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1997年卡斯帕罗夫对深蓝、2002年克拉姆尼克对更弗里茨之后,影响最大的一场“人机大战”日前在纽约落下帷幕。经过6局较量,世界棋坛霸主卡斯帕罗夫与电脑棋王“深蓝二世”3比3打成平手。这样,电脑在近五年举行的三场最高级别的较量中保持不败,电脑胜人脑的神话似乎正在变成现实。棋王首战受挫1997年,世界排名第一的棋王卡斯帕罗夫,在首度人机大战中,以一盘之差惜败于I B M公司专门设计用来战胜他的电脑“深蓝”。尽管当时媒体认为失利原因是卡斯帕罗夫没有发挥出最佳状态,但是他自己承认是情绪不稳定导致了最终失败,其压力来自…  相似文献   

2.
国际象棋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智慧的体育运动”,卡斯帕罗夫更是国际象棋界的传奇^物。他称霸棋坛二十余年,在1996年与IBM研制的电脑“深蓝”上演了令世界瞩目的人机大战。他是同时代棋手的敌人,因为大多数时候,有卡斯帕罗夫参加的比赛,其他人最好的名次不过是第二名。然而棋王眼中的成功秘决并非对手眼里霸悍凌厉的杀着,而是要善于在逆境中下和棋。这种体验源于其最初夺冠与卫冕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1997年5月12日,轰动全球的第二次“人机大战”结束。“深蓝”电脑以微弱优势战胜了世界象棋高手卡斯帕罗夫。真是太厉害了,机器人居  相似文献   

4.
青岚 《中学科技》2008,(11):37-37
提到人工智能,总会让人想起机器人、人机大战等等,机器人之所以有个“人”字,就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而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之战”中,最著名的应该是1997年,超级计算机“深蓝”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那场世纪之战,最终卡斯帕罗夫以2.5:3.5输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这场比赛是否代表着人工智能已经在某方面超越人类了呢?抑或这只是综合了人类智慧的知识库的胜利?围绕人工智能的争议从未停息。  相似文献   

5.
1997年5月3日,令全球瞩目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俄罗斯棋手加里·卡斯帕洛夫与IBM的电脑棋手“深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机大战”。这是一场国际象棋比赛,同时,它也是一项对高性能、高速度计算机的运算进行检验的科学工程。在1996年2月,卡斯帕洛夫曾在...  相似文献   

6.
1996年2月10日,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首次挑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以2∶4落败。比赛在2月17日结束。其后研究小组把深蓝加以改良,1997年5月再度挑战卡斯帕罗夫,比赛在5月11日结束,最终深蓝电脑以3.5∶2.5击败卡斯帕罗夫,成为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限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系统。IBM在比赛后宣布深蓝退役。为什么深蓝会赢?深蓝没有情绪,具备计算高速的能力,同时存储无限,能存  相似文献   

7.
祝魏玮 《成才之路》2011,(7):95-I0018
1997年5月11日,IBM公司的国际象棋电脑“深蓝”打败了俄罗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14年后,超级计算机“沃森”击败了“危险边缘”节目的两名总冠军肯·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尔,实现了首次人机智力问答对决。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莉”,使人类的生命科学出现了一次飞跃;5月,美国IBM超级计算机“深蓝”在国际象棋人机大战中击败了世界级棋手卡斯帕罗夫;7月,美国“火星探路者”飞船在火星成功登陆;11月,举世瞩目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胜利实行大江截流。诸如此类的科技成果,使中国古代“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女娲造人”之类的神话已经或即将变成现实,同时党的十五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正在加速构建,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实行市场…  相似文献   

9.
史东云 《小学时代》2014,(Z2):54-57
<正>2011年2月18日,超级电脑"沃森"打败人类站在了与人类智力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上。"沃森"的胜利让许多人想起了它的前辈"深蓝"——1997年,"深蓝"以绝对优势打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已经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一些科学家相信,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认为,在未来,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7年,IBM公司生产的超级计算机“深监”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开展了一场“人机大战”。最终卡斯帕罗夫不敌“深蓝”,“深蓝”成为首个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超级计算机,名噪天下。  相似文献   

11.
人机大战2006     
2006年12月5日,德国波恩,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俄罗斯特级大师克拉姆尼克,与德国研制的顶尖计算机程序“深弗里茨”结束了紧张激烈的收官之战。在只有取胜方能扳平比分的第六盘棋中,经过47个回合的激战,克拉姆尼克不敌“深弗里茨”。最终以2:4输掉了这一次对抗赛。尽管他赛前曾表示.自己很可能是最后一位战胜电脑的人类棋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9·3: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代称。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表《政务院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8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进行纪念。”民主党派“九三学社”也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1月20日,中方擂主聂卫平,以智慧与神勇的一击。继敲开誉满世界的“双保险”——小林光一十段和加藤正夫王座之后,又以一又四分之三子,力挫日方擂主终身棋令藤泽秀行!聂卫平的胜利,打破了日本超一流棋手不可战胜的神话,震撼了日本这个围棋王国,开创了中国围棋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3)机器能否拥有甚至超过人类的心智? 这是自电脑发明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派坚持机器只是人的辅助工具,最多做快速计算和一点逻辑推理,但永远不可能拥有人的心智;另一派则认为,结论下得为时过早,或许有朝一日机器真的会超过并统治人类.特别是1997年电脑“深蓝”战胜棋王卡斯帕罗夫后,争论又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看见     
/世纪人机大战/3月15日,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与谷歌计算机AlphaG o在韩国首尔进行第五场对弈。经过五个小时的博弈,最终李世石输掉了本场比赛,人机大战的总比分定格为1∶4,Alpha Go取得胜利。Alpha Go战胜了人类顶尖棋手,这不禁让人们感到失望与担心。但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在赛前向大众解释以消除疑虑:"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世界科技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有两件,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一件是苏格兰科学家运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复制出了绵羊“多莉”。一件是名为“深兰”的超级电脑在世纪末的人机大战中打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两件事的后面都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今年3月6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作为“千年系列讲座”的特约嘉宾被请到白宫,为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几十位科学家作题为《想象和变革:未来一千年的科学》的学术报告。霍金的报告涵盖了时空、宇宙、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等领域,他在报告中称:“可以预见由于基因工程发展而与日俱增的生物复杂性以及具有人工智能并能进行自我设计的电脑的发展,未来将不会是停滞不前的……。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时代的边缘”。这个新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7.
人机大战2006     
电脑越战越勇 2006年12月5日,德国波恩,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俄罗斯特级大师克拉姆尼克,与德国研制的顶尖计算机程序"深弗里茨"结束了紧张激烈的收官之战.在只有取胜方能扳平比分的第六盘棋中,经过47个回合的激战,克拉姆尼克不敌"深弗里茨".最终以2:4输掉了这一次对抗赛.尽管他赛前曾表示,自己很可能是最后一位战胜电脑的人类棋手.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七年是科技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正当人们对克隆技术的讨论方兴未艾之时,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又于5月上旬在纽约拉开了帷幕。最终,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深蓝”以2胜、3平、1负的总成绩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创造了计算机首次击败世界冠军的记录。新闻媒体对此大加宣传,引起了全世界无数棋迷、计算机爱好者、哲学家乃至普遍人的热切关注,人们从各种角度对这场“人机大战”加以思考,特别是已沉寂多年的“人工认识主体”论又有复活的迹象。本文拟从认识论的角度反思此次“人机大战”,再次着重指出:是人在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传统的学问。电脑则是新兴的科学技术的产物。三年多前,笔者开始尝试将电脑引入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制用于语文教学的电脑文件系统,并进行了以“高中语文全方位训练”为中心的高中三年一个循环的实验,使用自己编的整个电脑文件系统,结果,取得了成功(在语文高考中,取得三个第一)。本文试从缘起、意义、实验、效果、功能诸方面初步探讨利用电脑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同时兼述电脑在文字信息处理、著述等方面的作用,以作为几年来在“教学、科研、笔耕”中学电脑、用电脑的小结。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智力是否是机器所不可能超越的呢?超级电脑“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似乎证明了机器智力的强大。但是,至今也没有一种电脑,能在发源于中国的围棋项目中证明这一点。纵横捭阖的黑白世界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隐藏着天地间的玄机与奥秘。胜负悬于一线,成败决于瞬间,在这个静默而又残酷的世界里,如今的领袖是一个沉默的韩国青年——李昌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