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难点及分析 《画杨桃》是新增课文。文字比较浅显易懂,重点是让学生弄清“我”的画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却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学难点是理解最后老师那段话的意思。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由于课文叙述画杨桃这件事情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重点在理解当“我”的画交出去的时候,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却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学时,可采取“变序教学”法,直奔课文的重点,——第二自然段。启发谈话引出问题: 1.同学们见过杨桃吗?知道杨桃是什么样的吗?(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画杨桃》一课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说说父亲和老师是怎样教诲我的?生认真读课文后交流)生 :父亲经常叮嘱我 :“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生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师 :是啊 ,文中父亲和老师教导我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同学们 ,平时你们的长辈对你们说过类似的话吗?生 :我爷爷常对我…  相似文献   

3.
《画杨桃》一文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所引起的不同反应。学习课文时,可以抓住文中的对比,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哈哈大笑”与“审视”的对比。“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时,把杨桃画得像个五角星。同学们见了“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4.
一次上图画课,一位老师拿着两个杨桃平摆在讲坛上,要学生对着写生。有一个叫维祖的学生个子较矮,座位编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从他的角度望去,那五棱杨桃根本不像杨桃,而像是五角星,他照着自己看到的样子画了杨桃。当维祖把习作交出去时,几个同学看了,哈哈大笑,嘲笑他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看了这幅习作,老师没有马上表态,而是从讲台上走下来,在维祖的座位上坐下,仔细审视了一番杨桃,然后高举着他的习作向同学们发问:“这幅写生,大家说画得像不像?”“不像!” 同学们齐声回答。“它像什么?” 老师又问。“像五角星!”几个同学应道,同时发出了嘻嘻哈哈的笑声。老师的神情变得有点儿严肃,半晌,再问道:“画杨桃画成 ‘五角星’,好笑么?”“好笑!” 刚才那几个笑  相似文献   

5.
《画杨桃》一课,主要是写在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一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段落分明,重点突出。教学时,应指导学生从段入手,读好全篇。 一、总揽全文,了解重点段 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找出总结段(最后一段)。然后齐读,懂得“教诲”指恳切的教导,“一生受用”是指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再扣住总结段设疑:爸爸和老师是怎样教诲的?“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在课文哪一段?(分别在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记叙“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不同反应,揭示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平凡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老师说的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应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并以此为线索组织教学,以老师的话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师生的三次对话为次重点.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探讨”的导学方法,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所含的道理,同时加强学生听、说、读、写和思维、判断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饶世和 男 ,1944年出生 ,安徽省无为人。 1961年开始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1984年任安徽省无为县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1990年获安徽省特级教师称号。下面是饶老师设计执教的《画杨桃》教案 ,笔者略作赏析。)  教学目的  《画杨桃》记述“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受到有些同学讥笑 ,但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 ,通俗易懂。本文教学目的可确定如下 :   1 懂得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获得不同的观察结果。   2 懂得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存在各种关系 ,如转折、因果等。   3 用“不像………  相似文献   

8.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讲述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其内容是这样的:“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我是这样教学这段话的:师:读一读,这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几层意思?生:(读后)这段共有四句话,主…  相似文献   

9.
《画杨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湖北武汉武昌区教研室林兵教学重点:让学生弄清“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笔,而精到老师的肯定。教学难点: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并提出的时教学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很...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课堂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呢?张艳老师的《画杨桃》教学片断可作为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板书课题)师:今天学习《画杨桃》,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现在我们先来画一画杨桃,好吗?生:(欣然)好!师: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分组,以杨桃为中心围坐,各自用心作画,画好后,教师选几幅有代表性的展示)师:你们看过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生1:画的杨桃不一样。生2:有椭圆的、还有…  相似文献   

11.
《画杨桃》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岑桑在小学美术课上画杨桃的一件事。年幼的作者根据父亲"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教海,把自己从特殊角度所观察到的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形状,引起同学们的哄笑。老师在慎重体察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后,请嘲笑"我"的学生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去观察杨桃,使...  相似文献   

12.
上课了,张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等腰梯形,然后问道:“同学们,你们谁能用画一条直线的方式,将这个等腰梯形平分成两个面积相同的三角形?”大家拿起笔,在纸上画来画去。画了很久,都画不出来。有位同学鼓起勇气站起来说:“这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吗?”张老师问。大家都被问住了,不知该点头还是摇头。这时,张老师拿起一枝粉笔,横躺在黑板上,由上而下,画出了一条与梯形顶边同样宽度的线,两个面积相同的三角形顿时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都“噢”了起来,有一位同学表示了不同意见:“这哪里是一条‘线’?明明是一条带嘛。…  相似文献   

13.
由此及彼理解课文师 :老师看到几位同学知错后 ,说话语气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明。生 :“和颜悦色”。师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生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很高兴 ,态度比较和蔼。师 :老师的态度开始是认真的 ,后来“神情变得严肃” ,这时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生 :因为同学们弄清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很高兴 ,所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师 :由此 ,大家想想 ,文中还写了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生 :几个同学师 :好!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 :几个同学一开始是“哈哈大笑” ,后来是“…  相似文献   

14.
《画杨桃》是篇新选课文,通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不同反应的叙述,揭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教学时,可以紧扣“笑”字,引导学生去深入领悟。首先,由“哈哈大笑”理解照实绘画与“想当然”的矛盾。“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根据眼中所见的样子准确地画出了杨桃,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三位老师教孩子画苹果:第一位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再画……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第二位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教师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第三位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  相似文献   

16.
见实期间,有机会听了许多老师上《南辕北辙》这一课,教法上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下课前几分钟都进行了知识延伸,但大多数老师总误把课文中魏国人的“北辙”说成是“住前走”,这不能说老师在备课时理解课文不仔细,而只能归属于教师缺乏应有的地理知识,对课文内容的不理解。不信的话,可以先看看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同学们,根据刚才我讲述的麦哲伦航海这个真实故事,大家想象一下,课文《南辕北辙》中的魏国  相似文献   

17.
教学智慧奖     
有一位老师上美术课时,随手画了一个酒瓶,心里没底,就对同学们说:“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东西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手榴弹!”老师一愣,但随即微笑着说:“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画手榴弹!”在课改经验交流会上,这位老师就将这件事作为心得体会提了出来,认为教育孩子要因势利导,如果太过于认真刻板,就容易将书教死。大家都觉得她说的不错,纷纷效仿。这样一来,教书就教出了许多奇迹。有一个学校上公开课,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水蜜桃,问同学们:“大家说一说,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同学们看了半天,也是导口同声回答:是屁股。…  相似文献   

18.
哈哈广场     
惩罚的后果两位老师在议论各自的学生,其中一位说:“昨天,有个学生不洗脸来上学,我把他撵回家去了。”另一位老师十分欣赏:“好办法,今天他是洗得干干净净来上学吧?”“哪里,今天全班学生都不洗脸了?”写作文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次作文的题目是《记一次足球比赛》,大家要好好地  相似文献   

19.
《画杨桃》一文通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不同反应的叙述,揭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教学时,可紧扣“笑”字,引导学生深入领悟。 首先,由“哈哈大笑”理解照实绘画与“想当然”的矛盾。“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  相似文献   

20.
近日,连续听了两位老师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两人不约而同地对同一语段作了完全相同的语言训练,然而,因处理方式不同,由此引出的课堂状态却令人深思。语段:《鱼游到了纸上》第7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处理一:(学生朗读后,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词语。)师:大家见到过“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吗?(少数人举手欲言,多数人茫然不知)谁能说说它们的意思?生:“工笔细描”是用笔很仔细地画。生:“工笔细描”是用细毛笔慢慢地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