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共同体;是课程资源创生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构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是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策略.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合作机制、组织方式、活动内容、实践形式等方面表现出独特运行特点和优势,但同时存在协同机制尚未完善、校际差异难以调和、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专业引领未能发挥等一系列阻碍共同体运行的现实问题.因此,区域...  相似文献   

3.
刘桂兰 《宁夏教育》2012,(12):18-19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实际上就是对优质教师的渴求。提高教育质量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全面深入、持久有效地抓教师专业发展。下面就将银川市西夏区初中历史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区域校本研修的思考与实践介绍如下。一、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科学共同体"是科学社会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英国科学家坡兰依首先使用这一概念,将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界定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组织。在这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晋光小学分别与南安、安溪、晋江、丰泽等“五地十校”构建“5G+专递课堂”联盟,形成“1+10+N”教育发展共同体“生态圈”,“四向度”联盟共建,实施“3345”工作机制,探索双师协同的“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实现技术赋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共同体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彰显了“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协同发展的社会效应,为提升泉州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贡献“晋光力量”。  相似文献   

5.
区域联动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契合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和文化内涵,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机制、动力、策略和引领等多重困境和阻碍。因此,需要构建立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塑造任务驱动型的团队建设模式和寻绎多元化的区域共同体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教育共同体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以教师为参与主体的各种类型教师学习共同体,更是令人瞩目。如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共同体"、厦门基础教育界出现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推动的区域教育共同体等。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教师学习共同体虽然组织形式不同、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但目的都是通过共同体的团队合作,提升团队内部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彬 《学苑教育》2012,(17):76-76
为了扩大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注重从文化的、组织的或制度的层面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建构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的建立,无疑为各校之间提供了一条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拓展了共同培养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一片沃土。以强带弱、以强促弱,在强校弱校所构成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中,让开放型的校本教研使区域之间、校际间...  相似文献   

8.
面对区域中学物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笔者从"区域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分析""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晋江市实验小学区域联片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创建“五五”管理模式,实施多个层面、多种视角、多元平台的抱团发力,推进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多样交流和发展,从而带动联片发展共同体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的深度融合,实现各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步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一样,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新教育实验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诸如优质课程资源匮乏、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教师交流机制与鼓励政策不健全、学生生源持续消退等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稳定的城乡教育教研共同体,盘活优质资源,完善并落实城乡教师交流鼓励政策,以进一步提升他们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快速、有效地改变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面貌和办学水准,发展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章安校区在城乡共同体建设中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特色打造、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取得不少可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创新迫在眉睫。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顶层设计、核心引领和高校支持为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行政力量以及情感力量和专业力量。建立良好的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运行机制,需要营造信念共享、情感共通的共同体氛围,提升核心层在共同体中的引领作用,建设有利于共同体互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素养与优质教育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此课题研究中,我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切入口,确立“促进教师发展,构建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名师兴校、学习兴校、科研兴校”的战略构想,以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构建了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学习———发展”模式,在实践中组建教师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营造学习型学校,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塑造优质学校文化品牌。一、对优师优质的理性认识1.优质———基础教育的抉择20世纪90…  相似文献   

15.
村小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是其成为义务教育体系中薄弱环节的根本原因。构建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反思村小教师专业发展障碍,论证了增强构建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针对性,利用学习共同体所具有的教育问题共享、群体动力、资源整合的特征,弥补村小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揭示出村小联盟、城乡结对互助、大学与村小合作等丰富的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态,是构建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现实地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武小东  黄真 《辽宁教育》2022,(18):43-45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薄弱学校牵手省城资源名校强校,以“互联网+卫星直播课堂”系统为空间平台,构建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跨区域、跨时空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通过稳定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线上线下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考—评”一体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和广域覆盖,促进跨区域师生共同成长,拓展县域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实践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当前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差距大、不平衡的现状,利用跨区域协同实践共同体,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双师课堂教学,能推动区域整体性教育发展与教育帮扶.文章以区域薄弱学校为实践对象,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构建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双师课堂推进区域教育帮扶模式,结合现有的"双师课堂"设备系统,开展面向广东省信宜市的双师课堂推进区域教育帮扶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双师课堂能够促进区域学校间的协同作用,促进区域内教育成效的整体提升与教育帮扶.  相似文献   

18.
程昱华 《江苏教育》2022,(22):47-48+51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助于教师能力提升。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与区内优质幼儿园携手,共建幼儿园见习教师研修基地。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为见习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团队带教、专题讲座、观优质课、网络互动、技能沙龙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区域幼儿园见习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城乡教师流动有利于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的实效性。但是,现阶段城乡教师流动亟需从"量"均衡向"质"内涵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内涵关键在于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有三大具体策略供参考:关注教师流动过程中的专业共同体的建立、合作文化的形成和问题的境域性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城乡教师流动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切实加强渔农村教育,扩大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教育局的重视下,高亭小学和长涂小学组成了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的建立,无疑为岛与岛之间的各校提供了一条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拓展了共同培养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一片沃土。在这一工作框架内,以强带弱、以强促弱,在强校弱校所构成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中,让开放型的校本教研使区域之间、校际间形成和达到教育资源互动共享,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是:自主、合作、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