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不能都改为"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任 《编辑学报》2005,17(1):39-39
在期刊审读中发现有的期刊把许多仍应当用“一”的而改用“1” ,例如“作为 1个国有企业”“每 1个步骤”“这是 1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方法”等。按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 ,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第一”“一届二次理事会”“一气呵成”等。这些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另外一些情形。为了做到“得体” ,这里针对该用“一”还是该用“1”提出几条建议“规则” ,供同人参考。规则 1 “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  相似文献   

2.
子生 《新闻三昧》2006,(12):41-42
作假总盯上“好东西”。市场上如此,新闻界亦如此。本刊上期《权成性数字新闻报道不可小觑》一强调的“权威性数字”,就常有新闻作假光顾。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位我曾经多次报道过的、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民企业家,拿着一份几个月前的某大报,对我诉苦道:“这报上的假数字可把我害苦了!”不消说,这篇报道就是我写的,可“假数字”却是好心的大报编辑给“编”出来的。面对因编辑删改失误而出现的“假数字”,我亦哭笑不得。 去年12月 29日,我市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武,召集“异蛇村”的38户农民,第三次合计他们的“十五计划”。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新闻,我当即在现场写下一篇970字的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数字新媒体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波”,传统的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一次次新闻“大战”中,在一场场媒体“较量”中,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凭借数字化传播手段的神速、信息的“海量”以及高互动性等诸多优势,抢占先机,屡屡胜出。尤其是在抢抓新闻的“第一落点”方面,更是牢牢地控制了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第一”话语权,令传统的平面媒体难“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5.
先看一组数字:“11”、“128”、“315”、“51”、“54”“61”、“64”、“71”、“77”、“81”、“911”、“101”、“1111”、“129”。这些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应当怎么读?  相似文献   

6.
好比跟女士莫谈年龄一样,时下,诸多机关报的老总们对两个数字可谓讳莫如深:一是发行量,二是广告收入。与其说是“保密”,倒不如坦率地承认是“羞于出口”。逃避归逃避,现实归现实。仔细地想一想究竟,答案就摆在眼前——机关报值得一读的“新闻”偏少,而来自方方面面的“宣  相似文献   

7.
论培养"数字读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勇  马赛凤 《图书馆建设》2004,(6):14-15,19
建设数字图书馆需要培养“数字读者”。本文试探讨数字读者的概念,培养数字读者的原因、紧迫性及培养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正赋 《今传媒》2005,(6):12-13
一、对两则广告个案的本解读 2003年末,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其新出厂的“霸道”牌越野车在中国做了一则广告:画面的前景是两只石狮子和一辆丰田越野车,两只石狮子中的一只严肃地蹲着,另一只却向丰田车敬礼,一行大字标题“霸道,你不得不尊敬”从敬礼的石狮子口里“吐”出来。画面的背景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主体图片下面是一些各种型号丰田越野车的小型图片和小字的性能说明。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0.
读报看电视,发现媒体在报道有关涉假贩毒案件时,常有乱用、滥用“价值”二字的现象,不吐不快。 “3·15”消费者维权日前后,一些媒体常有类似报道,某月某日,某地工商局(或质量技术监督局)捣毁某个制假窝点,将价值多少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  相似文献   

11.
"数字政府"信息如何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时代,拥有80%以上社会信息资源的政府,用户对其信息利用率仅为10%,信息时代的“数字政府”运行的刚性程序化与模式化是政府运行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但从总体上讲,“数字政府”仍然改变不了最终由人操作的结局,因为数字信息平台是否运转。为什么运转,数字信息的收信,公开等仍需要人的能动作为。那么,“数字政府”信息如何公开呢?  相似文献   

12.
钱之强 《今传媒》2005,(5):22-23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财富”广播,有一档节目,叫“长安夜话”。它号称拥有200万名听众。从省内到省外。当我迷上它以后,我信了,且认定这个数字并无夸张。  相似文献   

13.
百度"知道"理念及其在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百度“知道”进行考察,从问答模式、悬赏机制、互动机制等方面剖析百度“知道”的特点,与数字参考咨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数字参考咨询应改进问答模式、实施激励机制、引入互动机制,以实现数字参考咨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业时代 ,拥有 80 %以上社会信息资源的政府 ,用户对其信息利用率仅为 1 0 %。信息时代的“数字政府”运行刚性的程序化与模式化是政府运行科学与高效的技术保障 ,但从总体上讲 ,“数字政府”仍然改变不了最终由人操作的结局 ,因为数字信息平台是否运转 ,为什么运转 ,数字信息的收集、公开等仍需要人的能动作为。那么 ,“数字政府”信息如何公开呢 ?本文从法律角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钦 《青年记者》2007,(10):58-59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追求利润的商业逻辑也被媒介产业所接受。对于数字杂志而言,读成了“消费”,杂志成了“产品”。整个数字杂志行业也在用商业化逻辑指导行业运行,整个行业都在为读需求市场服务。而读需求则根源于人类渴望成功、受爱慕、维护个人利益等强烈个人欲望,这些便是数字杂志读心中的“马斯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数字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近些年来在博物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新博物馆学”理念的介分绍,结合新兴数字博物馆的独特性,对“新博物馆学”语境下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予以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17.
尽管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是离不开数字,但数字毕竟是抽象的、单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十分讲究活用数字,赋予数字形象性。 古人在对幼儿进行“数”的启蒙教育时,就成功地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十个数字,编成形象可感、琅琅上口的“顺口溜”: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就包括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易读易懂易记,便于幼儿形象地认识和掌握,为进一步识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式戏台,有不少妙联。下述的一副就流传十分广泛: 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  相似文献   

18.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从数字鸿沟的定义度其影响入手.分析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数字鸿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填平"数字鸿沟"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引入了“数字鸿沟”的概念,探讨了图书馆在填平“数字鸿沟”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图书馆应该为广大读者提高知识水平、充分自由地利用信息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工程》2003,(1):34-34
2002年12月12日,冠群金辰发布的“锻剑”系列七大网络安全产品是在其“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架构下的综合产品线,涵盖了邮件过滤网关、关关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主机防护、安垒漏洞扫描和虚拟专用网解决方案等不同应用层面。这砦产品特点各异,在构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吐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