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的爸爸王芸生生前很喜欢这两句诗,曾一再问我:“你知道这两句诗的诗魂是哪两个字吗?”我说:“当然是勤和苦两个字喽!”他点点头,“知道这两个字,到懂得这两个字,以至做到这两个字,不容易呀!路很长!很长呀!……”接着,他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每每在此时,我从爸爸的目光中,似乎就看到了他一生苦学苦斗的坎坷路程。我和爸爸一直生活在一起。三十八年来,从他的身上得到了许多知识和启发。我是学文搞艺术的,在创作剧本过程中每当遇到一些历史人物的轶事、历代的典故、甚至怪字和难题,我张口就问,爸爸是每问必答,原原本本侃侃而谈。从历史  相似文献   

2.
爸爸     
许久以来,略知我家世的好多朋友总对我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爸爸。他们从各种渠道知道我爸爸杜子孚(有时也写为子甫)是位抗日烈士,曾做过地委书记,牺牲在战场上,很悲壮,特别是二零零二年爸爸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有一种冲动;要写点什么纪念他,在自己心中,在家人心中,为爸爸建一座碑。  相似文献   

3.
《陕西档案》2012,(4):15-15
学生逃课本是平常之事,但“光明正大”的逃课却是稀罕之事,美国男孩泰勒日前就上演了这样一幕。美国5年级学生泰勒和爸爸到霍尼韦尔公司的工厂听总统奥巴马演讲,奥巴马知道后,特地亲笔为他填写请假纸,好向老师交代。  相似文献   

4.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揖匆匆走了,清凉山的老战友又一个凋谢了! 听到王揖病危,我同范敬宜同志赶到医院病房时,他已不认识我们,也不认识他的亲人了。他的女儿肖梅告诉我们,他爸爸还有些知觉时,要了一枝笔,一张纸,在纸上歪歪扭扭画了一串认不清的字,能比较清楚辨认出的只有两个字:“中心”。记协的同志和他的亲人都知道是指“新闻中心”。这是王揖发病以前,一直奔波忙碌想为新闻界办的一件好事,这也是他离开人间以前最后的工作交代。故人远去,往事涌来。 1942年春天,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尚未过去,我从绥德《抗战报》调到刚刚改版的延安《解放日报》,同王揖住在清凉山的一个窑洞里。我们躺在木板床上,常赏谈到深夜。象许多四川人一样,王揖爽直健谈,相处不久,他的身世、情趣和追求,就统统倾露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朝阳还未涂红窗纱,清气已入画屋。在我书案上,亚妮留下一张小纸:“爸爸,我到学校去了。”真是的!昨天才从美国归来,风尘仆仆,今天就……我拿起字条,发现下面是她的第四部画册。我久久地凝视着连宣纸纹都十分清晰的封面,不由得再从书架上取出以前出  相似文献   

7.
张羽 《今传媒》2005,(2):63-63
每当我望见案头那一叠叠方格稿纸,就别有一种情愫涌上心头,是方格稿纸引领我走进了写作园地,让我和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9.
我爱我家     
我、爸爸、妈妈,组成了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我,一名中学生,在学校是班里的中队长;在家里是一个快乐的“小公主”。爸爸在教研室工作,在我的记忆里,他似乎没有节假日。妈妈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为师以来勤勤恳恳甘为人梯,整天起早摸黑,哎。她太辛苦了。每天晚上,是家中最热闹的时候,妈妈在厨房用锅碗瓢勺演奏着交响乐,她拿起手杖(筷子)敲打着“打击鼓”(碗)演奏着动听的音乐。爸爸在客厅里看杂志,哎。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着迷。我,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做功课。“妈”我扯着嗓子大喊,“哎。我马上就过去。”妈妈一边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一要从传统的注重外观的美观整齐转变为注重内容真实可靠。传统的验收达标往往过于注重外观的整齐美观,致使整理从两边齐到三边到四边齐,在这不同程度整齐的要求下,每次都要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加工,要使小的变大,就必须粘贴,要大的变小就必须剪切,不能剪切要折叠,如此剪剪贴贴,折折叠叠不知要经过多少次,最终整理起来的档案从外观上看好象很整齐、美观,但内容却是花样繁多,形态各异。一页纸可能粘贴多次,纸的颜色、厚度不一,很多都呈层次状。也有的一页纸剪切多次,把原来比较正规的格式切的不成形状,还有很多材料内容被沾住或…  相似文献   

11.
爸爸是扇门     
这扇门颓然倒了。时间是2005年6月12日23点15分。“父亲去世,我才知道父亲像一扇屏风把死亡和我隔开;父亲去世,我才看见了自己前途上死亡的海面。”十九年前,我翻译过井上靖写的《怀亡父》一文,里面的这段话我一直记得,只是把他说的屏风记成了是门。爸爸是在5月30日下午住进医院的,当时天上下着小阵雨。120救护车开到家里,把他像粽子一样地捆在担架上,哥哥和我送他住进离家最近的民航总医院。一去就住进了监护病房,那时谁也没想到,爸爸此去就再没有回来。爸爸的毛病是在肺上。他的肺年轻时就不好,经年地咯血,老年后似乎反而好些,好多年没有…  相似文献   

12.
小时趣忆     
儿时的事,有些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有些还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那个夜晚的一件趣事却使我难以忘怀。 那是在我7岁时的一个夜晚。当时 我常听人说用手指一下月亮, 就会被割掉耳朵,现在想起来当然可笑、但那时就不同了,因为,我还没有跨进知识的宝库,所以,对此总是半信半疑的。我也曾听到一些人在草地上谈着嫦娥奔月的故事,他们边谈边指着月亮那时,我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可是,他们的耳朵为什么没掉呢? 我解不开这个谜,便去问爸爸。爸爸说:“去试试。”我一听“试试”两个字,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耳朵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就去…  相似文献   

13.
在档案“词典”中,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名词恐怕要数“档案袋”了!2004年2月24日。当我得知中共浙江省委一纸任命将我派到浙江省档案局工作时,我的大脑记忆库中即刻蹦出“档案袋”三个字。虽然“档案袋”家喻户晓,但翻遍身边所有的工具书,并没有找到一个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我想每个人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形成一种概念罢了。按照我的想象,过时的、不再用的文件资料就要塞进档案袋“归档了”!我知道,近30年的“漂泊生涯”终于可以尘埃落定了!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不知道扬子鳄的人可以说是不多了,但知道扬子鳄是怎样“问世”的人也就凤毛麟角。我出于学的是“森林保护”专业,走出校门后又在林业部门当了七年森保干部,一是近水楼台,二是在我从事林业工作的那几年,正是国家和各级林业部门开始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时期,我也就因分内工作,竟成了扬子鳄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记录这项工作的见证人。当我干上记者这一行15年后,还写出了让世人认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读者会怎样去猜测新闻背后的记者?读者或许根本就不会去作这样的猜想,就像吃鸡蛋的人对鸡怎样下蛋不感兴趣一样。我们自己也常说: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的过程无论怎样艰辛与复杂,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戒烟     
我的爸爸和“烟”可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吃着饭吸 看电视吸、走路也吸,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总是有着一股刺鼻的烟味。 因为这.我和妈妈采取了好几回措施,例如:把他的烟藏起来,不给他钱,给他讲烟对人体的危害什么的,可都不管用。但在爸爸生日那天.我和妈妈终于帮他戒了烟。 那天.吃过早饭,我便和妈妈忙了起来,妈妈去买她送给爸爸的礼物,我在家里准备给爸爸的礼物,一直忙到下午。到了晚上,当爸爸和妈妈把丰盛的饭菜摆在桌上的时候, 我和妈妈拿出了礼物放到爸爸眼前。爸爸看了先是愣了一阵,然后又高兴地笑了起来,还说…  相似文献   

17.
我与日记     
最初知道日记这种样式,在八、九岁光景,在我们家那个低矮的阁楼上,在那张虫蛀斑斑的老式写字台上。那里经常堆有一叠叠溢出油墨香的杂志。后来知道,它们是《中国青年》——一本长盛不衰的老牌杂志。当时,我大姐是一所学校的团干部,订阅了这些杂志。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9日.我正在北京798艺术区参加一个朋友的画展活动。晚上10点50分,手机铃声响起,来电显示“宋雪莉”(宋克章的二女儿),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爸爸不行了,医生说抢救不过来了……”手机里传出雪莉哽咽的声音。“怎么可能这么快?”我的第一反应伴随着酸楚和心痛,一时间竟不知道怎样安慰雪莉。就在此前两周,钟晓勇和我还专门看望老主任宋克章,送去了中国文联颁发给他的“从事新中国60年文艺工作”荣誉证书和奖章;  相似文献   

19.
"爸爸,有一道数学题,我不会做,您给我说说怎么做." "你不要着急,爸爸正在山里骑摩托车送邮件,路太徒,摩托车不敢停,等会儿爸爸找一个路好、手机信号好的地方,把电话打过去,给你说说." 这是栾川县邮政局深山区邮递员张建武和儿子的一段对话.懂事的孩子知道山里的路况差、危险,而且有许多运矿石的大卡车会从爸爸身边飞奔而过,就很快把电话挂了.  相似文献   

20.
学会坚韧     
洪武 《新闻界》2003,(1):64-64
我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便一直业余为报社写稿。这中间,有辛苦,有烦恼,几度欲“洗笔不干”。每每于此,我便想起一位老编辑的“看准了就坚韧不拔地干下去”这一句良言,又振作精神,苦其心志,磨炼坚韧,奋笔如初。44年过去了,一万六千多天哪。我手中的笔,从青年握到老年,可算从未中断,越写越有劲。坚韧,虽然使我熬了许多夜,抽了许多烟,耗了我许多纸,受了许多冤,但它更给我几多欢乐,几多欣慰。如今,我这个当年仅有中专文化又从未经过新闻专业培训的“门外汉”,不仅能写新闻,还会写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