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1897年初创办《知斯报》,是澳门首份由华人创办的中文报纸,目的是向内地同胞宣扬维新思想和引进西学.该报与《湘学报》、《时务报》和《国闻报》齐名,成为一份影响遍及全国的政论报纸.自1996年出版《知新报》影印本以来,众多学者对该报展开研究,基本上肯定了《知新报》在澳门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上的价值.但有一个领域无人问津,便是报上122幅附图的研究.文章对《知新报》上的附图进行梳理,将之分类,发掘出附图的特征、功用、图与文的关系.同时指出该报藉由附图,更好地达到引入科学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写.编》2006,(6):8-8
来自澳门的吉祥先生一身唐装十分引人注目.作为全球华人联合会主席、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总编辑、《华人报》和《华人杂志》总编辑,吉祥先生说,我们的职责就是热爱国家,关心世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推动华文文化发展,积极促进祖国统一,促进华人商贸发展和合作;为全球华人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渠道和平台.  相似文献   

3.
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政治革新,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自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达“定国是谕”开始,至9月21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下令逮捕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幽禁光绪,变法总共经历了103天。当时澳门的《知新报》称其为“惊天动地、千百年未有之事,波涌云连,忽起忽落”,形容变法自上而下,迅猛异常,但真是忽起忽落吗?  相似文献   

4.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1月20日(庚子年十二月初一日):澳门《知新报》出第133册后停刊。 1月×日:另一份《农学报》在武昌创刊。湖北农务学堂主办。半月刊。 2月14日(十二月二十六日):《申报》进入第一万号。是日发表纪念性论说《本报第一万号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童话》是由台湾汉声杂志社出版的,享誉全球的世纪经典童书,自从1982年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华人世界,三十年来畅销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中文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据悉,就在《中国童话》出版三十周年之际,大陆的读客图书高价拿下《中国童话》简体版权,并更名为《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一个风靡全球华人世界数十年的传奇出版物,首次回到了故土。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7,(1):18-1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上海东方卫视通过中国电视长城平台(欧洲台),已在法国落地播出,今后将逐步向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华人较多的国家推进。这是上海东方卫视继在日本、澳大利亚、澳门、北美拓展之后的又一个海外落地地区,成为中国辐射海外最广的省级卫视。  相似文献   

7.
介绍1897年创刊的《知新报》的出版背景,编、作者,宗旨以及在宣传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3月9日晚在澳门宣布,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3项中国珍贵文献正式被列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3月9日晚在澳门宣布,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3项中国珍贵文献正式被列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10.
力清 《出版参考》2005,(10S):31-31
据澳门媒体报道,以提供及分析澳门商业信息的中文杂志——《商讯》月刊创刊号于近Et在澳门和香港两地与读者见面。这是由澳门经营传媒多年的多媒体公司创办的一本中文杂志,填补了澳门长期以来缺乏中文商业和财经类期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状报     
冯媛 《兰台世界》2020,(5):141-144
状报起源于唐代,是伴随着进奏院的产生而出现。进奏官把获取到的关于朝廷信息和其他地方藩镇的动态,编辑成状报传递给各自所在的藩镇,让节度使可以及时得到消息,并且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状报成为唐代中央和地方联系交流的媒介,对信息沟通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清代著名藏书家鲍廷博为研究对象,就鲍廷博的年谱工作和学术界论及的《鲍刻六种》之真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如何深化鲍廷博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明 《图书馆杂志》2020,(4):141-147
影宋抄本《鲍氏集》的底本,经考察乃南宋孝宗年间所刻,其版本及文本特征表明出自唐写本,属于六朝旧集,纠正了四库馆臣认为鲍照集属重辑本的错误判断。齐梁时期的虞炎编本鲍照集,推断即《七录》著录的六卷本,萧子显和钟嵘均据此本而论定鲍照的文学地位。鲍照集在流传中也可能混入了他人诗作。明朱应登本应据宋本(影宋抄之底本)而刻,产生了讹误字和脱字,不宜作为底本使用。影宋抄本是校注整理鲍照集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4.
周生杰博士的《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对于徽籍文献巨子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全景式展现鲍廷博之家世、行实及其藏书、献书、刻书活动等;其二,注重往深处开掘,揭示鲍氏藏书、刻书的背景、思想、特色及其影响等。此外,《研究》以细腻而又饱蘸情感的笔墨展开论述,为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是从介绍和研究外新史开始的。从1915年3月《申报》连载朱世漆撰写的《欧西报业举要》开始,我国外国新闻史研究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其间可分为三大时期,即1915至1949年、1949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特点各异,涌现了一大批外国新闻史研究专家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1941年5月15日,《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密苏里荣誉奖章,但在各种新闻著作中,各人对该奖项却说法各异,莫衷一是;笔者查阅相关书籍报刊,并求证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网站时,发现:1941年《大公报》获奖后,中国新闻界分别于1942、1948、1957、1984和1997年先后有五次六人获得密苏里荣誉奖章。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宝安区是全国最早开展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地区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宝安经历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起步发展、大规模"百村书库"工程建设、街道图书馆建设、以及"图书馆之城"建设时期的总分馆制探索等不同的阶段,道路曲折坎坷,但光明的未来发展也引宝安图书馆人期盼。宝安在建设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供其它地区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文邦 《出版科学》2016,24(6):120-124
1919—1922年,毛泽东以“馆外撰述员”的身份参与湖南《大公报》的采写与编辑工作,这是青年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和编辑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大公报》的编撰活动,既对当时湖南的社会、政治、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反映了他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汉学家和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白瑞华对中国文化和新闻事业有系统而独特的认知。他认为,中国古代的邸报和京报之所以发展缓慢而没有演绎为现代意义的报纸,是因为源于手抄新闻信的中国本土报纸符合自给自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封建经济制度对本土报纸的束缚,以及本土报纸上情下达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封建帝国的统治。中国本土报纸导源于特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注定其不会演绎为现代意义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社会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基于《申报》1925—1927年的报道,即主要根据上海地区的案例,分析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4种主要形式,并对其原因作了分析,发现了社会背景和图书馆自身努力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