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晓晓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3):36-38,41
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发展形式以及商品拜物教的内涵和本质的分析,得知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在来源、性质以及和商品经济的关系三个方面存在不同,从而得出“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是社会生产关系还是社会意识?这是学术界中一直有争论的问题.本文根据对《资本论》德文、中文的对照考证及马克思对“商品”、“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的论述,得出如下结论:产生上述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混淆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与“商品拜物教”这两个有着重大区别的概念.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即把人的生产关系歪曲地表现为物的关系的属性.它是商品社会关系中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生产关系.而商品拜物教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即人们的主观世界对商品社会中人物颠倒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周学元 《文教资料》2021,(2):89-90,98
拜物教是以物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货币拜物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特殊拜物教形式,具体表现为人们的金钱观念。货币拜物教思想对我国古代各阶层、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古代的货币政策和人们的金钱观念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货币拜物教.从货币拜物教的概念入手,进而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货币拜物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存在着的,应该正确认识、评价货币拜物教,一分为二地看待货币拜物教,认清货币拜物教的实质,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抵制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当作商品拜物教所阐述的商品关系的状况,在我们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由于经济的原因,更增加了社会主义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也必然使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本认商品(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物化、物支配人的假象以及这种物化和假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的统一;当代中国存在商品(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并不等于拜金主义和一切向钱看。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论》研究中,存在两种拜物教研究进路:即卢卡奇的拜物教的"物化论"解读与鲁宾的拜物教的"价值形式论"解读.卢卡奇基于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提出的"物化"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脱离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思想再造",最终走向了唯心史观.鲁宾根据苏联20年代藏的马恩原始文献,强调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理解拜物教理...  相似文献   

9.
拜物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类社会关系被物化和物役。对异化劳动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为马克思科学批判拜物教作了重要的铺垫。马克思从商品出发,不断地揭露和批判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虚假性、抽象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生产力的同时,还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消解拜物教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分数拜物教     
古时,人类曾以为高山、大树、巨石等自然物,具有神秘的、非人所能理解和抗拒的力量,于是对它们顶礼膜拜以祈福避灾,称为“拜物教”。在商品经济、市场体制的条件下,商品和货币以其神奇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操纵着人的命运,商品就是财富,什么名誉地位、才貌道德,有钱就有一切,于是就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盛行。而今在我们学校所盛行的,则是对分数顶礼膜拜的“分数拜物教”,其影响还及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