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只有努力  相似文献   

2.
秦海燕 《教书育人》2013,(27):40-41
一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重要素  相似文献   

3.
“人文”一词,辞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5.
正人文素质包括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多年来,社会各界一再感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逐年下降,体现在行事、心理、求知、交往等各个方面,如行动的无力感,虎头蛇尾,拈轻怕重,人文知识的缺乏,对名著的淡漠,对读书的厌倦,对困难的抵触,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堪一击,不会享受孤独,对流行时尚的追逐,沉浸在快餐和电子文化之  相似文献   

6.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具体体现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这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具有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培养高等技术应  相似文献   

7.
黄绍丽  黄萍 《现代教育》2003,(22):13-13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是综合性、整体性的,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法律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人格素质、身体生理素质等,其切入点是人文素质。一般地说,教师的人文素质指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成人教育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明显的缺憾,即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鉴于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经济上已由温饱奔向小康,与落后的、与之不相适应的文化观念之间的强烈反差,农…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应当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是由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稳定的特质,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1]我们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即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价值判断。现在人文教育的缺失,制约了学生的价值判断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人文素养呢?人文素是养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现在的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大众化教育导致的生源激烈竞争等原因,致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不是很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培养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1]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学院的课程改革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在于包括高职在内的所有学校  相似文献   

1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是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所谓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观念、信仰、情感、意志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潜能,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及综合能力.作为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即"要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就高校而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就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确定改革的方向、措施、步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必须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必须的人文知识和修养.  相似文献   

14.
人文科学最早指人性、教养,即Humanita.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启蒙学者的倡导,人文科学的范围扩大为Humanites,Arts,Social,Science,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等.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传授和环境熏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是有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知识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是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为大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和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  相似文献   

17.
一、语教学对人教育的作用 所谓人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而人素养教育就是人类优秀的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这一片大地之上。’r这句话的后半句,即“栖息在这一片大地之上’.所有的人都做到了,但前半句即“诗意地栖息”。做到的人却不是很多。不少人的生活缺乏诗意,整天像机器一样运转.像动物一般生存,精神上没有追求,感情上缺少交流。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科学与人文,融则利,离则害。”科学求真,教给我们的是科学思维,人文求善,教给我们的是艺术思维。二者的结合,可以促使我们向着美的目标奋进。科学和人文,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翅。必须密切结合。要想使生活有诗意,就需要了解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人文因素是指精神文明因素,它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让学生的气质、修养、人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杨旭明 《高教研究》2005,21(2):22-25
人文素质相对于专业素质而言,专业素质便是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就是指人的气质、品格的修养,即是以人类优秀的、经典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受教育者形成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结构,学会做人处事和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