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谁来讲道理”和“怎么讲道理”是数字思政面临的一个崭新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界定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基于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争议,智能系统不能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主体,不具备交往主体的社会属性,缺乏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技术中介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讲深”思政课中的真理和情理;拓展“活化”思政课道理的实践场域;助力学生“感悟”思政课中的道理。在数字思政实践中,要明晰“教师—人工智能”的关系,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类人工智能,加强对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实现算法模型从可解释到可信任的逻辑,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互文本”教学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对话:一是阅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二是阅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是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对话场域,以文本为介质所产生的对话关系,也是群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对话关系。本文以《赤壁赋》《我与地坛》为例,诠释以“弱者道之用”为特质的东方散文写作范式与文化景观:在互文关系中确证主体:自然或弱“我”;在互文关系中确认结构形态:对举或对话;在互文关系中确立物我哲学关系:小我或大化——力量的获得。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巧用“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研究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探讨巧用“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优化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包括:运用投屏功能温习旧知、感悟新知,做好课前准备;运用数字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引出新课课题;巧用学科工具和课件,分步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回应情境问题,运用尺规工具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设置层次递进的闯关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回顾总结,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构建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4.
以“减数分裂”教学为例,针对新授课、复习课两种课型,提出物理模型有效建构的策略。其中新授课物理模型建构的基本策略是:情境创设—建模指导—模型评价;复习课物理模型建构的基本策略是:明确类型—搭建模型—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5.
“问题引领”是一种教学思维方式,也是改进课堂教学的路径和抓手。通过核心问题来引领课堂,能使目标问题化、任务问题化。文章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二)”一课为例,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核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归纳重要结论”的过程,优化算法,并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孙由体 《职教论坛》2013,(2):41-43,46
课堂教学是完成“基础”课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精心设计并有效运用教学情境是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举措.高职大学生的学情现状以及课程性质、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因素决定了“基础”课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设计方式一般包括生活化情境、问题化情境、活动化情境和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实施策略主要有:选准授课切入点,激情引趣,层层推进;把握主次,突出呈现好关键性的教学情境;妥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正>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落实情境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对“情境化”的理解,取决于对课标要求体系的把握,还取决于对课文文本的挖掘。据此,情境化阅读教学的落实需要从理论准备与实践设计两个方面着眼。前提:理论准备对“情境化”的理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前提。“情境化课程以情境化的学与教为核心理念,以知识实践运用为目标,以实际问题情境为载体,以教师作为课程的创生者。”[1]如何利用实际问题设计情境,这受制于我们对“情境化”的理解。“情”是“境”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凌锋 《地理教育》2010,(10):51-52
一、“情境创设”不等于“情境摆设” 现象: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逢课必从情境入手。课堂上,讲故事、放视频,教学情境轰轰烈烈,课堂气氛热闹非凡,教学内容却敷衍了事,教学目标丢在一边,失去了情境创设的真正意图;有些教师一节课呈现的情境像“连珠炮”,并且不分主次地进行“情境轰炸”,失去了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总之,情境的创设出现了“教者手忙脚乱、学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尴尬情形。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互联网+教育”战略计划的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已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文章在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翻转教学开展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下,教师和学习者分别在设计开发阶段、课前知识获取阶段、课中知识内化阶段、课后总结反思阶段开展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翻转”教学,使学习者在“自主知识获取—协作知识内化-自主知识巩固”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为网络学习空间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法”是思品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情境教学于思想教育之中。它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思维对象具体化,把授课方式趣味化,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结构看,情境教学法可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入境——明理——强化——导行。第一环节即引入情境阶段。其它三个环节属创设情境阶段。  相似文献   

11.
按照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的分类,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境—探究”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其中,第三种模式需要校际合作,一般学校难以独立进行。下面结合我们学校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尝试课例,来谈谈我们对另外三种教学模式的理解。一、“情境—探究”模式这是一种Learn-fromIT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这种模式的教学基本上是在网络教室中完成的,教师课前精心制作教学网站…  相似文献   

12.
“思政+美术”是践行“大思政课”的重要形态。借助美术画开展思政课教学,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思政课运用好红色美术画,能够直观鲜明地展示课程思想,引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共鸣,在审美中厚植爱党情感。美术画进入课堂,意味着教学方式由教师讲解向学生体验思考转向、文字情境资源向红色美术画辅助资源转变、教学空间由单一课堂向“课堂—校园—网络”综合课堂转变。思政课用好红色美术画,引导学生寻美、探美、感受美,必须坚持适应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体系的、以项目情境为载体、以主题工作任务为教学单位、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六性”素质结构体系具备为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有效实施要受教师的多元一体化生态素质、学生的个性情境化生态素养、教学的动态平衡化生态网络、学校的镶嵌多维化生态情境等影响因子的限制,而其要顺利发展就必须通过践履“生态位原理”、规避“花盆效应”、析透“耐度定律”、诉求“活水效应”等途径创设生态性的教学情境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的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平台。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征,将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变革语文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从而构建起“情境探究”“主体合作”“网络自主”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现以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一、创设情境,加深体验,激活情感,尝试探究《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童趣的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水墨人物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门类之一,以其独有的绘画材料、造型特点和笔墨韵味大放异彩。本课聚焦当代劳动者这一人物群体,以水墨人物画单元课为主要内容,通过“情境激发—目标导学”“情境感知—任务驱动”“情境体验—能力建构”“情境检测—合作展示”“情境迁移—拓展升华”五个教学环节,围绕生活情境、任务情境、问题情境为载体,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在线教学情境,以“数字土著”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8个教学班的116名教师和533名大学生进行配对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数字韧性的形成机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既会直接地正向影响其数字韧性,也会通过网众互动生成行为间接影响其数字韧性;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支持力度会调节大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与网众互动生成行为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教师应关注大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情况,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通过在线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字韧性。  相似文献   

18.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情境设计是课堂 教学的关键环节。目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了当前以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可以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实际需求。本文以地理学课为主体,在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对其进行情境设 计,研究分析情境设计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应用。在 对区域设计尺度变换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空间分析思维,再借 助多媒体技术将现实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地理 实践力;最后在教学活动探究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综合思 维能力,进而使学生明确人类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 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素质教育必须突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坚持主体性、全面性、创造性等原则。其特征是备课时“吃透两头”: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还学生一个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运用多向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中专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尝试新的“三主”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三主”教学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内容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根据课内容共同创设具情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