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小说的叙事渊源入手,探讨了三个问题中国小说真的和西方小说一样同源于神话吗?西方的史诗与中国的史传相比,其在美学价值上比史传更"富于哲学意味,更高"吗?文学的本质属性只是"虚构"(fiction)吗?  相似文献   

2.
阅读,可谓是小说完成的最后一个步骤,亦可以说它相当于小说最末的一个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这是具有多种偶然性的,因为阅读是世界上最自由不过的事了.  相似文献   

3.
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的部分小说在教学上难度较大,《药》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我采取了从情节入手,掌握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的教学方法。 讲课前,我按课文提示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问题:1.小说写了几个场面,2.写了几个主要人物,3.小说采用明暗双线安排情节,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连接这两条线索的纽带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游敏 《语文知识》2015,(4):58-60
高中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从哪儿教起,怎么教才好?我想,小说就是讲故事,何不把小说当故事教学?何不用故事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小说阅读之旅?而把小说当故事教学,要注意什么呢?一、故事如何处理故事教学究竟要怎么教?我想,首先要遵"路"而教。这个"路"就是《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故事教学为什么要遵"路"而教?遵"路"而教,可以让故事教学少走弯路。教学《祝福》时,在内容选择上,我确定了故事与写  相似文献   

5.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2,(15):38-39
在我看来,问“怎样上好一堂课?”很像问“怎样写好一篇小说?”这对作家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作家,知道了答案还是写不好小说。换一种说法,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6.
幽默     
晚餐的内容一个学生跑到食堂问厨师:“今晚有什么好吃的?”厨师说:“今天好吃的可是成千上万哪。”“真的?都有什么?”“炒黄豆。”两种小说的区别老师问露丝:“你能不能说说抒情小说和惊险小说的区别?”露丝略想片刻,说:“一个少女披着长纱,在浅浅的海水沙滩上漫步,这是抒情小  相似文献   

7.
选入初中课本的小说教材,一般篇幅较长,怎样做到长文短教?传统的小说教学基本上为情节教学所垄断,怎样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如何在教学中得到体现?笔者通过思考和尝试,以为“选点突破”不失为一条捷径。义务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该单元的结构本身极富特色。前三课为白话小说,《狼》是文言小说。从篇幅上看,有选自长篇的《分马》,有短篇《社戏》,有微型小  相似文献   

8.
(微型小说)星期日。“咦!男的,戴这种绒线帽,真是……”“怪头怪脑。”下一个星期日。“嗬!戴这种绒线帽的还真不少嘛。”“算时髦。”再下一个星期日。“哎———这种绒线帽子,给你也织一顶,好吗?”“不好,颜色太灰。上上一个星期日看到的那一只,记得么?崭!”阅读答问:1.设想一下这篇微型小说写了几个人物?他们最有可能是什么关系?2.“咦”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3.“嗬”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哎”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5.“上上一个星期日看到的那一只”说明什么?6.这篇微型小说在谋篇布局绒线帽上采用了电影手法上常用的…  相似文献   

9.
一八三五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问世(收入《小品集》)。八十三年后,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鲁迅的同名小说《狂入日记》发表。两篇小说都以它尖锐的锋芒引起了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究竟这两篇小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鲁迅在创作小说时受到果戈理哪些启发和影响?他们的小说在思想艺术上又有哪些异同?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中国文学在德国的最主要译者之一高立希(Ulrich Kautz)先生在2014年4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办的"镜中之镜: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在这个发言中,高立希先生基于他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的三十年经验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把中国当代文学引入德国?翻译在这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具体而言,他探讨的话题包括:德国读者为什么要看中国小说?目前德国能买到哪些作家的德文译本?德国出版社在选择翻译中文书籍时,有什么限度和偏好?德国汉学家选择翻译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德国汉学家(包括高立希本人)在翻译中国小说时碰到的普遍困难是什么?高立希本人在翻译当代中国小说时采取了哪些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海林老师在《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倪文尖朱羽)一文的评析中说: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教小说?我们读小说的什么、教小说的什么?我们怎么读小说、教小说?这些问题,过去我们几乎都回答错了。我们读小说的目的,是为了追索小说的主题和它所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负一层》是一篇较为晦涩的作品。如果以我们通常阅读小说的心态来阅读它,我们会在很大程度上觉得它不知所云,没头没尾,而且该交代的情节也没有交代。比如说,阿甘究竟偷听到了老板的什么秘密以至于老板要把它开除?比如说阿甘和那个街头混混“张国荣”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阿甘跳楼自杀这个最重要的场景,小说竟然只是从她妈妈,从她同事的嘴里一句带过。为什么这些应该交代、详细描写的内容都被小说忽略了呢?显然,肯定是因为作者觉得这些并不是小说要传达的内容。那么小说究竟要传达什么内容呢?从小说所花的笔墨我们可以看出,小说要传达…  相似文献   

13.
【总体阅读思考】一、小说中刻画了几个人物?请将其人物的主要特性概括出来。二、小说如何揭示人物心灵的美丑,如何抒写曾通人的人性美? 三、小说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四、小说的语言特色主要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语文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块阵地,通常意义上有两个堡垒,一个是小说,一个是散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说可以说是更难攻下,因为它的掩饰性更好,也更适合玩味文字的玩家去布局、设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小说其实更具有技巧性,不管是解读还是写作。那么小说的面纱该如何揭开?当前的小说阅读教学又存在哪些误区呢?一、缺失背景的阅读纯粹的文本阅读,是一种冒险式的阅读方式。卡尔维诺在读到波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时,就曾感  相似文献   

15.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其小说?烦恼人生?书写了与宏大叙事不一样的生活真实,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原生态的美学特征。 ?烦恼人生? 的世俗书写,凝聚着池莉独特的生命体验:不断突破生存困境、不断追求美好生活。 对自然自在人生状态的探寻,对诗意人生的呼唤,使池莉的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小说课堂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小说课堂教学?小说课堂教学的知识如何迁移到高考小说答题中?这些问题困扰了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我以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把握高中小说教学的规范性,又要注入执教者的灵动性,二者相辅相成,方可能达到课堂教学效  相似文献   

17.
正我一直好奇且想一探究竟的是,当批评家写小说的时候,他的话语、思维、表述等是否与其他小说家无异?又或者,他在何种意义、何种层面上,会有意无意地将多年的专业训练渗透于小说的感性层面?对于这些问题,房伟的小说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答案,提供一些有意思的叙事启发。作为房伟的抗战系列之一,《阳明山》体现了他对于当下抗战  相似文献   

18.
每次给学生上完<项链>这篇小说总有一些遗憾,那就是如何正确理解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难道她只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市民?通过这一形象,莫泊桑要向我们传达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微型小说又称一分钟小说、瞬间小说、小小说、袖珍小说。它是一雕粱、一画幅、一盆景。篇幅短小、时空有限的体裁特点,增加了它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蕴涵深刻思想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截取生活横断面上一个点,精雕细刻,使情节、画面高度集中,便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燕子姐姐: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但爸爸一发现就制止,还没收小说,说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不能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小说。不是说“开卷有益”吗?怎么看小说就不对了呢?丁香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