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震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其中,VAST卫星通信系统在地震救援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能将携带大量现场信息的图像、视频、数据传回后方指挥中心。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协调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地震灾害的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2.
黄毓 《今日科苑》2010,(9):28-33
汶川地震后,他和几个美籍华人为四川警方捐献了100万元,用于四川公安民警组团赴美国进行消防、救援、应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四川警方救援应急业务水平。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这些专业的警力活跃在地震现场,在地震救援方面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3,(6):44-45
在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的四川芦山地震现场,活跃着多支救灾队伍。除了公众熟知的子弟兵、医疗、志愿者等队伍外,还有数支特殊的队伍———科技救灾队伍,比如,"小龙虾"、"蛇眼"、医疗方舱、旋翼飞行机器人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科技力量的加盟,让传统救灾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芦山地震发生后不久,江苏八达重工加急准备,将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救援工程机器人运送灾区。这个长着"长手臂、大钳子"的家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龙虾"。小龙虾看上去笨重却有着一颗聪明的"头脑",原本配备在小型机器人上的电业指令控地震现场的高科技仪器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后,很多行业都加强了地震救援队伍的建设,队伍规模、装备都得到扩充。在配备的救援装备中,快速选择合适的救援装备对提高救援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总结多年装备管理、地震现场救援以及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的经验,结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扩编工作,对地震救援队装备的分类编码进行研究。制定救援装备分类编码方法,进行模块化,使用标签标识救援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救援装备的集成效率,加快地震救援队出动速度,同时在现场可以实现救援装备的快速查找,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14,(12):52-53
在美国死亡谷布满尘土和裂缝的地表上,经常出现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散布于干涸的"跑道盆地"湖床上的数百块石块会自己移动。近一个世纪以来,推动这些巨型石块向前移动的"神力"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这些被命名为"风帆石"的石块有的小如砂砾,有的重达300多公斤,都在湖床表面留下过移动的痕迹。最近,美国圣地亚哥的科学家在现场观察这一现象后,表示已经揭开了"风帆石"之谜。  相似文献   

6.
黄莹 《今日科苑》2011,(7):166-169
<正>近年来,地震灾害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愈来愈频繁,也愈来愈猛烈。似乎感到住在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都可能无法逃避地震的伤害,人类生命受到最严重的挑战。道格·库普(Doug·Copp)是美国国际救援小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灾难部经理。他将以自己丰富的救援经验来解析"地震活命三角区",希望这些自救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在地震中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气味是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和代谢出的物质有关.那么,这些物质中到底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呢?有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气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体味中所含的物质多达700余种.在日前汶川大地震的搜救现场,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搜救犬的身影,它们寻人的方法是用鼻子闻人味.实际上,除了搜救犬外,一些国家的动物学家还在训练老鼠、黄蜂等动物,希望它们都能发挥各自的特点,成为地震救援中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8.
王德久 《科技创业月刊》2012,(8):130-131,135
云南省地处地震多发、频发地带,每次地震初期,辖区地州市消防部队在信息收集、人员搜救、生命救助等工作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编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地州市消防支队在装备、警力、通信、宣传、战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解决和改进。论述了如何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特别是地州市消防支队,如何提升地震初期应急救援能力,将是每位消防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9-440
由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救灾救援危险作业机器人”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12日40kg级旋翼飞行机器人赴北京参加了废墟搜救实战演习。此次演习在国家地震救援紧急训练基地内进行。旋翼飞行机器人在指挥部下达快速响应与废墟搜索使命后,成功完成自主起飞、空中悬停、航迹点跟踪飞行、超低空信息获取、自主降落等科目,实现了对地震废墟区域的快速信息获取与实时影像回传。该项目旨在为我国地震救灾提供智能化高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且一旦发生瞬间会对震源的周边环境、建筑造成毁灭性破坏,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地震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特点,提升了地震预测、预防以及紧急处理的难度,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地震应急信息系统研究的火热阶段,为提升地震救援现场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高机动性,科学家以及相关性学者都展开了理论性、实践性的全面探索和研究。基于此,本文浅谈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华夏星火》2008,(5):6-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乘专机再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和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重返四川地震灾区期间,总理的句句话语无不感动和震撼着每一位在场人员。  相似文献   

12.
她从事着一种新鲜的职业——每天喝着咖啡,看着尚未对外公映的影视剧,就能轻松拿到2万元以上的月薪。她有一个时尚的职业称号——"纠客",专门给刚制作完的电影电视剧"挑刺",找出其中的"穿帮"镜头。  相似文献   

13.
黄艳武 《科教文汇》2011,(29):20-21
"身土不二"一词,最早是中国佛教用语,韩国人理解为"只有本土的才是最适合我的,只有本土的才是最好的"。20世纪中期,韩国为鼓励国人消费本国农产品提出"身土不二",如今韩国人已把它发挥到极致,演绎成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什么韩国能快速地发展和崛起?为什么韩国的文化产品、工业产品能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韩国全体国民信奉着"身土不二",在用心打造"韩国制造","身土不二"体现着国民责任、体现着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4.
周全  种即飞 《科教文汇》2011,(14):84-85
长期以来,为达到特定的合理目的,我们的教科书选入课本的作品,有的改变记叙顺序,有的删去一些句子或段略,有的译文的词语或句子耐不住推敲。改变固有的现状,回归文本的"真",绽放言语的"魂",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呼声。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和危害性均很强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也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先具体地对国外地震救援的新特点与当前地震救援应满足的要求进行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给予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以此来为我国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个身手敏捷的四条腿机器人可以四平八稳的原地不动,即使是被狠狠踹上一脚,还能重新保持平衡。听着不可思议吧,不过,这种机器人的确在不远的将来装备美军。  相似文献   

17.
<正>"庐山、汶川、玉树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地震"灾害使得"地震"一词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一经提起就能牵动人们敏感的心。这是一个说来让人倍感沉重的话题:人类有千百年抗震史,但千百年来困扰着我们的地震灾害预报难题,如今依然困扰着我们——地震是怎么发  相似文献   

18.
管荣强 《科技风》2014,(4):106+108
介绍地震救援机器人的系统构成,并简要介绍各构成部分的作用。采用积分Backstepping设计思想设计出轨迹跟踪反馈控制器,并且在MATLAB中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证明,所设计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可以达到全局渐近稳定。  相似文献   

19.
陆书红 《知识窗》2011,(5X):31-31
<正>案例回放:晨间活动,幼儿三字经广播如灵动的音符,流入校园的每个角落,流进幼儿的心间,他们无意识地听着、跟读着……两个月后,中、大班的孩子就能边游戏边跟着广播吟诵,有的开始不自觉地翻阅老师摆放在阅读区的"三字经"读本。那图、那画吸引着孩子,有些胆大的孩子簇拥着老师唧唧喳喳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那画的是什  相似文献   

20.
“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系列机器人”是在“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研制”和“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研制”的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家单位共同协作完成。项目针对地震灾害救援的复杂性,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废墟搜救的机器人系统,包括空中旋翼飞行机器人、废墟表面/废墟洞穴/废墟缝隙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废墟内部可伸缩多指机械手,可在不同灾害现场环境协同开展救援,填补了我国辅助救援机器人装备研发的空白,在模块化配置、标准化接口、无线通信、嵌入式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地震等灾害救援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