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妙赏一衡壶     
李昌鸿 《收藏》2012,(4):106-109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不过,在北宋时期的紫砂,壶身较大,还是罐的形式,到了明代,喝茶盛行,煮茶变为泡茶,要求更小的壶身,因此,从供春开始,壶开始变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明代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他们不仅要求好的材质,而且要求有好的造型,要用好的壶来泡茶。这样。紫砂壶在文人的塑造中成型了,也变雅  相似文献   

2.
陈茆生 《收藏界》2013,(7):53-56
宜兴紫砂壶,在明正德年间由金沙寺僧供春滥觞,而经万历时大彬完善,逐步向"文人壶"发展,至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已广受文人雅士的欢迎。能拥有一把名匠制作的紫砂壶,两三友朋把玩品茗,一人一壶,旋瀹旋饮,真是其乐无穷!当时有一把名匠制作的紫砂壶,先由一位知名文人收藏,后又割爱赠予一位锦衣卫将军。这位儒雅将军爱不释手,请人将壶图绘"肖像",并命之曰"陶宝";于是引来许多文人题诗赞咏,写下了许多首《陶宝肖像歌》,演绎了一出精彩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
张宏书 《收藏》2012,(9):118-122
金沙泉畔金沙寺,白足禅僧去不还。此日蜀岗千万穴,别传薪火祀眉山。——清·吴骞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还推时大彬。一种粗砂无土气,竹炉馋煞斗茶人。——清·吴冲之这些与紫砂壶有关的古代诗句,形象地概括了宜兴紫砂器的起源、发展及相关时代背景和人文特征,也道出了古代文人雅士对宜兴紫砂壶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豫丰"紫砂壶是由豫丰陶器公司生产的,该公司由清末秀才吴启南于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吴启南是明正德时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嫡传后裔,精通壶艺,是紫砂巨子。其母也是做坯能手,又因家境殷实是地方绅士,因而既有能力又有条件创办"豫丰"陶器公司。吴颐山于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在未中进士前曾在金沙寺内读书,由书童供春陪伴。在读书闲暇时书童供春发现寺内老僧挑捡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抟泥为壶。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之如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的茶壶,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被后人称谓紫砂壶鼻祖的供春壶。豫丰陶器公司的建立,开创了宜兴紫砂由家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一两紫砂一两金",手心盈盈一握的紫砂壶,因其颜色紫红、轻灵透气,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作饮茶的最佳器皿。千余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独具匠心的壶艺家孜孜以求,使其从煮水冲茶的实用功能进入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殿堂,随着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庞大,紫砂壶收藏也成为理财投资的热门之一。2008年,尽管收藏市场普遍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出现下跌,但紫砂壶市场表现却异常坚挺,且有明显的回暖迹象。紫砂市场整体回暖  相似文献   

6.
魏伟 《收藏界》2013,(5):63-64
近些年,紫砂壶这种传统的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被推崇、被热卖,体现了现代都市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追求。但是,紫砂壶并不是紫砂艺术的全部。几百年来尤其是近现代,有相当多的紫砂艺人试图进一步开拓紫砂艺术的视野,创制了一些艺术水准与紫砂壶一样甚至更高的陈设器,这些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俞浩忠 《集邮博览》2013,(11):44-45
1994年5月5日,我国邮政发行了《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选用的紫砂壶分别是明代时大彬的“三足圆壶”、清初陈呜远的“四足方壶”、清代邵大享的“八卦束竹壶”和现代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提壁壶”。四枚邮票以精美的紫砂壶为主图,上面有历代文人草书题咏紫砂壶的名句。同时,画面上各有一个方印,印文分别为:“园不一相”、“方非一式”、“泥中泥”、“艺中艺”,可见四把紫砂壶在历史上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8,(2):183-183
明初由饮茶而兴盛起来的紫砂文化,从一开始便由共发展的三条轨迹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一、作为优秀茶具品种,紫砂壶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紫砂文化。二、紫砂发展历史是历代的工匠与艺人在紫砂造型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三、历代文人出于个人喜好,指导工匠开发适于文人使用的新壶款,或题诗作画,  相似文献   

9.
收藏严选     
《收藏》2020,(10)
正放心收藏从这里开始紫砂壶的闪在价值——工艺之美[王玉美]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宜兴人,中国地质大学艺术设计本科学历,紫砂七大艺人之首任淦庭先生第二代传人。欣赏紫砂壶,除了看壶色、壶形、壶款、题铭等,更要欣赏其陶刻技艺、泥绘手法等诸多工艺。紫砂壶的陶刻工艺起源于宋代,当时的陶刻实际上是艺人用竹刀在壶底划署自己的名款而已。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出于对茶道的钟情,喜将诗文及书画意境融于茶器,力图在个人的心灵和紫砂壶艺的契合中寄托自己的畅想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陈诵雎 《收藏》2001,(2):14-17
紫砂陶始于北宋,经明代供春(也作龚春)和时大彬等名匠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具有一整套完整技术的成熟工艺。其中,时大彬对紫砂工艺的发展及紫砂壶的艺术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明清更替,纷乱的战争结束了,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开始复苏,紫砂工艺也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在工艺、造型、铭刻、堆塑及配色等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便是陈鸣远。陈鸣远是龚春、时大彬之后最有成就的紫砂大师。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