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研究正常人胸背动脉(Thoracodosal,TDA)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背阔肌肌皮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高频分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100例正常人200条胸背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包括内径(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00条正常人胸背动脉显示率100%,TDA血流参数左右无显著性差异;男性血流速度高于女性;RI表现为老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而中年组与青年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一种直观、可靠、无创的了解胸背动脉的检测方法,提供正常胸背动脉的基本参数,为背阔肌肌皮瓣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对病人的初筛.方法:用TCD对几年来就诊病人中发现的8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总结.用4MHz连续波探头分别查颈部的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用2MHz探头分别监测颅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同时进行压颈试验和二氧化碳反映试验及脑血流自定调节功能检测。结果:用TCD检查后发现了供血动脉高流速低搏动指数的频谱及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降低,发现了血流速增高和搏动降低与血管床有直接关系,血管床越大,血流速越快,发现了ArM对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扣二氧化碳反应性降低时动静脉畸形比较特异的指标.讨论:目前,脑动脉畸形患者日趋增多,用TCD检查快捷方便,对病人无损害经济实惠,对进一步脑血管造影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机率。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52例舒张压升高患者;15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54例收缩期、舒张期均高的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发症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预后良好,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收缩压合并舒张压升高者有较大的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结论: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收缩压合并舒张压升高的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利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频率1.5 Hz、强度1 V、波宽2 ms、延时1 ms的连续电刺激下,测出蟾蜍和蛙的腓肠肌单收缩并进行比较分析。蛙和蟾蜍的潜伏期、收缩期及舒张期存在明显差异,蛙和蟾蜍的单收缩性是不同的,可能与两者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能力及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差与盗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我们将病变侧椎动脉频谱形态分为3组:早期盗血组(收缩中期血流速度下降)、部分盗血组(双向血流)、完全盗血组(完全反流).患者取坐位测量双上肢血压,用健侧收缩压减去病变侧收缩压,不同盗血组双上肢血压差相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为SSS共46例,其中早期盗血组9例,部分盗血组16例,完全盗血组21例.部分盗血组与完全盗血组的收缩期压差明显高于早期盗血组.结论:双上肢收缩压差与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对56例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MRI发现脑干、小脑、枕叶梗死灶共46个;椎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达39例(69.6%)双侧椎动脉不对称、粗细不均,10例(17.9%)一侧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者40例(71.4%),频谱异常36例(64.3%)。结论:MRI和TCD能给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MRI优于TCD。  相似文献   

7.
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用于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对照组)、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终止妊娠前,行彩色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和脐血流变化,同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记录新生儿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1)UFH组、LMWH组治疗后宫高、胎儿股骨长、头围、腹围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MWH组胎儿双顶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2)两肝素组治疗后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比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肝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UFH组、LMWH组治疗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畸形发生情况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足月小样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两肝素组(P=0.005),而肝素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LMWH相比,新生儿转重症监护病房(NICU)几率明显升高(P=0.003)。(4)各组孕妇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可改善胎盘血流,使胎儿体重增加,减少足月小样儿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发生机会,对母亲及胎儿都较安全。LWMH治疗FGR,新生儿转NICU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且使用方便,产妇易于接受,更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AMI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表现及原因。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包括:显著而持续性ST段压低及T波倒置、T波高耸、R波递增不良或逆递增、束支传导阻滞、U波倒置等。结论:对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动态的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及时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AQi和CK对36例高心病患者的左室功能与正常人对照分析。左室收缩功能两组无显著差异,但病例组舒张晚期与早期充盈量之比(0.91±0.45)显著高于正常组值(0.50±0.25,P<0.05),与二尖瓣血流频谱A/E呈显著正相关。CK显示高血压时室壁彩色位移增加。本文提示AQi和CK是评估正常人、高心病患者左室功能一项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低钙血症可诱发心肌病。临床上,由于低钙血症导致的T波电交替和急性心衰罕见,极易被忽视或误诊。研究显示,低钙血症引起的T波电交替和急性心衰往往是可逆的,因而及时纠正严重低钙血症十分重要。本文报告一例慢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严重的低钙血症引起T波电交替和急性心衰发作,在迅速纠正低钙血症后,患者病情得以缓解,T波电交替完全消失,心功能部分恢复。通过复习该病例,有助于临床医生重视可引起T波电交替和心衰的可逆性因素—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11.
观察在心电监护下局麻治疗急性牙髓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为其安全治疗提供参考。监测522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急性牙髓炎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血压、心率等变化,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患者血压在麻醉即刻及术中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收缩压较舒张压变化更为明显。心率在麻醉即刻及治疗中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病情稳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在心电监护下治牙,Ⅱ、Ⅲ级高血压,可据情况,静脉给药控制性降压,避免高血压危象的发生,严格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牙适应症,可明显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牙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5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阻抗血流图中,(1)C波形态:血压正常组(n=33)表现为正常型9例,占28.13%,切迹型19例.占59.38%,迟缓矮小型3例,占9.3%,双峰型2例,占6.26%;高血压组(n=22)正常型5例,占22.72%,切迹型9例,占40.91%,迟缓矮小型6例,占22.72%,双峰且矮小型2例,占9.09%。(2)C波波幅:血压正常组为20.36±4.59Ω/s,与健康对照组的25±6Ω/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级为14.58±4.46Ω/s,与健康对照组和血压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3)C波上升时间:血压正常组为0.78±0.13ms,高血压组为0.84±0.18ms,与健康对照组的0.5±0.17ms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本结果提示:糖尿病在心阻抗微分图中的这些表现特点,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尤其对隐匿型糖尿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技术对7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20例老年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组患者发现有收缩功能不全者11例,占14.5%;舒张功能下降者41例,占53.9%; ②根据二尖瓣血流A峰速度(A)与E峰速度(E)的大小分组,A>E组患者的白天、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均高于A相似文献   

14.
通过肩胛骨翼伤的患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对比,分析在康复运动动作的影响下颈部肩部肌肉的活性差异,并分析在康复运动过程中的肌活性。研究对象为20~30岁的男大学生,共40人参与,对20例对照组(24.70±1.38)岁和20例肩胛骨翼伤组(26.88±1.73)岁。在肩胛骨外侧滑动实验(LSST)中,受试者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7例康复运动时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和前锯肌的肌电活动。检查结果显示SSUP、SSTP、LSST2、LSST3上均出现群体间显着性差异,且肩胛骨翼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恢复运动的作用下,肌活性在站立动态拥抱、站立外旋和肩胛骨收缩后提拉三组动作的上斜方肌和下斜方肌(UT/LT)活性的比值在群体间均有显着性差异。UT/LT比率的最佳行为包括:站立动态拥抱、站立外旋、肩胛骨收缩后提拉,UT/SA比值最好的动作为站立动态拥抱、跪姿俯卧撑和球上俯卧撑。结论得出肩胛骨翼伤在肩部康复运动动作中表现为上斜方肌的活性升高和下斜方肌及前锯肌的活性降低;站立动态拥抱,站立外旋,和肩胛骨收缩后提拉动作是最能增加下斜方肌活性的动作。另外,前锯齿肌的活性以闭合链动作跪姿俯卧撑和球上俯卧撑最为合适。在进行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