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秋的气魄     
提起秋,人们马上联想起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其缘甚远. 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日语的“红叶”一词,有时泛指各种颜色的霜叶,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照射着的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毋宁说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试想,如果将我们的居室住宅,涂满上述各种色彩中的一种,我们生活的心境定会变得坐立不安吧.这种不安和秋的无所倚凭的心境,完全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2.
    
鲁迅 《考试》2010,(Z2)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  相似文献   

3.
舒曼的艺术歌曲就如同浪漫主义时代的诗人的作品一样,富有诗意、幻想.从充满诗一般的意境、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丰富的钢琴伴奏表现力等方面分析了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4.
雨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着泪奔跑的人。——题记立下一个美丽的心愿,为你的成功增添一份勇气和动力,为你的前行找到正确的方向,为你的生活布下一个合理的棋局。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得付出相应的行动,向着自己的梦想奔跑。  相似文献   

6.
从校园网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Internet环境下,校园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造成的危害;提出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策略,包括:网络安全设备的配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建立、病毒防护体系的构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7.
雪听     
飘飘洒洒的雪漫天舞蹈的声音,一片一片的雪花落地时相互碰撞又层层叠叠覆盖着的声音,那些躺在雪的温暖怀抱中的麦苗,发出香甜的鼾声,蛰伏的蛇的呓语还有冰下的鱼无声地滑动的声音。一只鸽子飞过,翅翼上蹈的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以及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发展,使中学生的校外活动较以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呈现出理想逐渐与实际靠近、定位比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成人化社会行为开始出现等趋势.中学生校外活动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如加强中学生的角色意识教育;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影响中学生的社会化;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管理体制;强化学生的成才意识;正确处理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加速培养学生校外活动的骨干力量等.  相似文献   

9.
刘燕楠 《河南教育》2007,(11):29-29
农村学校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学习有困难的智障、残疾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以及流动人口的子女.由于所处的困难环境,这些家庭的子女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常常远离集体,不爱与他人交往,一旦受到外界歧视,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难光靠他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外力的帮助.首先是制度的支持,其次是政府、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协助.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且具可比性的标尺.由于高等数学的地位与作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普遍为人们所重视.当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多与教学学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改革,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改革应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进行,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从教学的某些方面进行改革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有鉴于此,下面主要就如何优化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3.
从“勿攸”到“忽悠”——“忽悠”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悠”的本意是指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究其本原应作“勿攸”。后来。在同音假借的作用下,“勿攸”改作“忽攸”或“勿悠”。最后,“忽攸”或“勿悠”在偏旁类化的作用下又改作现今通用的“忽悠”。  相似文献   

14.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讨厌"和"厌恶"是一对近义词,在主观情感上都有反感、不喜欢的意思,但"厌恶"比"讨厌"不喜欢的程度要重些。"厌恶"只有动词词性,"讨厌"除了做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在语义上二者有词义轻重、搭配对象的不同;在语用上也存在概念义和语境义以及语体色彩的差异;在句法上与不同的宾语连用时的情况,以及能否进入把字句等诸多问题上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继方苞之后开辟了从纯粹形式上谈论散文写作的天地,但是我们对于“字句”和“音节”的研究还很少。通过从“字句”本身理论的分析和“音节”理论内涵的分析,找出“字句”生成“音节”的内在机制,从而以现代人的视域阐释刘大櫆的“字句者,音节之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围绕慧能“嗣法三偈”所展开的禅学和禅宗史研究,角度不同,见仁见智。文章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予以扼要的梳理,并认为包括“神秀偈”在内的四首偈子,与《坛经》中的传法故事,是慧能后人为“禅宗南宗”思想的发展需要而虚构的;“神秀偈”并没有如实反映出神秀的禅学思想;慧能“嗣法三偈”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空”,同样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慧能超越二元对立的般若佛性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20.
元初书法家鲜于枢"复古"的书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元代"复古"书风的形成,其"复古"思想的内涵包括"崇晋"与"宗唐",而"宗唐"在鲜于枢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其"复古"书法思想中"宗唐"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