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相当的优势,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良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明晰。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行业规模偏小。集群效应薄弱,产业链不太完整。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较低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应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实现河北省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惠州市已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初步显现,并拥有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仍然存在跨行业缺乏统一协调、企业缺乏规模、资金投入不足、人才与低成本竞争模式的制约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宏观协调与指导,构建"政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积极推进资源整合,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优化产业链结构,打造汽车整车和关键部件生产基地等,以推动惠州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服务产业发展的高职汽车专业群建设策略,有利于高职院校与汽车企业行业协同创新发展。基于汽车产业服务目标,高职院校建设汽车专业群,需要教育工作者清楚专业群内涵与意义,以此为基础,通过融合产业链、对接岗位群、共享教育资源、强化师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策略的实施,实现高职汽车专业群的有效建设,满足院校服务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产业链日趋完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趋于成熟,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被认可和接受。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滞后,电池技术有待提高,氢燃料汽车发展缓慢,产业竞争愈加剧烈,而新能源汽车又贬值太快。应完善支持政策、市场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更好地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一百多个产业,新能源汽车只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当前,多数国家将重点放在发展纯电动车上。上游主要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下游则增加了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产业。  相似文献   

6.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据面向汽车全产业链、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发了若干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与实际实验相互补充深化,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革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学生职业发展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突出问题。实践表明,该模式能促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吻合,对提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产教融合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汽车集团为了降低成本,通过跨国并购与重组对所控资源进行管理性整合,加速了汽车产业链全球化的形成;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现代企业间为了达成一定战略目标而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合作竞争模式,被当今世界汽车业越来越多地广泛运用;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也融入到全球化汽车产业中,加入世界汽车战略联盟,是我国汽车产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由于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淡薄和自主品牌的缺乏,我国仍处于世界汽车产业链的低附加值阶段.当今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对汽车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汽车企业为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消除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应采取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等应对措施.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做强做大广东汽车产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广东增长速度最快且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十五"期间,广东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一跃成为广东九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国内外汽车市场的逐步接轨,汽车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广东汽车产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广东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设,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推动广东汽车产业做强做大,将大集团发展战略与企业集群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正是广东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伴随能源供给不足、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支撑。河北省新能源汽车基础产业人才规模庞大,但缺乏相应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且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力、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要通过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政策、教育培训等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各项能力均得到了大幅提升.现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但我国汽车流通水平不高成为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分析了我国汽车流通现状,从汽车生产企业、流通的中间组织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汽车流通产业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创新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链现代化人才培养重要保障。新工科人才培养以现代汽车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以面向未来汽车工程师能力为导向,重点构建递进式工程教育实践体系及双师型工程教育师资体系。搭建“三创融合”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高校人才培养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得以驱动贯通。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不管市场是如何震荡,以新股、新能源汽车、国企改革为三大投资主线的结构性牛市行情依然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爆发。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浪潮中,中国特斯拉汽车的杰出代表比亚迪、万向钱潮勇创历史新高,锂电池、充电桩、汽车配件、车载电子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万马奔腾。本周市场,以上海普天为代表的充电桩概念股龙头连续7连扳,成为继锂电王者金瑞科技后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27):7-9
湖南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强劲需求,区域内高职院校应以汽车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从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高效服务并全力助推湖南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柳州汽车产业应紧抓机遇,大力提高本地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分析柳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劣势,以及已有传统汽车产业发展优势,从资源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政校企协同等方面,提出柳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为柳州市工业增速发展和率先建设全国的龙头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国采取节能减排行动的形势下,我国加快了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对我国极其重要,未来国内外天然气汽车市场非常庞大,发展前景光明。我国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获得更大的利益。虽然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起步晚,但是起点高,有竞争力。为进一步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探索了发展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很快将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发展背景,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对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各国采取节能减排行动的形势下,我国加快了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对我国极其重要,未来国内外天然气汽车市场非常庞大,发展前景光明.我国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获得更大的利益.虽然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起步晚,但是起点高,有竞争力.为进一步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探索了发展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汽车产业高职人才培养需求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吉林省"十一五"汽车产业链的有关数据,时汽车产业2008、2009、2010年高职人才的需求数量进行预测,结果分别为3218、3862、4635人,而预测出2008、2009、2010年的培养人数分别为2062、2029、2010人.解决汽车产业高职人才培养不足这一现实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坚持以共建为载体开展"订单式"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