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各民族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或趋同或融合或并存.在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各民族的历史遗存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56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底蕴丰厚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少数民族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通过接受和汲取国内外各种文化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一定冲击。为了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2002年以  相似文献   

4.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在不断变迁,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变迁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规律,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证明,本文通过历史反思,对变迁中文化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分析,肯定了变迁的必然性和必须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地方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和关联。纵观苏南发展模式的产生、辉煌、衰退及至今日重又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中看到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共生。苏南发展模式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它更是一种文化模式。苏南发展模式的变迁,体现了这一区域文化积累与变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人们要认识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且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紧跟随历史的发展脚步不断向前发展的.本文主要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的主要方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各民族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或趋同或融合或并存。在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各民族的历史遗存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8.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根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首次在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蒙古民族传统高等教育概念,研究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认为可以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一个民族的高等教育的演变放在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梳理出其历史脉络.特别是从民族文化变迁的角度考察其高等教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为我们研究民族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认识工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昔日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老师  相似文献   

10.
据古墓志载,漾江流域苏氏移民为苏轼的后代,他们经历了三次文化变迁,他们固有的传统文化与当地土著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加上现代文明的冲击,形成了十分特殊的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的风水观因其缺乏 "真确的知识" 而受到摒弃和批判, 五四以来风水一直受到科学理性、 唯物主义主导的文学思潮的攻伐. 随后, 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风水在文学中的境遇也因时而易, 这不但反映了时代思潮的嬗变, 还纠结着20世纪纷繁复杂的政治、 哲学及美学取向. 尤其是随着90年代中国文化语境的变迁, 风水文化逐渐浮现出其反思现代性的 "复魅" 特质.  相似文献   

12.
从姓名的涵义来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长青 《文教资料》2011,(35):76-77
文章从多方面比较了中西方姓名的差异性,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历史变迁、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也简单地论述了中西方姓名的相似性。通过上述对比,意在加强中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古村镇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讨论了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关注古村镇的社会性热潮.在指出古村镇热潮的全球化、都市化发展之大背景的同时,分析了古村镇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得以"再发现"的意义,以及古村镇之被赋予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古村镇的热潮及其相关的社会文化动向,反映了都市居民对于"乡土中国"的眷恋,意味着现当代中国社会对于"传统"的某种回归,以及对于文化"故乡"的重新认同.此外,还对古村镇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运动中以及在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古村镇同时也作为现代村镇可能会发生的变迁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变迁是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两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桂东北灵川县灵田乡盘家村瑶族的文化变迁进行了考察,发现其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已出现了整体性的变化,无论是显形的物质文化,还是隐性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由此可归纳出盘家瑶族文化变迁所表现出的全面性、相互性、特殊性、主导性、不平衡性的特点。盘家瑶族文化变迁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但盘家瑶族文化变迁也使其自身的民族特色趋于消失,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南路边茶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与特点,及其历史变迁轨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同时对当代语境下南路边茶的文化环境变迁和保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人口文化是“人口生产创造的精神结晶”。狭义的人口文化是由人口生产直接派生的直属直系的人口文化系列,是人口文化的核心,包括性文化、婚姻文化、生育文化、家庭文化、老龄文化、人口变迁文化、丧葬文化,这些文化因素,从多方面长期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和升华,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协调、互补互辅,共同推动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义的人口文化是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联姻、嫁接的旁支旁系的分系统和分支,包括各种人口文化的传统、制度、机构、产业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万晖  孟繁  吕伴 《华章》2009,(10)
在当代疾速的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得以出现并且得到发展."文化反哺"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文化反哺"的主体是青年人群,这样的一种文化传输模式对传统文化发展和继承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这样一个背景,通过对"文化反哺"特点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思考,从其激励功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换花节”是海南琼山(府城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原为“换香节”,后改为“换花节”。该民俗活动历史延续久远,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探寻“换香(花)节”产生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节日习俗的变迁其内在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简单的复制、盲目的恢复、粗暴的改造都会有损节日民俗自身的内涵,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文化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制约的两大社会范畴.一方面,任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人的经济活动为基础和载体的.经济的发展牵动着文化的变迁,同时,也体现着这一变迁的内容;另一方面,任何经济的主体,不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又总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儒、释、道、法等流派则长期共存,并相互融合,构成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通过变化主体来适应客体的发展,注重向内探求,以便认识自身,完善自我,以"人伦"为本位,注重道德完善,将"道德"作为文化体系的重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德育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