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博会至今已经经历了157年的历史,它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且影响力日盛一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将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以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形式与内涵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知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促成了社会的繁荣昌盛。因此,世博会作为会展中最高级别的盛会,无愧于传媒“大亨”的美誉。但长期以来,会展被笼罩在“经济助推器”、“城市面包”、“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等美誉之下,使人们更多的关注到其经济效应,却忽视了经济表象之下的信息传播本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武术蕴涵的伦理思想和哲学文化意蕴,传播传统武术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拓展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从而不可避免地拓展了这个民族生命存在的时空形态。本文从信息销售规律和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入手,在分析西部传媒集团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困境的同时,以《读者》为个案,提出西部传媒在地域文化传承方面必须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整合传媒资源,坚持“文化品位”,提升节目的“特色”和“内涵”,将传统思想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媒介集团核心竞争力加以培育和拓展,建立文化传播平台,在培育市场和受众群体中拓展栏目的生命空间,在继承与创新中走出西部传媒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传媒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具有传播政策法规、文化知识,以其娱乐等功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现代传媒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既是城乡一体化宣传的渠道,又是城乡一体化成果呈现的平台。现代传媒还肩负着自身的社会责任,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积极地引导和监督。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现代传媒要以新视角、新知识、新形式等多角度宣传城乡一体化政策及成果,又要以多载体、多媒体、多平台等全方位形式承担社会责任。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浪潮中,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拓宽其传播路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学与中国佛教童辰宋明时期兴起并盛极一时的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封建统治者作为新兴的儒学而奉为官方哲学,时间长达数百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发展。它以探讨所谓“道体”...  相似文献   

7.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的,它来源于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而不是应研究资助者的需求才产生的。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责任是辩证统一的,包括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责任,特别是传播社会核心价值的责任;探索真理、创造知识而不是创造政策的责任;应用知识、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作为社会责任的履行者,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学术操守、社会批判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传媒教育亟需纳入教育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平 《江西教育》2001,(6):24-24,23
传媒文化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源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视 、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传媒,高速度、大容量地传播社会的新动态、新知识、新信息,引 导和提供生活和娱乐的新的内容方式,同时对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发生潜在影响。生活 在信息社会的青少年,同样在经常不断地与传媒发生接触,由他们好奇求新、求知欲强但自 我把握能力较弱的年龄特点所决定,他们更容易被传媒文化所影响和左右。据教育科研部门对几个城市的青少年学生调查,学生除上课外最常参加的活动排前三位…  相似文献   

9.
“梁祝”是以民间传说的样式兴起,以民间口头流传的方式延续下来的。考察其生存状态对于研究我国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给民间传说提供了契机:它日益改变其固有的生存环境,传播对象以及人们对文化的感知方式。传统的民间传说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丰富传统的传播手段,构建全新的生存空间,发掘民间传说的再生力,以繁荣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如何保持跨文化传播的多元思维,将决定一系列国际传播行为是否能产生实质的传播效果.从跨文化语境出发,传媒应以独特的文化认同理念替代传统的身份认同理念,挖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实性原则”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原则”对事实真相的专业追求,采取“真实性原则”显性化策略与“党性原则”隐性化策略相统一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为传媒的内容操作提供最佳的尺度:以客观中立的专业操作丈量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空间,尽可能减少由于价值观差异形成的传播效果损耗.  相似文献   

11.
电视传媒是当前最引人关注的文化载体,“益智类电视节目”一词也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成为电视传媒领域非常流行的话题。本文从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概念界定谈起,进而从社会文化语境、媒介改革和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角度对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印证益智类电视节目确实发挥了电视的优势,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它的存在是适时的、合理的这样一个必然。  相似文献   

12.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的,它来源于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而不是应研究资助者的需求才产生的.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责任是辩证统一的,包括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责任,特别是传播社会核心价值的责任;探索真理、创造知识而不是创造政策的责任;应用知识、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作为社会责任的履行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国风”热潮逐渐兴起,带领着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回归,既折射出中国人民日渐提升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又代表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转换和创新。本文在研究中国原创音乐剧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国风”音乐剧舞台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渠道上的创新,并对其受众反馈和效果呈现进行了深刻分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校园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要为文化的传播摇旗呐喊、倾注精力。一、树立“校园文化”的新风貌校园文化的兴起,预示着教育领域的异军突起,它冲破了课堂教育的世袭领地,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现代哲学中一个方兴未艾的核心分支,是相对于科学活动的物质层面、操作层面与知识层面而言的科学精神层面、观念层面和价值层面。本文主要围绕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考察科学哲学兴起的内源性动因、科学哲学的本质特征;科学哲学在我国的传播过程和发展现状;最后探讨了科学哲学在推进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词义的变迁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时代面貌。随着绿色文化的兴起,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绿色”词汇,“绿色”的意义不断扩张。对汉语中的“绿”和英语中的green的语义理据对比分析,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讨论汉语中“绿色”词汇的英译原则和方法,有助于有效传播我国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中心制”是西方普遍采用的编采运行模式,传入我国后,引起学者热烈讨论。“编辑中心制”在我国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编辑的中心地位不仅存在于新闻采编过程中,在文化建构和传播过程中同样重要;“编辑中心制”是与“传媒消费主义”对立的,“传媒消费主义”与我国的国情不符;“编辑中心制”的实现是由“编采合一”到“编采分开”再到“编采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美文”对我国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现代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传媒的兴盛,促进了“美文”的传播;而“美文”也在文化普及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有巨大的重塑作用.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彝族年的网络报道追踪调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网铬传媒的“显微镜”下逐渐发生着蜕变,这其中既有“因网络”而“变文化”的被动文化重塑,也有“因文化变”而“显于网络”的文化诉求.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开放性”与“文化资源重新配置”等特性,为各种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展示空间,成为各类文化的“自我抒写者”书写个人见解的新式平台,同时,增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网络传媒可以帮助更广泛受众更深刻地理解、传播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某些少数民族文化之精髓无形中被消解殆尽,最后成为“象征的符号文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策研究中文化视角兴起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文化视角在社会政策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文化视角在社会政策研究中的兴起,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学科本性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