代汪森辑录的《粤西文载》收录了广西清代以前的各体文章,其中祠庙碑文记载了广西历代所建祠堂庙宇的情形,意义重大。本文从人物史料、地方史志、民俗信仰、文物教化四方面论述了这些祠庙碑文的文化价值。挖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蔡中郎博学善文,为汉季称最。其集中碑文几过大半,《文选》选郭林宗。陈仲弓两碑文。其文辞精雅,对后代碑文影响深远。高步瀛《两汉文举要》“郭有道碑”后注:“李申耆曰:‘表墓之文,中郎为正宗’。”今撰文具体述论蔡邕所作碑文。 东汉文人多作碑诔之文,而蔡邕为众作者之首。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评曰:“自后汉以来,碑揭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观杨赐之碑,骨鲠训典,陈郭二文,词无择言。周乎众碑,莫非清允。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级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察其为才,自然而至。”蔡邕碑文涉及后汉诸色人…  相似文献   

8.
碑文在经历了桓灵之际的兴盛之后渐衰。建安时期,从内容和功用角度,可分为墓葬之碑和纪事铭功之碑。这些碑文,作为一种以褒扬功能为主的饰终礼文,在文辞、句式等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自己也说:“河东,古吾土也。”(《柳河东集》)卷三十二《送独孤申叔序》。以下引(《柳河东集》只注卷数和篇名)《旧唐书·柳宗元传》说“河东人”,《新唐书·柳宗元传》说“其先盖河东人也”。他的文稿在其临终前交好友刘禹锡整编,名《河东先生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名《柳河东先生全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名《柳宗元集》,收录文同《柳河东集》)。可“河东”很大,唐有河东道,是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河东道道治,在贞观时治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原镇),开元时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最大时有今山西全省及河北东北部内外长城间之地。可这里所谓“河东”,不是指唐河东道,而是指秦汉以来的“河东郡”。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是否回过河东,主流看法一直持否定态度。认真翻检《柳宗元集》,新发现《游黄溪记》有"北之晋"之言。分析该文语境,联系《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晋问》以及河东传说之描述,基本可以肯定柳宗元在贞元十七年(801)回过河东。  相似文献   

11.
一、东北书院的设置与实施 据《奉天通志》、《金辽志》等文献记载,明代东北地区曾先后设书院七所。 (一)辽右书院 弘治癸丑(1493年)创建,设于锦州城(今锦州市)。《奉天通志》云:“弘治癸丑(1493年)巡按御史樊祉建。”《锦州府志·辽右书院记》云:“弘治癸丑秋,南燕樊公按治东土,以教育人才为首务。乃选河东西诸生之优等者,庠各有差,建辽右、辽左二书院,以分处之,读书其中,以相切磨,期于僻壤之士,咸克造就。延学行老成师儒王之,复命官典其薪米供億之费,院额之匾,巡抚  相似文献   

12.
河东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制关中之肘腋。临河南之肩背,表里山河,擅金汤之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名享字内。“河东”之名起源于秦,历代隶属和领辖县邑都有变更.地理形胜特异.文物古迹繁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厚。其利用和开发前景广阔,是旅游和投资者向往追求的胜地。  相似文献   

13.
一这套課本供十年制学校六至十年级(中学阶段)使用。初中一至六册供六、七、八年级(初中阶段)使用,高中一至四册供九、十年級(高中阶段)使用。全书十册共选课文三百篇。课文分讲读、閱讀两种。讲读課文由教师讲透,学生熟讀,有的要求背誦;閱讀課文(在目录里标*号),由教师指导学生閱讀。每  相似文献   

14.
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在印求法十七年后返回长安,带回三藏要文657部.玄奘受命居弘法寺译经,历时三年.汇集后,唐太宗亲自为之撰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圣教序》后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成文,历时二十四年,刻成碑文.此碑文拓本,即是流传至今的书法名帖.  相似文献   

15.
乌海市所出西夏某参知政事碑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第一部分是作者的实地考察、多方了解,并对此前多人的实地工作予以介绍。第二部分是此残碑30行碑文的编号录文。第三部分经过考辨,推定为西夏天盛七年(1155年)七月三日刻此碑文。第四部分通过碑文和文献对碑主事迹加以探讨,如参与了维护皇权的一场斗争,得以在“御座”左右;筑守朔方边城和西征,特别是碑主参与西夏会同金兵攻打过凤翔、长安。第五部分考辨确认碑主身份地位,其直升到参知政事,是三品以上高官。通过上述实地考察,特别是逐字考辨残缺碑文,最后认知此“碑文之撰写,诗、书、史、传,典故重出……在西夏遗存下来的碑文中是不可多得的”;可填补一点内蒙古西部12世纪历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文科博览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南宋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长期找不到最早出处。历代考证中,有人认为是宋代范成大所说“桂林之秀,宜为天下第一”而来;又有人认为是出自南宋末年桂州经略史李曾伯《重修湘南楼记》一文中“桂林山川甲天下”;到了清朝光绪11年,广西巡抚金武祥在《漓江游草》一诗中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至此,人们一致认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出自金武祥之口。 1983年,桂林市一名叫杨寅生的拓碑师傅有一次在桂林名山之一的独秀峰拓印碑文,在钟乳石下发现一块诗碑,其中有一句诗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这首诗是南宋嘉泰改元(1201)9月16日“桂林大比”(科举考试)刚结束时,“提点刑狱权府事四明王正功,为考中的11人宴享礼”所作。这一发现比原来的说法提前了685年。  相似文献   

17.
《广州府志》上刊载了一篇《钦颁卧碑文》,讲的是学校教育。“钦颁”就是皇上批准颁发的。这篇碑文注明是“顺治九年奉颁勒石《明经堂》”的,可以说是当时的《学生守则》。这说明广州在顺治九年(1651年)就已实行了内容比较完备的“学生守则”。现在我们把《学生守则》印在纸上,贴在墙上,那时却刻在碑上,可能是继承了春秋时铸刑鼎的做法,这确实可以限制“政策多变”,有利于学校秩序的稳定。碑文列了七项“教条”(当时“教条”一词并无贬意),开头有简要导言,指出“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是为了“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学生必须“上报国恩,下立人品”。这该是当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自然,同时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发展社会文明。从碑文的要求看,当时对传授自然料学知识是  相似文献   

18.
乾隆撰写的<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一文,记述了安远庙的样式是仿照新疆固尔扎庙而营建的.它的修建赢得了新疆少数民族的称赞.碑文还具体说明了修建安远庙的原因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乾隆时期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原有碑文的注释有几处不妥之处,试一一指出.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勤奋好学,13岁即有文名。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文风洗练,幽邃,清澄。作品有“精裁密致,璨若珠贝”之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位置。代表作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渔翁》、《江雪》、《黔之驴》、《河东先生集》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研究和整理避暑山庄的书,最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如《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乾隆三十六景诗选注》、《避暑山庄碑文释译》、《外八庙碑文注译》、《承德历代风景诗选》等。这些著作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读后收获不少。但有些具体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仅就《避暑山庄碑文释译》(简称《释译》)和《外八庙碑文注译》(简称《注译》),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古籍整理中词语训释应注意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