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教学月刊》2014,(11):42-44
一、"语用型"教学实施的难点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杜珂  王敏敏 《语文天地》2013,(10):17-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用语文实践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3.
丁巧英 《新教师》2019,(8):56-5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文本解读,是钻研课文内容,侧重内容分析和价值判断,落脚点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意义与情感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科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多次提及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解读文本,探寻阅读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认为: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在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细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凭借文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  相似文献   

7.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导言:从词频分析说起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特征定位上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特征与学科功能——"语言文字运用",并反复强调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此次修订稿中"语言文字运用"出现了八次之多.据笔者统计:导言中有4次,"课程性质"中有1次,"课程基本理念"中有2次,"课程设计思路"中有1次.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明确了语言文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抓手,使得语文课堂不至于迷失语文味而虚化。在新课标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出现了15次之多,频率之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方亮辉  刘充 《小学语文》2013,(11):40-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称“语用”)的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显然,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那么,教师应如何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在多年的执教过程中,我发现通过抓住不同文体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特点组织教学,能  相似文献   

12.
方善友 《教育》2014,(4):6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3,(A1):42-4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在教学中,由于训练意识不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是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的个性是什么?是离开文本热热闹闹的讨论,是不分背景五光十色的多媒体,还是一味别出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特征定位上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特征与学科功能——"语言文字运用",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相比2001年的实验版课程标准,语文教改之路已足足行走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其间历经了多少的实践、探索和反思,反反复复,行行停停,终究尘埃落定。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可以看作是我国课标理论探索的一个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语文教学的根,可以简称为"语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也就是语用教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运用的程度?从教学现状来看,基本上处于教师个性化解  相似文献   

18.
罗君 《成才之路》2013,(8):38-3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素养"成了《标准》的关键词。本文就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两个方面,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言意兼得,这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以国标苏教版六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崔峦老师也曾在2012年第九期《小学语文》第13页,语重心长地谈了课标修订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谈到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