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伤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形态,它自然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情感要素。郭沫若的小说无不体现着感伤的情绪,不管是对人生行路难的感慨,还是男女之爱的呓语,甚至是天伦之乐的诉说,都夹杂着伤感的旋律。感伤,是郭沫若小说的基调,也是理解郭沫若小说的钥匙和门径。本文通过对郭沫若小说主题的剖析,展示郭沫若在穷愁与幻美之间流注的感伤情绪.进而揭示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以忧郁、感伤的士子姿态登上中国文坛,为中国感伤文学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文章主要从作家人生经历,小说创作,情感取向等方面深入阐释郁达夫复杂的个性气质:忧郁的感伤,孤冷的哀怨,从而进一步探索作家深层心理中斑驳而迷人、凄切而悲苦的生命本真意识。  相似文献   

3.
游苔莎悲剧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乡》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的代表性悲剧小说。小说以爱敦荒原为背景,以游苔莎·斐伊与克林·姚伯的爱情故事为情节,表达了性格与环境对悲剧产生的作用。游苔莎悲剧形成的原因:环境因素、性格因素和偶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卡森·麦可勒斯(CarsonMcCullers)的短篇小说《一棵树、一块岩石和一朵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老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对爱的理解。作家为小说选择的标题是煞费苦心的,初读时不理解其标题与小说内容的联系,经过反复阅读和思索,才发现其中的象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小说标题与内容的联系以及其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不单纯是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或复仇故事。在这部小说中 ,作者陈述了对爱、对灵魂、对死亡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作者笔下的人物是宇宙的一分子 ,而整个宇宙由不同的元素构成 ,各元素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展运行。  相似文献   

6.
试论英国的哥特式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世纪末,简·奥斯丁写了两本小说,讽刺当时盛行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这两部小说经过作者修改出版时,感伤小说已经过时,哥特式小说也已接近尾声。这两类小说都是在启蒙主义崇尚理性的乐观主义逐渐丧失其魅力,工业革命进程中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逐渐暴露的情况下,敏感的人们对时代作出的反应。它们一是用情感来对抗理性,一是用沉缅过去来回避现实。感伤主义由于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更直接(如墓畔诗人的感伤诗)而引起了较多的  相似文献   

7.
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一种抒情的基调,由“我”来向读者讲述了母亲的一段理想而压抑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记录了作者和母亲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特别是母亲“钟雨”和“老干部”之间那场望不可及的爱情故事,母亲为了这场望不可及的爱情备受了心灵的折磨。小说弘扬的婚姻是以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为前提,以真爱为基础的。小说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反映出特殊历史时期女性婚恋观的转折、爱情理想的产生和压抑、现实对爱情的折磨。  相似文献   

8.
个性·矛盾·悲鸣--论苏曼殊的感伤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文学天才,在近代中国东/西杂陈的剧烈动荡中,走过了他短暂而凄凉的一生.他孤独、矛盾的心灵在世纪末的风雨中痛苦挣扎、绝望哀鸣,这种浓郁的感伤情愫已融入他生命的深层,并成为他浪漫生命之旅中的一朵哀艳之花.他的感伤之旅主要包括个性主义反抗的矛盾性;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情感共鸣及个体反抗的精神畸变;浪漫感伤情怀在小说中的深入呈现等.  相似文献   

9.
张承志《黑骏马》以新颖的小说结构描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试图透过以往研究者已探索较多的小说的叙事结构,来发掘其隐藏的心理结构,从中发现现实与理想、残缺与完美之矛盾的普遍性与不可调和性;进而透过以往研究者关注较多的爱情悲剧,探求深层的人生悲剧,即归属感的缺失与悲剧的无限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感伤主义”在中国小说从晚清到五四这一时间链条上形成了一条虽曲折但脉络清晰的轨迹。与西方相似,在“中国感伤主义小说”与“小说叙事形式嬗变”之间也客观存在着某种内在、互动的关联,晚清至“五四”的感伤主义小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作为中国小说“感伤主义”长链上相互联结的重要三环,吴趼人的《恨海》,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碎簪记》以及郁达夫1927年前的中短篇小说,贯穿了中国小说叙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整个过程。出于情感表达的内在需要,它们在运用各种现代叙事技巧上经历了由拙笨到自如的艰辛历程。感伤主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类型一道,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童献纲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12-114,120
柳营的小说以女性婚恋为写作中心,表现了成年女性掺杂了恋父、自恋因素的爱之哀痛,展示了未成年女性因父爱缺失与婚姻阴霾所导致的心灵创伤,传达出女性对理想婚恋的渴望及难以实现的感伤.  相似文献   

12.
苗文晟 《海外英语》2011,(9):305-306
斯托夫人所著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真实无情地揭露了南方奴隶制度的残暴与罪恶,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极高的文学价值。那么,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么小说的成功问世?小说本身又蕴藏着怎样的文学感染力?该文从"感伤"这一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与创作原动力联结在一起的,正是作者心中亘古的感伤情怀;而作品本身表现出的感伤痕迹,又贯于作品始末,激荡人心。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因感伤来,携感伤去"的惊世之作。  相似文献   

13.
爱情小说在唐传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描写书生爱情故事的小说是这类小说中的重要类型。仔细分析这些小说,可以发现男女主人公都难以避免被抛弃的命运,而产生这一悲剧的深层原因则是以家长意志为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文章对《莺莺传》《霍小玉传》和《李娃传》这三部传奇名篇进行了分析,对这类爱情小说的悲剧性进行一些解读。  相似文献   

14.
微型小说言简义丰,运用短小的篇章浓缩复杂深厚的情感蕴藉,《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凸显了微型小说在悬念设置、结构架设、主旨隐喻方面的优势,用精简凝练的笔触刺痛人性复归的深层问题。笔者着重采用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从情节的悬念设置、故事的结构架设、主旨的深层隐喻三个维度,揭示微型小说的叙事结构和隐喻内涵层面的复杂技艺性,读解小说在传达美好人性思考的背后,对时代和人性的潜在的感伤书写。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被人们定义为爱情和复仇小说,但在这简单的爱与复仇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人物悲剧原因。这场爱不仅是人物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作者在全书巧妙运用象征艺术来揭示人物性格。它承载了人物命运和小说主题的众多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着眼,探讨了郁达夫小说故事的潜文本。其所叙写的追逐性爱,或因爱而不可得,追求死亡,本质上是藏匿在作家潜意识中的寻求博大母爱,以及在“无爱人间”痛苦挣扎,陷入绝望困境时,渴望返回母体(原始自由状态),摆脱生存苦难,重获“安全”与“肯定”的现实投射,在小说文本的深层结构中,透现出作家对充满爱的人类美好生存环境的呼唤与期待。  相似文献   

17.
李春平的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通过讲述在陕南紫阳山城长大的三个年轻人刘小样、冯刚和张雪峰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纯美爱情的歌颂和对人生现实的思考。从宗白华先生的意境创构理论对小说加以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深层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港台小说潮水般涌入内地。八十年代中期,琼瑶小说经营出一个又一个幽怨纯洁的爱情故事,泪湿了无数少女的眼睛,也抚慰了无数在历史造成的无爱的婚姻中苦捱时光的中年人。紧接着新武侠小说又裹挟着一股凌厉的风走红大陆,一环扣一环的惊险故事与传统的善恶情结牢牢地抓住了活得压抑而刻板的心。九十年代初,梁凤仪的财经小说又匆匆而至,让大陆内地的读者着实领略了一种灯红酒绿的现代商业生活。然而,潮水般涌来的东西,自然也会潮水般地迅疾退去。琼瑶的爱情故事离实际  相似文献   

19.
清代小说<林兰香>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它以忧伤、衰婉的形式去肯定生活中的美,在柔弱中暗含着对理想的执着.这种感伤色彩一方面通过女主人公燕梦卿的悲剧来表现,另一方面与小说的色空观念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小说中所表现出对"梦"的充分描绘,对人生如戏的描写以及对"死亡"和"坟墓"的大量描述,使得小说的感伤色彩更加浓厚与伤感.而这种感伤色彩正是清初文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掌小说被誉为"川端文学的故乡",在川端康成早期的文学创作中,点缀着大量风格清新的掌小说,其中表现少男少女的爱及感伤的作品洋溢着青春时代诗的精神,成为其青春时光的缩影。本文以川端康成的表现少男少女情感的掌上小说为中心考察了作品中少男少女的共同特点以及从小说传递出的作者回归少年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