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旭东 《文化学刊》2013,(3):162-168
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出现,电视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日益成熟,成为继电视之后,另一个广泛影响受众的传播媒介。电视与网络提供给人们大量的信息,需要人们有选择性地进行捕捉和筛选,并且须充分而正确地了解和使用媒体。本文结合沃尔顿最新的著作,对信息文化生活展开讨论,并通过对电视和网络两种媒介的分析,阐述了现今媒介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以使更充分地理解沃尔顿的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国际传播出现了多平台、多通道、多终端,并且交叉渗透的格局,竞争也由此变得格外激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对一批国家级媒体旗下的网站予以重点扶持。然而,美国德国媒介电视网络报纸电视网络频率%71.064.340.467.246.5媒介网络电视图书网络电视频率%79.063.536.556.956.1媒介网络电视报纸网络电视频率%76.470.960.957.456.5总体青年人群精英人群  相似文献   

3.
<正>融合时代正在营造一个全新的传播图景,人们的媒介使用方式和媒体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正如学者所言:"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基本范畴:时间和空间。"1在融合的媒介环境中,传播移动化、互动化、社交化特点正在打破媒介使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信息、享受娱乐、相互交流。电视对外传播的发展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1986年学者莫拉纳(Hamid Mowlana)的跨国传播理论模式曾  相似文献   

4.
胡全权 《职业圈》2013,(25):86-86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传播活动,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个人,是个体对个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区别于新闻、广告和宗教传播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传播的信息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属于政治传播的一种。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传播的内容一信息、传播的主体、客体、传播的过程和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电视对外传播需要认真研究海外电视观众特征的变化,针对观众收视行为和收视渠道等方面的变化,改进传播策略、优化传播渠道,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一、"心不在焉"地看电视就收视时间而言,人们用于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与电视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有关,也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关。以美国为例,2012年的研究发现,94%的美国观众平均每天收看近5小时的节目,而且这5小时都是花在电视机上。另外,研究发现,观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前20%的观众每天平均收看10.5小时的电视,观看电视时间最短的20%的观众每天平均收看39分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们可以容易地举出传播学诞生的其他来源,但许多学认为,传播学的诞生与对外宣传现象的研究密切相关。传播学研究伊始,关于对外宣传的研究就一直处于传播学研究的前沿。有的学把20世纪称为“宣传的世纪”。在这个宣传的世纪,对外宣传策略与技术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宣传策略出现什么新特点?本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传播学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指出:"媒介事件打破了我们生活和一般报道的常规,所有的报道都从预定的节目安排中转向重大事件,并用一种极为戏剧化的方式表明将要发生事件的重要性。"12015年9月3日,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以下简称"抗战阅兵")的成功举办,引发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形成了震撼的媒介景观。在谷歌新闻中,以"parade"为关键词,将时间设定在9月1日到9月5日,共  相似文献   

8.
媒介生态学在中国语境中涵括两种不同的学术范式。"生态范式"将生态学观念和术语引入传播学领域,开启了中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然其追求量化的实证立场和恪守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使其在精神实质上仍与美国经验学派保持一致。"审美范式"力促媒介与美学研究的结合,关注媒介效应的感性特征、人文取向、价值建构和美学维度,开辟出媒介研究的美学路向。对两种范式进行有效整合,有助于开拓中国媒介生态学的全新未来。  相似文献   

9.
正健康传播主要是指健康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分享的行为与过程1。从大众传播的视角看,健康传播通过大众媒介来传播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2。当然,健康传播可以运用一切传播渠道和手段,并不局限于大众媒介。健康传播学或健康传播研究,是以传播学的原理与方法来探究健康信息的传播规律,促进人类健康或改变非健康的行为。健康传播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兴起,始于1970年代初的美国3。以  相似文献   

10.
自媒介出现以来,人类社会文化就一直在"媒介化"。随着大众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文化的"媒介化"进程迅速加速。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媒介化"的表征,即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中介、媒介强烈影响和塑造着文化、媒介文化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媒介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组织”(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和各类社会机构,等等)借助于大众传媒对新闻事件的关注推广其正面形象、塑造品牌、传递价值观的公关和传播活动。媒介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事先设计型和突发应对型。  相似文献   

12.
李英丽 《职业圈》2011,(35):40-42
电视是当今中国覆盖范围最广、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现实生活中,电视所传播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对受众有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电视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并对其他形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加强和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当下国际文化传播结构的两个结构性特征。本土化的媒介叙事越来越多地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而全球化的媒介形态也促使着电视媒介的对外传播更多地融入到本土的传播语境中。对此,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提出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概念,认为一国想要自己输出的文化产品与大众媒介信息被广泛接受,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就必须根据输出地的文化特征,将所输出产品进  相似文献   

14.
沈昕 《对外大传播》2010,(10):43-43
民间外交参与对外传播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传播学认为,对外传播的类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大众媒体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电视媒介获取资本已成为电视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但我国电视媒体进行资本运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约束与不足,文章探讨了当前我国电视媒介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春颖  侯鹏 《职业圈》2011,(29):125-125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人作为认知主体对接收到的不同信息整合后所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将直接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观点,而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感知,通过传播媒介所获得的认识,已远远超过亲身经历。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直接的力量,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大众传播媒介建构起来的社会现实之中,我们所相信的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媒介真实”。  相似文献   

17.
正在跨文化交际学中,不同的学者在论著中对刻板印象定义不同,但均倾向贬义。例如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传播学教授拉里·萨莫瓦尔(Larry Samovar)等认为"刻板印象是所有文化中的人们对与其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的特质形成的错误判断"。同时,他还认为"如果某一异质文化中一些特质反复出现,人们就会认为这些特质适用于该文化中所有的人,因此刻板印象很容易形成"~(1)。美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锐实力"(Sharp Power)一词贴上封面后,西方媒体便打响了又一轮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无独有偶,从早期的"黄祸"到"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再到今日"锐实力论"的出现都体现了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领域对中国的持续性舆论炒作。虽然风波暂息,但通过"锐实力论"风波为基点,结合社会传播学视角追溯西方媒介对华舆论的传播手段和热度根源,可以剖析西方媒介所设议题里话语的真实意图,为我国应  相似文献   

19.
传播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成员,进而通过国家意识和文化的传播,影响族群成员的身份认同。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阅读媒介提供个人单向阅读,与此不同的是,互联网作为网际互动网络与大型信息服务系统,成为"新的互动传播媒介与阅读媒介",成为了人们感知和构建自身认同的公共场域,少数民族在互联网中寻求自我存在并证明自我存在。以网络为研究场域,分析虚拟空间的族群认同,不管是对于族群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介中认同的全新构建,还是对把握网络时代族群认同的变化趋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理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正在被全世界更多的人接受和承认。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所以它对社会生活带有很强的指导性,这种指导性更多地体现在大众化传播现象中。例如,我国现有几千个广播电台,几百家电视台,2000多家报纸,它们是承担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载体,它们的传播活动能否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首先有一个能否正确对待国内外传播学理论的问题。传播学既然是一门科学,那么传播行为就要遵循其揭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