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认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相似文献   

2.
成语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选用成语时也会做栩对的加工改造,比如临时放弃该成语的坂本内涵,灵活改变成语的用法,使成语有机地融入语言情景之中。这种用法称之为成语的活用。成语活用,给语言带来迷人的魅力,给文章增添无限的情趣。常见成语活用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一种最富于稳定性的语言现象,不能改变成语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是运用成语的基本原则。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为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也可以适当地灵活运用。本文拟从成语活用的修辞方式以及成语活用的规范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商家用成语或成语的活用形式充当宣传载体,典故、成语等字中珠现在各类传媒作品中熠熠发光,“移花接木”的现象尤为普遍.本文运用实例分析成语活用与广告媒体完美结合的合理性、成语活用在广告媒体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广告媒体中成语活用产生的作用和效果等方面展开思考,以期对这种现象及其社会意义有一个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5.
英语成语不仅具有表意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修辞色彩。英语成语所蕴涵的修辞资源为英语成语的语用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基础。成语创新是在成语形象意义基础上,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根据表达和修辞的需要进行再思维、再联想,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创新结构并赋予其更为准确丰富的内涵,使成语的修辞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用字固定等特点。学好成语对文言文阅读中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重点文言知识都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善用成语,能使说话作文语言大为增色;妙用成语甚至活用成语往往又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成语能够活用,成语在广告词中也能活用。章论述了从古至今都存在的成语活用现象以及成语在广告词中活用时所用的二十余种修辞格。  相似文献   

8.
<正>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习下来的,因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定型性,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特别是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基本用法,充当了别的词类,从而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以及数词的活用四类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成语和准确使用成语都非常重要。一、名词的活用  相似文献   

9.
要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必须释清它的音、形、义.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其中的词素大的辨析必须结合古汉语知识才能准确理解。下面就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作一门类分析一一、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或修辞需要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具有另一类向的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同的这种临时的灵活的运用叫做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也是如此。1.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如:门o点词为活用同.话号中的同语为活用后的意义,)(下同)孪(周锦还乡(穿)饭粗布草(吃)道路以目(看)无所事事(做)一鼓作气(击鼓…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瑰宝,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学习成语,使用成语,不能不关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概括起来,成语中的词类活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简洁但含义颇丰的词组或短语,结构稳定。近几年来,人们的日常交流日益频繁,成语活用的现象频频出现,屡见不鲜。本文主要从成语的来源、特点、内涵等方面探索了成语的活用,并提出一些在成语活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帮助人们更好地对成语进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这在成语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瑰宝,也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学习成语有诸多困难:对成语意义理解的偏差,句法功能难以掌握,搭配对象含混不清,活用错误,汉字的书写问题等。本文对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成语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瑰宝,也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学习成语有诸多困难:对成语意义理解的偏差,句法功能难以掌握,搭配对象含混不清,活用错误,汉字的书写问题等。本文对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成语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现成话,可顺手拈来,为我所用。然而成语也并非一成不变,人们在使用时常常改变它的固有形式,使之灵活多样,不落俗套,这就是成语的活用。成语活用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围城》成语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娟 《文教资料》2010,(21):33-34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但它也有灵活性的一面,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可以活用成语。本文对《围城》中的成语活用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围城》中成语活用的五种方式:语素的替换、语序的变更、结构简化、内部扩展、取字面意思。  相似文献   

17.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这种活用现象不仅在文言文中使用,在某些成语中也经常出现,教师可以在讲课时作为例证,一方面印证了文言语法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成语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吴玉凤 《文教资料》2010,(30):19-21
竹枝词来源于古代巴蜀地区的巴渝舞和民间竹枝歌.到了唐代被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发掘、仿作而流传至今。本文以丘良任等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的华南竹枝词中出现的成语为考察对象,探讨成语的活用现象、运用原因与效果。成语的活用可分为插入法、移位法、替换法、节缩法和混合法。成语的运用.则主要出于作者表情达意的临时需要,这其实是由成语丰富的内容和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成语活用作为广告文案写作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使用.成语活用分为“旧瓶装新酒”、“撇开原成语的整体义,回归成语的表面义”、“更换原成语中某个字词,产生仿拟式成语”三种情形,从语义、语音、语境的角度即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合理性.同时,对成语活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语活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试析成语中名词的特殊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意动为动词等现象屡见不鲜。许多成语是从文言文中遗留下来的,为了便于读者对这些成语的理解,笔者略谈谈成语中名词的特殊活用:名词活用为使动和意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