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末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对华扩大侵略。《东方杂志》分析了日本侵华的经济因素和国际情势,呼吁当局对日经济绝交,当战则战,国内各派应当团结对外。这是在民族危亡下,有识之士申诉的救国主张,是一种高调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
受到欧洲,特别是英国"东方叙事"的影响,美国文坛自19世纪初也开始出现类似体裁和风格的纯文学创作。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开始逐步摆脱欧洲传统束缚,彰显自身创作个性。如擅长运用超自然因素渲染气氛的作家霍桑,在《红字》、《福谷传奇》及《玉石雕像》等作品中,就曾使用"东方公主""东方特征"等字眼来表现多情善良的女主人公们所具有的神秘性感之美。虽然霍桑所指涉的东方从地理概念上讲意义并不很清晰,但从他留下来的写作札记中,我们可以推测霍桑对东方(中国)并不十分陌生。因而,想象中的东方(中国)成为霍桑作品"他者"形象的理据。  相似文献   

3.
<正>《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3月,以刊登文化艺术与新闻时事评论为主,全盛时期发行量达6万份,在当时拥有众多读者。在1933年新年到来之际,时任《东方杂志》主编的胡愈之向各界知名人士发出了400多份关于"中国梦"的问卷调查信,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3000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  相似文献   

4.
维克多·谢阁兰是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因其长期生活在东方的缘故,故他对中国古老的文明特别着迷。其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勒内·莱斯》,及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专著《古今碑录》,《历代图画》,《华中探胜》等。他的异国情调理论与法国历史上具有东方色彩或主要描写东方的法国作家所提倡者不同,强调对不可探测的他者的想象与虚构,表现为对自身缺憾的补偿和抗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东方杂志》的研究问题涉及甚多,诸如《东方杂志》的内容、政治主张、其在东西文化论战中的作用等,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其他角度看,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最早使用“中国梦”这个词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进入近代,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一些有志之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做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梦”。1932年《东方杂志》发起了寻找“中国梦想”的征文。1987年话剧《中国梦》上演以后,一些人开始使用“中国梦”这个词。2006年,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等发起召开“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后,  相似文献   

7.
东方主义是一门学科,东方总是作为一个与西方对立的“他者”形象出现。《金锁记》的英译本是张爱玲想打入英语主流世界的一个努力,表现了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译本中出现了异化、增译和意义明晰化等特点。但是张爱玲并没有成功,因为美国读者对她所创造的“他者”不感兴趣,她所确立的旧中国保守的女性形象激不起他们的窥视欲望。  相似文献   

8.
周毓英是19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思潮中的关键人物,他创办《社会主义月刊》鼓吹法西斯主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在其法西斯主义宣传中强调“阶级协力”和“社会主义”,主张专制独裁;他通过所谓“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否定共产主义阶级革命学说,打通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关系.周毓英“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观,集中袭用了社会主义思想系统中反对阶级斗争者的观念,积极迎合了国民党“清党”反共后当政者反对阶级斗争、追求专制独裁却又不敢公然反对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9.
<正>东方少年——这是何等气派和自信的一个名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里,《东方少年》杂志是我们这一代文学青年,特别是正在尝试儿童文学创作的年轻作者向往的一块园地。记得第一次阅读《东方少年》时,我一下子就在刊物的扉页上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和崇拜的名字——管桦。我知道,他是《小英雄雨来》和长篇小说《将军河》的作者,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和《快乐的节日》的词作者。因为管桦,我对《东方少年》有了一种“仰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参考》2005,(10):62-63
2005年09月20日《中国青年报》:最近,许多国内媒体纷纷转载9月10日韩国《教育新闻》上的一篇名为《中国大学超出韩国20年》的章。这一报道的作是位韩国人,基于日前在英国出版的《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公布的全球200所最佳大学中,中国有9所大学入选,而韩国只有3所,他有感而发,并对中国大学教育诸多方面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