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如果我死去,请在我的坟头种上一棵树。"当消亡与绿色放在一起,悲伤似乎可以浇灌树木。他是一名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但在自己家里却没有一株植物。这颗星球上生长的所有有根植物几乎全部印在了他的大脑里,世上可能再也没有人像他一样痴迷植物,但他还是带着这种情怀离开了我们。6月20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  相似文献   

2.
一位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对吴征镒在植物学上的成就赞叹不已,发出了一句由衷的评价:吴征镒先生是在写一首植物之诗。纵观吴征镒93岁波澜壮阔的一生,浓墨重彩,充满了浓浓的诗情。吴征镒不仅是一位世界级的植物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从童年开始,受家学影响,他便养成了读诗、写诗的习惯。15岁时,他的一首古风《救  相似文献   

3.
吴征镒,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从小在扬州长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专长植物  相似文献   

4.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吴征镒,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2008年1月8日,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相似文献   

5.
"一生爱好是天然"这是吴征镒院士在写给五哥吴征铠信中一首自作诗当中的一句话,让人颇感唏嘘。2013年6月20日,这位有着"植物电脑"之称的老人在97岁的年纪作别人世,他对于华夏大地山川植物的记忆和情感,留在了文章里、论文中,以及每一种他观察研究过的植物里。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陈焕镛教授是著名植物学家、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1919年,他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植物学系,获林学硕士学位。他毕生献身植物分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早年创建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研究所,其后又建立华南植物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优秀植物分类学人才,成绩卓著,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吴征镒(1916.6.13-2013.6.20),江苏省扬州市人,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1月8日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1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  相似文献   

8.
《西藏科技》2005,(5):58-58
由四代植物学家辛勤耕耘和通力协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植物志》日前全部出版。这部旷世巨著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包括9000多幅图版,共计5000多万计,126卷册,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洪德元,这个普通农民的儿子,1936年生于安徽绩溪县的一个山村。1957年他怀着发现新植物,开发祖国植物资源的志向考上了复旦大学植物专业。在大学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还大量阅读有关的俄语杂志和书籍。他的论文“RNA的动态与茎尖组织活动的关系”深得王凯基教授和老师们的好评。1962年毕业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著名植物学家钟补求教授的研究生,攻读了四年的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并刻苦自修英语,经考核通过了所有课程。  相似文献   

10.
为完成《云南植物志》毛莨科的编写任务,我于1995年5月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查阅云南毛莨科植物标本。在工作将近结束时,应昆明植物所所长许再富研究员的邀请,参观了位于勐仑的该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958年冬季,我曾到勐仑一带考察,采集植物标本。事隔37年,我很想了解一下由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同他的学生们创建和经营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相似文献   

11.
1977年,中科院华南热带植物所著名的木兰科植物学家刘玉壶教授,应邀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该院的一些植物标本进行鉴定。这些标本是在滇东南西畴县坪寨林场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采集到的。鉴定过程中,刘教授对一个从未见过的奇特木兰科果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进一步了解该植物,第二年春秋两季,他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赶到这种植物的产地——西畴县法斗林区采集标  相似文献   

12.
《资源科学》2005,27(6):F0003-F0003
侯学煜,著名的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后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任调查员、研究员;1945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留学,1947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该校研究院副研究员;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委员,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等职。侯学煜院士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Jin T 《中国科技史料》1999,20(2):179-188
1934年,吴中伦(1913-1995)等人赴云南进行自然资源调查,他将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植物种类,森林资源以及风土人情等逐日记记录下来,形成一部十几万言的《云南植物考察日记》。该文介绍了这部日启的产生过程及主要内容,并认为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征镒 ,植物分类及区系地理学家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奠基人。1916年 6月出生于江西九江。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 ,留校任助教、讲师。 195 0年转入中国科学院。 195 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 ,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 ,昆明分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 ,云南省科委副主任 ,云南省科协主席。现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 )主编。美国植物学会通讯会员 ,瑞典植物地理学会名誉会员。到目前为止 ,共发表各类论文 140多篇 ,主编或编著学术专著 18部。 1977年…  相似文献   

15.
华南植物园     
寥琼 《科学中国》2007,(4):54-57
华南植物园的前身是华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科技出版工作十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中国植物志》,经过我国植物学家30余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出版了 65卷册、约 2000万字、3000幅图版。这些《中国植物志》在国内外发行后,已经对我国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际交流作出了贡献,有些还得到国内外的各种奖励。对于这部巨著的陆续出版,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同行科学家纷纷发表文章或写信表示祝贺。他们说:“《中国植物志》的内容,不仅对中国人自己,而且对国际植物和园艺学界都是极其重要和使人感兴趣的。……”“《中国植物志》是对东亚植物研究作出的不朽贡献。反映了中国植物分类学家勤奋的工作精神和正确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7.
张守忠 《百科知识》2009,(18):38-38
长期以来,植物学家们一直想解答这样一个问题:植物能不能“看见”周围的光线?科学家们发现,当某些植物的生长空间变得过于拥挤,开始相互遮挡时,新生嫩枝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主干的生长则会加快,以便与邻居们争夺阳光。这些植物似乎能感觉到其他植物投来的阴影,然而它们究竟通过何种渠道感知到其他植物存在的呢?  相似文献   

18.
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创办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8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继在云南进行大规模植物采集之后,为了更有效、更深入地研究云南植物,该所所长胡先骕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如商定在昆明合设一研究所,拟定此所除从事纯粹之研究外,还注重植物在农业、林业上的应用,故定名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文章依据史料,叙述了该所创办原委及初期事业概况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揭秘:乌达的植物密码乌达的惊人发现让人无法用言语形容。其精美的保存状态,让研究队伍可以运用现代生态学中研究陆地生态景观的方法,来观察远古陆地景观。比如现代草坪演化形成之前的地被植物是什么?乌达有可能提供这方面的线索。如此评述乌达火山凝灰岩植物群的,是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美国史密斯国家博物馆的Wil  相似文献   

20.
秦仁昌(1898.2.15~1984.7.22)中国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武进人,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林学系。1929~1932年先后在丹麦、瑞典、德国、法国、奥地利、捷克等国访问研究。历任云南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云南省林业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分类室主任,植物研究所顾问,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秘书长,植物分类学报主编,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植物分类学会和命名委员会名誉主席等。庐山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秦仁昌从1926年起从事蕨类植物研究,创立了蕨类植物新的分类系统。他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