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钓登陆     
吴芜 《垂钓》2004,(2):8-10
作古的廖心阳先生预见了“台钓”在大陆落地生根,却没有看到它的技术翅膀成长得那么矫健;健在的萧春平看到了“东峻”学员称雄中国钓坛的盛况,却不能用“台钓”的合理内核继续引领中国钓鱼的潮流。曾经煽起大陆钓手无限热情的“台钓”是如何粉墨登场的?它又将怎样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宿聚生 《垂钓》2004,(2):16-19
自从台湾“六人组”横扫大陆以来,“台钓”便成为中国钓坛上最“炙手可热”的名词,围绕“台钓”的唇枪舌剑更是屡战不休。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台湾省的“悬锤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批台湾渔具企业家的宣扬和推动下,逐渐在全国展开,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台钓”。到了90年代中期,“台钓”进入了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讲习,大批的录相教学以及职业  相似文献   

4.
朱剑飞 《钓鱼》2014,(4):14-15
“台钓”是流行的钓法,经过钓鱼高手的不断改良,已经成为如今大多数钓友的主要方法了,但是到了冬季,“台钓”便似乎一下子一蹶不振了,很多时候是看着传统钓上鱼,看着长竿短线发威,望湖兴叹,这也让冬季成为学习“台钓”的一个瓶颈。但是对于酷爱“台钓”的我来说,冬季又怎能放弃“台钓”呢,难道冬天“台钓”真的钓不到鱼吗?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台湾省的“悬锤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批台湾渔具企业家的宣扬和推动下,逐渐在全国展开,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台钓”。到了90年代中期,“台钓”进入了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上下一片学习“台钓”的风潮中,我以个人的学钓心得,结合国情,觉得大陆不但不应盲目全面地推广“台钓”方法,倒是应从舆论导向上反对推广“台钓”。何出此言?请听我说。 “台钓”者,台湾省钓鱼同仁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手竿悬坠底钓(浮钓)法”、“手竿池塘竞技钓鲫法”,或其它什么叫法。大家较为公认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诱鱼快,上鱼多,不失为池塘竞技比赛的首选钓法。但是这种钓法也有公认的缺点:装备昂贵,操作复杂,适应性差,尤其是不利于自然水域的生态保护。简言之,“台钓”应属休  相似文献   

7.
台钓浅说     
校漂,一直被认为是台钓法中的难点。许多人采用在家中校漂的方法,认为这样便于观察而且方便、快捷。其实,台钓校漂的惟一秘诀就是必须在“实战”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花鲢和白鲢均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它们常在水的上层活动,有群居特性,以滤食浮游生物为生,用“台钓”法钓取花、白鲢有些讲究。 一、钓组 钓不同的鱼,钓组不能一样。钓取花、白鲢的钓具组合因钓法不同需专门选配:1.线应用2号以上强  相似文献   

9.
彦渔夫 《中国钓鱼》2000,(11):14-14
对“台钓”的认识首先是从90年代初的《中国钓鱼》中获得的,但囿于传统钓已根深蒂固,竟使我对“台钓”学而不用,直至近年几次参加省里赛事.被钓鲫项目“逼得紧了”,才学用结合起来。因为边疆地区水库密布,我学“台钓”伊始,就在水库下竿,近两年来也有了些许零星的体会,感到“台钓”在水库中确实有不一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台钓”的方法风靡全国,对我也有较大的影响。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仍采取传统的钓法(坠落底、无脑线),后来多次出现在一个鱼塘垂钓,采用“台钓”方法的钓友收获都超过了我的现象,使我采用传统钓法获得的高手地位发生了动摇,渐渐地对“台钓”方法产生了好奇,后来变成了要学习的决  相似文献   

11.
来自长沙的钟舜尧先生是今年“伽玛卡兹杯”钓鱼大奖赛的冠军, “台钓”技艺乃是廖心阳先生亲传,功夫了得。只是此公不大抛头露面,故而钓鱼界对其知之不多。 钟舜尧对“台钓”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他认为就像传统钓法一样,“台钓”的钓具组合同样依各人的喜  相似文献   

12.
王希连 《钓鱼》2004,(18):18-18
近几年来,“台钓”(悬坠钓)在我国很盛行,很多年轻人都鸟枪换炮,不惜投资武装自己。在垂钓中,尤其扬竿上鱼的一瞬间,真是心旷神怡。有人说,“台钓“是年轻人的“专利“,它需要钓者身体壮、视力好、反应灵敏,而老年人各方面都不适应。我认为“台钓”可以在年轻人中风行,同样也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种高尚的休闲享受。今年我60多岁了,不久前却迷上了“台钓”。平时,常和一些老同志外出钓鱼,  相似文献   

13.
张铨 《钓鱼》2004,(12):11-11
最近拜读了一篇题为《悬坠,颠覆台钓》的文章,引发了我对“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等称谓的概念问题的思考,现发表点个人浅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4.
程宁 《中国钓鱼》2003,(6):44-45
一、引子首先要说明的是:“手竿竞技钓”同“台钓”、“传统钓”一样,是一种钓鱼方法,它同竞技钓比赛是不同的两回事。竞技钓比赛是按照中国钓鱼协会制订的规则举办的钓鱼比赛,参赛者只要不违背规则,用传统钓、台钓、竞技钓等各种钓法比赛都不受限制;手竿竞技钓则是目前最适合钓鲫比赛的方法。当然,它不光能用于比赛,也可以在休闲钓中发挥威力。  相似文献   

15.
说到“台钓”在实际垂钓活动中的应用,毫无疑问,首先想到的就是池钓鲫鱼。 “池塘钓鲫因为是比赛项目,因而要求就是一个字——快。这一点,正是台钓的特长。”著名钓手段全成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快”这个字的要求呢?“这得练!勤练、苦练,就像以前的手艺人一样,不下苦功就没有真功夫。”段全成接着说:“大家都知道,台钓的钓具组合非常灵敏,这给快速钓鱼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但把这先天的好条件变成真正的成果,就完全靠勤学苦练了。比如  相似文献   

16.
田雨先生的《“台钓”:竞技与休闲》(见《中国钓鱼》1996第4~10期),将台钓分成了竞技与休闲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不同角度对台湾钓法的应用作了讲解和分析,读了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台钓的调漂理论由“调”和“钓”两部分组成,概括为“调灵敏,调迟钝;钓灵敏,钓迟钝”。其中,“调”是“钓”的基础,是关键所在。“灵敏”与“迟钝”是描述灵敏度的简单术语,“灵敏”是灵敏度高的意思,“迟钝”则是灵敏度低。毫无疑义,调漂的核心是灵敏度问题。注意到“调”的实施对象是钓组,而“钓”是挂饵的钓组,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但都打上了“灵敏”与“迟钝”的印记。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不同的物质基础能有相同的“灵敏”与“迟钝”吗?还有,“灵敏”的上限是什么/迟钝”的下眼是什么?都应该界定。否则,“灵敏”与“迟…  相似文献   

18.
“台钓”,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高消费,似乎不大适合国情。这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老师们——台湾省钓手就是携带着全套高档装具快速地钓鱼的,置办齐这一整套的“台钓”装具,对于我们广大钓鱼爱好者来说,确实是难以承受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般人就学不好“台钓”了呢?  相似文献   

19.
三、钓法 1.钓点的选择 钓点的选择对休闲钓,特别是对在自然水域的所谓“野钓”很有学问。 作为台钓,我认为除了应适当注意水深和岸边的情况外,在选位上与传统钓法没什么区别。而要注意岸边的情况是因为通常来讲台钓的钓具,及动作有一定特殊要求。岸的过高,过低,过陡,水过深,  相似文献   

20.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