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批评在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发生发展历程.在西方,叙事学诞生之初,注重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叙述者的作用和叙事作品的构成体系.经典叙事学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纯形式研究;后经典叙事学则以阐释具体作品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具体作品的意义.自觉的叙事批评经过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将文本的叙事分析和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分析结合起来,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叙事批评大致经历了文史不分的叙事批评、感悟式的文学叙事批评、有理论自觉的叙事批评三个阶段.叙事批评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运用叙事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批评;在叙事理论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叙事批评和其他批评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偏重的都是时间维度,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可事实上,像一切完整的研究一样,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现在,随着各种问题的凸显和各种研究条件的成熟,叙事学已经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研究的时候了.因此,应该对叙事与空间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力求建立一门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其涉及的问题域非常宽广.  相似文献   

3.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学界普遍采用"线性流动"的模式来研究叙事的主体间性,叙事参与者身份模糊,权力关系混乱。立足于"交往行为理论",从"立体"的视域来考量叙事的主体间性,建构、形构、解构过程中的叙事参与者不仅身份明确,而且呈现出来的是局部交往整体联动的叙事权力特征。  相似文献   

4.
布莱恩·理查森为非自然叙事学创始人,他主张通过聚焦反模仿叙事实践来建构具有补充性质的"反模仿叙事理论"。理查森的非自然叙事诗学在中西叙事学界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学术震荡,学界对其叙事理论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有不少肯定和称赞的声音,但也不乏种种批评和责难。本文在梳理中西叙事学界的理查森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理查森理论思想及学术价值,理查森非自然叙事诗学争论的系统考察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反思现有研究尚存的相关问题,并对今后的理查森研究从整体上考察其非自然叙事诗学的演进轨迹和建构机制;从比较视野去考察其非自然叙事诗学;系统考察中西叙事学界关于其非自然叙事诗学的批判性争议;评价其非自然叙事诗学产生的学术影响及启发价值这四个方面做出展望,最终旨在为国内非自然叙事学研究的范式拓展和理念升华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叙事学理论中空间叙事的研究视角为更多的文学研究者所接受。一方面空间是客观存在——人的生存实质上是在空间中的生存;另一方面,空间也通过人的感知而存在——"被经历的空间"。而关注底层弱势群体的物质和精神所遭遇的种种困境的底层文学,也同样关注其生存空间,这就为我们从空间叙事的角度研究底层文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者将叙事学理论应用到小说研究、戏剧研究、电影研究以及叙事空间研究等领域,分别构建了小说叙事学、戏剧叙事学、电影叙事学以及空间叙事学,却没有将其延伸到诗歌研究领域.为此,本文将系统、科学地研究叙事诗歌中的叙事机制以重新审视叙事学和诗歌研究之间的关系,提出构建诗歌叙事学,以丰富和延伸叙事研究和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9,(4):85-88
经典著作《西游记》在我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改编动画的"民族化"文化继承和弘扬。本文从动画电影叙事学研究角度出发对其成功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围绕动画电影叙事学中的叙事模式、叙事空间和叙事符号等重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用中外对比的方式,对中国动画电影内部叙事规律结构模式中的特征进行具体研究,探寻民族化动画要素特征,以期为日后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制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空间叙事与中国叙事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叙事学的发展历程着手,对空间叙事的由来及空间何以叙事进行探讨,认为空间叙事是叙事学跨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并给叙事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叙事学理论对白居易《长恨歌》进行叙事学分析,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长恨歌》叙事语言的有机构成,通过“隐喻”“转喻”的符号理论具体阐释;分析《长恨歌》象征对叙事的推动;从故事角度把握《长恨歌》的故事线索,分析它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