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这个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言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而要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必须经过反复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绝不是单纯掌握些知识概念 ,而全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中的语言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的直观体现。一、加强思维语言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丰富的语言不仅会充分表达思维 ,而且会更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加强字生作文的语言训练 ,实际也就是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作文中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的“练”而“训”,学生依教师的“训”而“练”,二者缺一不可。在一篇文章里,“训”什么,“练”什么,怎样“训”,怎样“练”,下面就以《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为例,谈谈怎样抓住各段特点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扎实、充分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教师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讲清课文外,必须组织学生反复的练;而且只有通过反复的练,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因此,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拟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向同志们请教。一、在讲清课文的基础上练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字词句章等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师的讲则  相似文献   

4.
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先生指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学科返璞归真,提高质量,是当务之急。”语文课中的“训练”,是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实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不等于文字游戏或问题的解答,而是对学生语盲文字的认识、理解和思想感情的表达、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语言训练的过程是一种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训”在于指导学生去认识规律,“练”在于让学生通过操作去掌握规律,形成能力,只有训练落实,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是教练,不是导演谢绥东语文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表达与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听话、说话、阅读、写作都是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的活动形式。“工具”要运用得准确、熟练、精巧,只有靠自己反复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是获得语文技能的唯一途径。这正如运动员,要跑得...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是教语文知识还是训练语文能力?答案是肯定的:不是为了教语文知识,而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是由该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既然语文是工具,那么使用语文当然就是技能。语文教学就应该训练学生掌握使用语文的技能,“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吕叔湘语),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因此,整个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十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如同SRAS和HIN1一样,教师总是“闻风丧胆”,唯恐避之不及。而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一个课程,是一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训练,训练什么?首先,要进行语言理解的训练;其次,要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最后,还要进行表达方法的揣摩训练。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例谈浙江象山县教科所唐懋龙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言语交际技能,即“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当前,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已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对言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尚未引起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掌握这个工具。但是,学生有了语言这个工具,不一定会运用这个工具来思维,或者说不一定会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说,语言不能等同于思维,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完全替代思维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训练技能及其功能训练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练习、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某种能力,形成某种技能的一类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又说:“语言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技…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这个核心紧紧地抓在手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多种策略开展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在一课一得中落实不同学段、年级和单元教学目标,切实解决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一、紧扣目标精准练在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学习就是教学目标的重点内容,一般在课后练习中都要明确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围绕语文要素学习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就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中精辟地指出“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这里一个就是处理好特定任务与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即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身搞好”。可见,阅读教学紧扣语言文字,是特性所在、目标所显、过程所靠,乃阅读之本。阅读之根不可忘“本”、不能丢“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要掌握一样工具或技能,必须由训练来完成。训练的内容及达到什么要求,语文《大纲》作了明确的规定。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语言是个工具,掌  相似文献   

15.
<正>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于漪老师也说"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要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而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验品味。可见,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方面,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注重语言的基础训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言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要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经过反复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绝不是单纯掌握些知识概念,而全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  相似文献   

18.
<正>"训练"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热词。"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语文教学要以训练为主线"曾是甚为流行的教学理念。然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却很难找到"训练"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实践"这个词。有人对此颇有微词,觉得语文教学不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怎么能行?其实,语文教学变"训练"为"实践"的内蕴特别丰赡。问题1:语文学习,为何要变"训练"为"实践"?"训练"和"实践"有何差异呢?《现代汉语词典》对"训练"的解释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而对"实践"的解释是:把计划、打算等落实为具体的行动。由此不难看出,训练是一种他主性的行为,实践却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训练,是教师"训",学生"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语言发展,即通过阅读文本的训练和积累,形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小学生对语言文字要有准确的感受和领悟,就必须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才能主动地感知与把握对象。这个情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化的情境;二是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时的情绪状态。只有语境与心境合  相似文献   

20.
要想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①要“多读多写,勤学苦练”。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要求。为什么必须开胜课外的读写训练?原因是很清楚的。先从语文本身的性质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要掌握这一工具,非经过一系列的、严格的反复训练不可,而且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选集》第三卷794页)这是一。再从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