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媒体成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媒体创造了条件。当大多数中老年人还守在电视机前欣赏电视剧的时候,上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电视剧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电视机的依赖越来越小,传统的晚间看电视剧的娱乐休闲方式悄悄改变。网络时代的媒体技术融合使电视剧受众分化,进而使电视剧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3.
当看电影、电视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的重要构成的时候 ,当影视作品越来越烙上商品的印痕进入当今文化消费市场的时候 ,当影视作为文化产品越来越超越国界地域自由地行走在地球村的时候 ,探讨中国影视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问题 ,显得尤为迫在眉睫。我们所进行的北京市重点课题“中国影视受众理论的民族化研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从北京市民观看电影、电视情况的问卷调查入手 ,以受众研究为基点 ,以观众调查数据为依据 ,努力剖析我国当前影视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集中对受众与中国影视品牌发展战略中的民族化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当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人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好看呢?广大纪录片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视界近年逐步推进“制播分离”和“频道专业化”,电视节目制作成为当今我国最活跃,最有市场的文化行业。当我们的节目、栏目创作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必须关注电视的文化品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视剧中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盈盈 《现代传播》2005,(6):131-132
作为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电视节目样式之一,电视剧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以及艺术手段的精湛,成为影响深远,与社会现实贴近而备受广大电视观众欢迎的节目形态。同时,当今电视剧的发展呈现出五彩纷呈的多样性,并产生了各种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流派”。一时间,见诸各种媒体的“京派”、“海派”、“东北派”、“关东派”、“岭南派”、“西部派”、“山西派”、“巴蜀风”、“楚风”、燕赵及苏南文化流派的评论,渐渐成为电视剧批评中的一大“热点”。它的着眼点不仅仅在其题材内容、风格特点上,而是向看电视剧文化内涵的层次延…  相似文献   

7.
王传涛 《声屏世界》2011,(11):69-69
西方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在这一句话有了新的定义与阐释。除了“以史为鉴”“历史总是或简单或复杂地进行重复”的因素之外,在影视作品上,我国几乎所有的历史剧,在严重“穿帮”的事实面前早已退化成了“穿越剧”。电视剧新版《水浒传》也很快成为了穿越剧:“当看到那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时,哥乐了!”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这样说,“玉米在明朝才引入中国.宋朝的时候哥伦布还没发现新大陆呢。”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傻阿甘》第十六集阿甘当替身演员这一情节中,演员把“男主角”的“角”念成了“jiǎo”,很明显是错误的,“主角、名角、角色”的“角”应念“jué”才对。1999年12月10日18:00《大风车》节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晓婷 《新闻世界》2014,(4):243-244
近年来“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影视爱好者的青睐。在文化全球化、跨国媒体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影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美剧,在传播西方神鬼文化的同时,也包含了对西方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观赏。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在中国(?)自己的名字时,曾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剧”这个字几乎与艺术新品种电视艺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电影用了“影片”是指它将艺术记录在胶片上的话,那么电视艺术至少也应叫“电视胶带”、“电视带”,或借用电影的片子广意地称为电视故事片(北京已经有了一家电视制片厂)。目前,“电视剧”这个名称木巳成舟,这里暂时“入乡随俗”,但是,我们剧作者应广泛地理解这个“剧”字,把这个“剧”字赋以新的内涵。没有这个认识,往往影响作者手中素材的使用;硬要把自己手中的素材编成“剧”,十有八九糟踏了自己的素材,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电视剧按戏剧结构去搞很可能导致假。破除了电视剧是“剧”的观念后,我们的作者就会发现,手头可写成电视剧的素材一下子广阔了,写作的路子宽广了;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有可能写成电视剧。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电视竞争已经从单一节目的竞争进入频道竞争阶段,但是作为频道竞争力基本组成和支撑的节目却越来越成为各台比拼的重点。特别是当频道作为媒体的渠道资源,面临不再稀缺甚至过剩的窘境时,“内容为王”更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由电视剧和品牌栏目相互支撑的频道结构及播出组合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频道内容发展的趋势。自制节目的原创能力对于一个电视台,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提高一个电视台的原创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管理科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关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第二大出版中心的话题越来越多了,许多有识之士就“国际性大都市与上海出版”以及上海出版业的机遇和对策等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主张,使我们能够在某种新的“维度”来重新审视上海的出版业。 一、审视“上海”的三个维度要真正认识上海出版在全国乃至全球出版业大格局中的地位,首先要对上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我们在不同场合谈上海这个字眼时,上海其实有着不同的意味。笔者以为,在讨论上海出版业的时候,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三个上海,即一个政治的上海、一个…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裸婚时代》走红,让80后一代又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角。当“裸婚”成为热词时,60后、50后们觉得很惊讶:哪一代人的结婚不是从“裸婚”开始的呢?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怎么到了80后这一代就变得这么死去活来的?而80后们却觉得,他们被这部剧“击中”了。“并非我们今天就特别注重物质。我们的父辈确实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我们今天的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张萍 《视听界》2005,(2):62-63
随着“经济全球化”之风吹遍世界各地,以美国好莱坞流行文化为代表的“全球化”文化也进入我国市场。为了能够在这阵强风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媒体纷纷采取措施。各报业集团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但同质现象严重;电影界虽然也拍了一些诸如《英雄》可以抗衡好莱坞的片子,但毕竟不多,电影院主角仍然是好莱坞大片;至于电视栏目则陷入疯狂“克隆”的泥潭中而无力自拔。人们却发现一处风光独好,那就是电视剧市场。从《大明宫词》到《康熙王朝》、《激情燃烧的岁月》再到《大宅门》、《金粉世家》、《天龙八部》人们明显地感到了电视剧质量的提高,一些观众甚至隐约感到了“精品时代”的来临。综观近几年电视剧作品的成败,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电视剧越来越立足于本土文化,贴近本土生活。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电视剧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电视剧处于新的媒介环境和商业化语境中,利益的最大化、产品的娱乐化、消费的快餐化,正在逐步侵蚀着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电视剧画面的“吸睛”、内容的“浅陋”正成为电视剧娱乐化进程的重要环节.而电视剧的艺术感、审美感呈式微之势,娱乐化、快餐化得到加强,电视剧成为功利化情境中的娱乐商品,电视剧强化娱乐与弱化审美的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金辉 《青年记者》2009,(16):79-80
在当今蔚然成“风”,浩然成“派”的地域特色电视剧中,“关东派”电视剧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电视剧艺术中的奇葩异草。讲述老党员刘老根带领乡亲致富的东北剧《刘老根》创下收视高峰,表现刘老根成功创业后的坎坷挫折的续集《刘老根(二)》又创下收视率历史新高。作为“关东派”电视剧的共同特征之一,重在表现东北地区特有的黑土文化,即当地特有的乡土文化,《刘老根》亦然。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的物质产品生产日益“去政府化”、步入市场化的时候,知识产品的生产却反其道而行之,越来越成为国家意志的产物,以计划学术的方式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     
<正>电视剧频道,顾名思义,她应成为电视剧资源最丰富的频道。由于电视剧是“万人迷”,央视、省外卫视或市台无一不把电视剧作为提升收视率的“主打产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所属各频道也纷纷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既是艺术事业 ,又是文化产业 ,然而 ,电视剧的产业经营 ,决不等于企业化和商业化、市场化。电视剧在西方诞生时具有的现代大众文化品格 ,在中国已经发生异变 ,呈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存而又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景观。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权威地位的官方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越轨行为和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强势管理和大力控制 ,以启蒙为传统、以高雅艺术为执着追求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劣质产品和病态思想理论及其颠覆性所进行的严肃批判和扼制 ,都有益于电视剧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是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 ,不能说成是“文化保守主义”、“反市场化”。虚构当今“中国主流电视剧”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 ,或者“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神话 ,正是西方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盲目乐观的表现。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 ,并且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