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不爱学数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学比较枯燥,比较抽象,有时比较繁难.怎样让学生爱学数学呢?我主要采用寓"变"于教学之中的方法,用"变"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爱学数学.数学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多做题固然可以积累经验,但如果善于变题,在变题中掌握一类题的解法,则会以少胜多,且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2.
部分学生不爱学数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学比较枯燥,比较抽象,有时比较繁难.怎样让学生爱学数学呢?我们可以采用寓“变”于教学之中的方法,用“变”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爱学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如果善于变题,借题发挥,在变题中掌握一类题的解法,则  相似文献   

3.
<正>总是有很多家长问我:"您是出名的数学家,能教教我怎么去指导小孩子学数学吗?"我简直是啼笑皆非,因为教小孩子数学不是我的专长,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其实家长让孩子学数学,只是期望他们能够在考试中考高分,尤其期望能够在高考时考高分。我听说,去年一年就有20万学生自费到美国留学,他们都很害怕学数学,为什么呢?因为你要上美国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教学中,你会发现由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到位、不透彻,往往会导致在做题时不能活学活用,只会死搬硬套,时而这样做对了,时而这样做错了,让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摸不着头脑.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害怕数学、不爱学数学的情绪.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到位地理解所教的知识呢?笔者就自己在分式解法这一课为例,谈谈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23学生喜欢数学,另31学生不喜欢数学。我把31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座谈会,问学生:“数学是什么?学数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数学?”不少学生回答“:数学是做题目。“”数学的用处是解答由老师或别人编好的题。“”学数学是为了考试。“”学数学太难了。”但也有学生回答“: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问卷及座谈,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学生学数学的心态。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完全、不深刻是正常的。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展示、分析“说理2”这节课中的部分教学片段,反思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以此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学数学有趣”“学数学有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教学呼唤数学观假设某天你在走进数学课堂之前,突然遇到一些学生(或学生们的家长),他们向作为数学教师的你提出了类似如下的一些问题,即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那么,你准备如何应对?或许你认为,这不过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大可不必回答.那么,对诸如"数轴"、"有理数"、"合并同类型"、"方程"等具体的课程内容,你准备如何进行教  相似文献   

8.
如何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有指导的再创造."波利亚也说过:"顺乎自然地帮助学生."这里有两层含义:利用再创造的原则按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去发挥数学资源的再创造价值.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数学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盲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感兴趣,而乐于去学数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盲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盲生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上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导入新课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任何东西,兴趣是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很开心,也很乐意去学习,这样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而在进行生活化新课导人时,教师就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消除课前紧张情绪,克服恐惧的学习心理,为下面的课堂教学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在小学盲生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并且快速地进入到生活化数学教学中来呢?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向盲生提问一些他们感兴趣而且又是身边的数学话题,来对10以内的数进行认识.如家里有几口人?今年几岁啦?有几个好朋友?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宿舍里有几张床?等等.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真正乐意去学数学的学生并不多,如何让学生爱学数学,如何能让学生快乐的去学数学?一直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一直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我认为除了培养兴趣之外,要想让学生真正爱学数学,关键要培养一种习惯.让他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凡事能自觉地先思考,再动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要重直观性与趣味性,要有探究性与体验性,要"生活味"和"数学味"并重,要注重实践性与人文性,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学数学.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及自信心的培养.将教师的关爱、鼓励和表扬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去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针对性地阻止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的心态,树立"我要学数学"、"我会学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学数学也要会"说",这样才能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老师们要积极营造让学生"说数学"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做好三点:倾听、敢说、多说。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堂应是充满快乐、洋溢着数学趣味的高效课堂,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才会自动自发且富有个性。要奏响小学数学课堂"快乐""高效"的主旋律,就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就要展开竞赛,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获得学数学的快乐;就要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与静的转换中找到学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中提出了"大众数学"的口号,即: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其目的就是真正地为用数学而学数学,而不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也不是为考试而学数学。应该让学生在用数学的不同层次中学习,用数学的结论,用数学的方法,用数学的思  相似文献   

16.
一个笨孩子去问老哲人:“老爷爷,我能变聪明吗?” 老爷爷肯定地说:“能,绝对能。” “怎么才能变聪明呢?” “你就去请教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一个哑巴和一个瘸子吧!”  相似文献   

17.
“粗心”是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的表现,是一种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严重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粗心是天生的,只与遗传有关,教育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往往是那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聪明伶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孩子聪明是很聪明,只是粗心一点”,这样的评价易给学生以误导,使他们认为粗心与聪明是相关联的,从而不去重视克服自己粗心的坏习惯。粗心是天生的吗?是不是越粗心的学生就越聪明、学习成绩越好呢?学生的粗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笔者以“你觉得‘粗心’对你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让学生"会学"知识和独立探究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数学教育的一份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也提出:"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教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自主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必要途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那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我喜欢学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的积极心态,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呢?笔者的观点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1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天性爱玩这一特点,我有计划地在课外引导学生玩数学兴趣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