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磨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围绕主题,通过集体推敲教学设计与持续性课堂实践,汇聚群体智慧,解决教学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分享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守候良心”的磨课为例,重点探索提升磨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一、聚焦主题。合理选课  相似文献   

2.
"玉不琢,不成器。"好课需要多磨才能精彩纷呈。磨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合作教研教学的集体精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碰撞、升华与凝练。黄伟同志将自己一节公开课磨课过程再现出来,供广大读者分享、借鉴与研习。本文从研讨思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向思路、确定教学环节,到打磨重构、集众多教师智慧、探寻切实教学,再到专家点评建议以指出努力方向,无不说明磨课的重要。磨课让各种教学技巧和智慧产生碰撞,有效激发教师潜心钻研的自信心和巨大勇气,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愿此文对广大教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课例研究是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人手,通过教师群体的合作、交流、互助,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课例研究有明确的问题指向,要先有研究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研究。那么,如何确定课例研究主题呢?  相似文献   

4.
区域研修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教师全员卷入式教学研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问题,通过"课例研究—现场互动—反思跟进"的路径,直指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建构有效促进了教师群体间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让散落于教师个体的零星的体会或经验汇聚成群体共同享有的专业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5.
“玉不琢,不成器:”好课需要多磨才能精彩纷呈。磨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合作教研教学的集体精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碰撞、升华与凝练。黄伟同志将自己一节公开课磨课过程再现出来,供广大读者分享、借鉴与研习。本文从研讨思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向思路、确定教学环节,到打磨重构、集众多教师智慧、探寻切实教学,再到专家点评建议以指出努力方向,无不说明磨课的重要。磨课让各种教学技巧和智慧产生碰撞,有效激发教师潜心钻研的自信心和巨大勇气,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愿此文对广大教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磨课,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教学研讨形式,是教师基于个体备课及群体合作研讨、总结反思,不断推敲的过程。"磨"字,预示着反复、精益、蜕变,是教师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但磨课提倡尊重个性,崇尚协作,倡导反思,通过教师自备、团队合备、反思促备,最终推动语文教学富有情趣化、生动感。一、发现暗点磨课,说到底就是磨人。教师教学始于自主备课,围绕语文教材、教学重点、学生认知难点、人文素养拓  相似文献   

7.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1"同课异构"教学意义"同课异构"是教师观课、议课、磨课的良好平台,现在许多地区正推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切磋教学艺术,反思自身教学获得有益启示,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课异构"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同课异构"是避免教学重复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  相似文献   

9.
阮臣杰 《教师》2014,(4):125-126
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途径,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策略有:实现专家引领,分享经验智慧;确定教研主题,明确研究重点;开展教学反思,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一课多磨,追求教学精品;开展同课异构,彰显教学个性等。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磨课"就是最好的综合体现. 学校的校本研修或集体备课是最好的"磨课"时间.所谓"磨课",笔者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选择教材,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课例研究是研究者把目光聚焦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上,在"三课两反思"中,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例研究要促进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教师经验向学科教学知识转化;教学问题向研究主题转化;教学评价向学生学习转化;教学跟进向"关键事件"聚焦转化。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主题化",就是每次听课之前,确定一个研究的主题,执教教师围绕主题进行教学,听课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研讨和反思。"主题化"的听课方式一般可按以下程序来组织:第一,确立主题。听课活动前,教师可将新课程理念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的难点问题、尚存疑惑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并利用校园网及或其他形式将主题提前公布。这样就避免了研究的随意性,使听课活动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如,在我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智慧挑战"的过程。通过"百数表"这节课的磨课经历来叙述教师如何开展"智慧教学"和学生如何进行"智慧学习",师生的数学智慧在教与学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度丽本市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比赛由我校选手代表市直学校参赛,为给全市数学教师奉献一节精彩的课,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发挥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的优良传统,精心打磨,最终雕琢出了大家认可的好课,回顾磨课过程,收获的除了荣誉之外,更多的是对磨课过程的感悟与反思,教师教学智慧的提升.下面结合磨课过程,从"教学引入、概念理解、概念应用"等3个主要环节的打磨人手,谈点个人的看法.1主要教学环节的打磨整过磨课过程经历了4次上课、4次研讨、4次修改,每次研讨、修改主要围绕各个教学环节展开,其中有些环节经过一次打磨就成功了,有些环节经过几次讨论、修改,大家才觉得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靠背"的研课方式不仅能够聚焦研究主题,有助于"同课"的教学改进,还能借助比较方法分析出两位"异构"教师的素养状况,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以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教学《近似数》的"背靠背"课为例,从教学目标、内容理解、教学流程、教材处理、现场调适等方面,比较他们PCK的差异,提出教师PCK的发展,要对教学内容有高观点的理解,要形成专家型同伴。  相似文献   

16.
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参照点。在校本研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实践路径。第一种是以访谈的方式对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进行挖掘整理,将整理的成果应用于校本实践;第二种是以"循环磨课"的方式研究课堂,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三种是指导和规范教师经验总结的写作方式,有助于准确地共享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辩课是"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校本研修最为精彩的环节。正反双方就《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的教学,围绕"这是一节主问题设计恰当的课吗?"展开精彩的辩论。这里,既让我们看到教师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火焰,更能领略到正反双方的语言魅力以及带给我们最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与性不高、协作性不强、实效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辩课"教研活动,积极尝试探索新型的校本研修方式。该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磨课阶段、上课阶段、辩课阶段。在辩课阶段中,大家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个细节展开激烈辩论。实践表明,"辩课"教研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有助于提升团队力量的高效成长,有助于优化学校层面的强效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让教师自主设计一种教法,进行反复的试教。教师要对本轮磨课进行反思,而听课者进行讨论,并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如此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相似文献   

20.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