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时而习之",汲取其中的智慧。那么,《论语》中的智慧,对于政治课教学有何启迪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学习感悟。一、渗透"仁""礼"观点,成才首先成人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教育学生成才首先  相似文献   

2.
学“论语”     
读完了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便是将孔子的《论语》细致地读了一遍原文且听南老先生作了讲述。读中,再烦的心境也会平静下来。读罢,才知人生的真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孔老夫子概括了去,收集了去,才知道为什么宋朝开国宰相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品味到了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在编完《四库全书》后的感慨:要说的话古人都为我们说完了,我们再说早已没有了新意。《论语》给定我们的启示是,做学问、做官都当先作人。与西方杜威"教育就是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刘金霞 《教育》2012,(15):28-29
《论语》作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之"圣经",它是一部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孔子)耀古今。"《论语》中的每句话几乎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对学校的  相似文献   

4.
在《论语》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体现的应是忠君思想,表现出"舍身取义"的价值追求。《公冶长》"吾与女弗如也"的"与"字应解释为连词"和",表示孔子和子贡都不如颜渊。《泰伯》"民无德而称焉",表达的并不是去称赞"让天下"的做法,而是民众不知道"让天下"这件事,所以就根本没有称赞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5.
《新民晚报》消息,近些年王蒙一直笔耕不辍,继去年出版小说《闷与狂》后,宝刀不老的王蒙出书解读《论语》。王蒙觉得,理解《论语》也得与时俱进,比如那句"父母在不远游"。他说:"现在远游的标准跟孔子那时候不一样了,现在的远游是指的上火星,只要我们没离开地球那都不算远游。"王蒙还对"天下归仁"做出解读,他认为,"天下归仁"是一种文化理想主义,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是一种很可  相似文献   

6.
刘永绪 《山东教育》2012,(11):16-17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论语》是研究孔子最可信赖的依据,其中的许多言论时至今日仍然被世人奉为至理。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么,孔子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继承了什么?当前,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铺天盖地而来,一股新的教育实验正在大江南北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不禁要问,"新教育"真的很"新"吗?几千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否已经过时了?翻开《新教育》,翻开《论语》,会很容易地发现,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在《论语》里早已提出,只不过我们又重新捡回来罢了。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设计极为关键。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利用导语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炬。在教学《〈论语〉十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北宋的开国宰相赵普对宋太祖赵匡胤说:‘臣凭借半部《论语》帮助主公得到天下,再凭借半部《论语》帮助主公治理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似文献   

8.
许森 《小学生》2013,(3):62-62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记录孔子和他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论语》中很多思想运用在现代教育中,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兴、观、群、怨"出自《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是:《诗经》可以感发人们的意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不平之事。从《论语》的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知学《诗经》的许多作用。将其运用于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0.
"性相近"之性在《论语》原本中是"生"还是"性",关系到对孔子是否具有人性论的直接判断。从汉末至今,传世本均显示为"性相近",出土于定州的西汉墓葬竹简《论语》则显示为"生相近"。《论语》言性仅二见。《论语》原本中极可能展示的是"生相近",而不是"性相近"。  相似文献   

11.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今有于丹老师把《论语》视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在捧读《论语》,走近至圣先师的日子里,我明白了它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读着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颇感好奇,我便在茶余饭后也拿起《论语》读上一两句,倒也从中有所感悟,觉得"为政"与"治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胡图买了个七品县令官职。上任后,他夹着一部《论语》,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说:"古代贤人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如今我有一部《论语》,治理这个小小县城,岂(qǐ)在话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M1·1221号文书残片的缀合是错误的,"习字"拟题也不确切,应分别定名为"习抄《论语·八佾第三》残片"、"习抄《论语·季氏第十六》残片"、"习抄《论语·八佾第三》、《里仁第四》残片"。M1·1225号文书残片亦应定名为"习抄《论语·颜渊第十二》残片",此残片与"习抄元版图像合璧君臣故事句解残页"出自一人之手,则其所录内容可据后者版式及《论语》相关文字复原。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10,(6):38-41
读《论语》心得文要学芳每天,我都会和学生一起研读二十分钟《论语》,短短的句子,总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读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同学们不再斤斤计较、满腹牢骚;吟着"父母  相似文献   

16.
真味的清欢     
文化·中国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于是,李洁非在元旦的时候想起了已经被称做"春节"的躺在宋人《梦粱录》中的"正月朔日,谓之元旦";刘长春在追寻"宣纸上的记忆"时用饱蘸浓墨的笔"题写"了《"另类"贺之章》;《青春盛唐》在李泽厚的文字里被追摹;于丹在谈到《论语》的时候,有了"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冰冷,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这样的论述。当文字不再是这个娱乐至上年代的狂欢载体,而复归其"天然"的"真味",我们遭遇了东坡学士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围绕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圈,以学会交往为主题,包含四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和交往艺术新思维,其教学目标可归纳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与人交往的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交往品德,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怎样才能实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呢?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学习《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教学便是有效途径之一。著名学者傅佩荣认为,"古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国学大师南怀谨说:"《论语》是一本立身、修身、处世的宝典……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是故加曲解,就能认识到其中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指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收藏在有限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两千多年以来,一个孔子,一部《论语》,一脉相承,是很独特的现象。《论语》包含了待人、处事、接物的各种原则和方法,给了我们一个范本和参照系,应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习《论语》。也就是说,读《论语》要抓其"眼",即抓住事眼、字眼、要眼、网眼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从《论语》中学到的道理灵活运用以解决时下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去理解孔子的真意。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