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是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表现,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爱.所以教育中的爱必须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严格与热爱不是矛盾的对立,而是辩证的统一.严格以爱为基础,是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对爱有所约束规范,即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  相似文献   

2.
杨昌宏 《考试周刊》2011,(91):216-217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广大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象,树立榜样,在教学中把热爱和严格结合起来,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一、献出一片爱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爱学生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决不是放任纵容和丧失分寸的溺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就谈不卜教育:可以说,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用爱把自已的满腔热忱无私地给予每一个学生。爱浓缩在教学实践中就八个字:尊重、信任、严格、宽容。  相似文献   

5.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延续不断的包含智慧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既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又对学生严格,让学生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中,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的真诚。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的核心和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教师爱学生不是溺爱,更不是迁就与放任.教师的爱应与对学生合理而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而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个体和整体素质,是学校管理工作,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学生时,只有严慈相济才能使学生茁壮成长。因为“严”是严格教育学生思想良善、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端正;“慈”是给学生爱的滋养,滋养学生不断完善,健康发展。教师唯有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唯有对学生负责,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他们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奠基。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学生时,只有严慈相济才能使学生茁壮成长。因为“严”是严格教育学生思想良善、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端正;“慈”是给予学生爱的滋养,滋养学生不断完善,健康发展。教师唯有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唯有对学生负责,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他们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奠基。  相似文献   

9.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延续不断的包含智慧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既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又对学生严格,让学生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中,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的真诚.  相似文献   

10.
教师究竟要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形成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应该是亦师、亦亲、亦友。教师这一角色自然不必多说,下面我重点谈谈如何扮演好亲、友这两个角色。亲人之爱。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母之慈爱,这是一种宽容之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如春风化雨,如寒冬暖阳,在这种爱的氛围里,学生定可以快乐而茁壮地成长。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父之严格,这种严格是一种最大的关爱,是一种理性之严,严而有法,严而有  相似文献   

11.
只有掌握正确的爱的方法,才能真正的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爱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理解、关心、尊重、赞赏、鼓励、严格和宽容都是爱学生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爱的包围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爱,教师之魂     
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不偏爱,不强制地爱,不盲目地爱,不粗暴的爱,不扭曲地爱。  相似文献   

14.
爱学生是教师首要的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普遍的、严格的.师爱,不是一种简单的付出,象教师单方面关心学生的学习,而是一种心与心的双向交流、互动.本文主要针对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有效的实施师爱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源。教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或者说 ,学校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教师群体身上。因此 ,教师的形象决定了学校的精神文化。爱生。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教师所从事的是以“人”为对象、致力于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职业 ,其核心内容就是“爱生”。如果一个教师不爱学生 ,或者不会爱学生 ,那他就不可能做到敬业爱岗 ,当然也不可能当好一名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 ,不能理解为对学生一般的关心、爱护、帮助、尊重和善待 ,而需要深化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师“转差”工作可以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转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严且爱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古来有之。但有些教师奉行“严师出高徒”这一原则,对“差生”一味地强调严格,而不去主动与“差生”接触,不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不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结果使得“差生”与教师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工作必须要把握准对学生“严与爱”的尺度,不要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把握严与爱,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班主任的“严”1.严而不厉,严而有格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伟大的。完整的师爱表现有三方面:真诚地爱护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自觉地尊重学生。一般人对前两方面比较重视,而尊重学生、接受学生则有所忽略。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说:“在现代教育中,不懂得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平等的师生之爱。但由于传统教育牢固地定格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也由于源远流长的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爱也容易异化为居高临下的给予与施舍。学生总是被动地、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  相似文献   

20.
范梅 《课外阅读》2011,(2):98-98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教师应有的责任和崇高美德。教师的爱是无私奉献,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原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教师的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一种圣洁的爱。这种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动力,是师生情感相融的接触点,是学生信任、爱戴教师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