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选取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简宁斯(Elizabeth Jennings),从诗歌意象、文化内涵、语言特点、女性经验书写等方面对她的诗歌进行简单评析,以探析当代英美女性诗人个人经验书写传统的裂变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诗人的底层书写中,王学忠是位对党和人民充满了深厚感情的业余诗人,他的诗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反映民生疾苦的人民性、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时代性和发自内心情感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4.
美国非裔诗人罗伯特·海登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儿童题材和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儿童书写成为其诗歌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在海登诗歌中,儿童作为主体来书写现实社会,从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来表现成人世界;儿童还作为书写客体,成人关注并观察儿童,以诗歌记录了儿童生活和儿童形象。海登诗歌中的儿童书写呈现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之间强烈的反差,反映了他对儿童独特认知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深刻体认,丰富了海登诗歌进行社会表达的艺术视角,表现了诗人宽广的世界主义视野,抒发了诗人普世人文关怀的世界主义以及追求全人类幸福和世界大同境界的世界主义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到异地求学构成的地理空间位移的离散,生成了少数民族女性“结识”现代汉语诗歌的历史契机,催生了她们进行现代汉语诗歌书写的本体欲望和观念。经过对(异地或者说是现代城市漂泊)的家园、身份及文化离散经历的强化,少数民族女性形成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精神的现代诗歌认知与追求,她们的诗歌写作上升到当代女性诗歌和现代汉语诗歌的主流维度。在离散和返乡的想象与书写拉锯当中,少数民族女性诗人建构了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本体性审美话语,使少数民族女性诗歌具有空间诗学和当代诗歌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受人瞩目的,但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大背景后,有一大批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在诗歌命名的史化进程中,却又被遮蔽遗漏在"第三代"与"70后"之间。出于一种身份上的焦虑以及女性诗歌对男性话语反叛书写的利弊权衡,中间代女性诗人坚守着对诗神的崇拜与热爱,在双重夹缝的焦虑中,以女性自身独特感受言说的自信,诗意地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激情与技术的结合中做出了精彩的突围表演。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位诗人。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白居易也狎妓成趣,并且在诗歌中有所体现,这也反映了他女性观腐朽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黄芳的诗歌有明显的女性书写的特征,这种女性书写在其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在社会角色中突出家庭角色,在情感表达中突出女性气质,在写作技巧中突出女性的言说方式。可以说,女性书写是理解黄芳诗歌写作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等待"是诗人们经常描绘的主题,在男性诗人和女性诗人的笔下,它负载着不同的价值观。郑愁予的《错误》沿袭了男权话语中一贯的"思妇"形象,将等待塑造为美丽的姿态。而女诗人舒婷却借"等待"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宣告女性自我书写不可取代的意义。但《神女峰》也暴露出女性对男性及传统观念的依附,为后来的女性诗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诗人从容提出了"现代女性心灵禅诗"的命题,并以自己凝神打造的诗篇作为印证,其核心就是希望在诗歌写作中融入禅宗思维,提升诗歌的精神高度,从而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使女性书写从琐屑的生活流与狭隘封闭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从容这一主张及其浸透着佛性的诗作,为当下女性诗歌写作带来了一股熙和的清风。  相似文献   

11.
翟永明的诗歌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有一种超越个别直入整体的力度。这种特征使她显得比其他女性诗人更为深刻地把握女性生命的本质和命运。首先表现为她对女性整体命运深沉的神启般的体悟,其次她着力在两性关系中揭示女性的处境。她还在对母亲形象的观照中,从历史角度揭示女性命运的重复和承续。  相似文献   

12.
陈培浩的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潜在状态。在一个表意和抒情都走向极端的时代,诗歌的写作或者变成滥情,或者被视为异类。而陈培浩的这种书写状态源于诗人自我的警惕和节制。他的诗歌写作在中学阶段即已开始,而直到大学,我们才看到屈指可数的几首诗歌浮出水面,一座冰山在不自觉中被隐匿了起来。或者可以来一个以一斑窥全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黄斌诗选》的诗歌阅读中,提出了黄斌诗歌中两个重要主题是时间和美。或者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显示黄斌的诗歌美学特征。他的诗歌有鲜明的地域性和饱满的地气,黄斌诗歌的深厚和质朴正在于他对日常生活的酣畅淋漓的书写中,是属于中国情感和生活的写意。在经验和情感的世界里,诗人为我们的人民百姓确立了一个鲜明的地标,唱出了一曲饱满的赞歌。黄斌的诗写是汉民族志的书写。同时,黄斌的诗歌体现了中国诗学传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鸟是嵇康作品中一项重要的意象.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或鸳鸯并行,或鸾凤展翅,或孤鸿长鸣,这类意象都包含着深远的寓意和情感内涵.传达并抒发着诗人对时代、社会和自我的种种情绪感伤.本文从这一思考出发,对"鸟"这一意象进行分析,考察并研究了嵇康诗歌的主题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揭示了诗人嵇康在独特历史社会背景下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5.
江雪 《华章》2011,(32)
本篇文章围绕着泰戈尔诗歌中对于男女爱恋的描写来展开讨论.泰戈尔诗歌中的爱恋有着诗人独特思考以及哲理色彩,在诗歌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爱恋状态下的女性形象.而这些都与诗人自身思想与传统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冬婴的第一部诗集<低处的风声>以自身真切的人生体验锤炼出诗性饱满的篇章.以坚韧的精神体现出诗歌创作的严肃性和对本质性命题的不懈探寻.他最初的诗歌创作以"乡土世界"作为精神家园进行城乡对立书写.这种书写模式的消解使其跨越"乡土世界"的"狭窄"和城乡对立的二元思维定势,以更开阔宏观的视野在新的生存空间开拓着诗歌更广阔的精神空间.冬婴的诗歌创作始终体现出的对诗歌本体的坚守和诗歌精神的追求,使诗人在"存在"的绝对真理与"在世"的社会正义中寻得双倍的力量,使诗歌寻找到不断发展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盛世年代,女性的才华得以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其中,宫苑诗人徐惠和女冠诗人李冶以其扎实的文学功底,书写个性的女性文学声音,彰显女性独立的人格特点。徐惠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和李冶不讳言情的豪放情感探索,给予当代女性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融情于景,常以爱情为载体,将女性形象与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理念统一起来,使女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折射了女性主义对其诗歇创作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的赞美和歌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由男性诗人所主导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忽略了女性诗人的文学地位和女性诗歌的文学价值,在当代经典重构的大潮中遭到了质疑。女性诗歌在浪漫主义时代有着辉煌的接受历程,只是在浪漫主义时代以降的接受史中由于选集政治、父权文化等原因被割裂于经典之外。而对于传统浪漫主义经典的男性诗人来说,他们亦有着不同的接受与经典化历程,这为女性诗人诗作在当代的再接受与经典化提供了历史支撑。当代西方对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的再接受,促成了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经典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E.E.Cummings,美国现代派诗人,是具像诗歌的先驱者。他注重诗歌的视觉效果,经常玩弄文字游戏,在诗歌的在语言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本文通过文体学理论中变异和突出的语言现象,深入剖析Cummings的一首经典之作l(a。本文主要从书写变异入手,分析诗歌l(a所达到的突出效果,从而深入阐释该诗歌的表达手法、技巧、传递的主题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