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14,(11):76-79
从古人的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再到双足高悬,中国家具的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家具文化。中国历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服务于人们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聚特定环境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200万年的悠久历史和万年的文明史。华、华夏、中华民族之称,皆源于以花为图腾的华胥氏。所谓中华民族之根,就是从古猿到猿人、从猿人到新人,再由氏族到民族形成的根源。中华民族同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一样,都有一个崇拜的祖先(或神)作为“根源”的象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4,(8):73-78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图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铝录,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中国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从风泊鸾飘的中国书法,到复杂精细的宣纸制作技艺,再到韵味醇厚的京剧……对于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你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4.
从选秦歌舞到北宋南戏,到元杂剧,再发展到现在的归类戏曲,如昆曲、京剧和三百余种地方戏曲,说明戏曲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形成,中国几千年的明发展史,戏曲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追求、探索、锤炼、升华到今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传统美德与人格塑造阎文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于世。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包括各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学说中的精华,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与每个人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从自然经济到计划经济,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们...  相似文献   

6.
提及瓷器,人们便会想到中国。那流光溢彩的各类青花瓷、釉里红瓷、粉彩瓷、珐琅彩瓷……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见证了中国制瓷历史的辉煌与灿烂。泥与火的交融,锻造了世上独一无二、颇具神奇魅力和传奇色彩的艺术珍品——瓷器。当人的肌肤与之亲触时,瓷器温润的质感、剔透的光泽令人感恩上天给予中国的神奇馈赠,瓷器是高贵神性的人间奇迹。从远古原始陶盆的粗犷稚拙,到宋元瓷器的细腻精致,再到明末清初外销瓷器的丰富华美,中国瓷器走过的是一段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虎文化图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舒宪 《寻根》2010,(3):31-37
<正>所谓虎文化,指特定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对虎的认识、信仰、观念、习俗等的总称。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国人对虎的认识,大体上经历过一个从崇拜、敬畏,到模仿、利用,再到规避和捕杀,再到珍惜  相似文献   

8.
丛新强 《寻根》2005,(5):13-17
李泽厚先生在其《美的历程》中,将“龙飞凤舞”喻为“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嘴旗帜”。从烛阴、女娲的神怪传说,到甲骨文、金文中有角的龙蛇字样;从青铜器上的各式夔龙再到《周易》中的“飞龙在天”、“或饮于渊”、“见龙在田”,一直到汉代艺术中的人首蛇身诸形象,“龙”这一特殊的图嗨佯式以其神秘的力量长久地吸引、凝聚蕾华夏民族,乃至成为立国之象征。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9.
凌夫 《寻根》2009,(6):108-110
1939年,全民抗战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这年6月,作家老舍代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劳代表团,慰劳与日寇作战的军民。代表团从重庆出发,先到西安,再到洛阳。由洛阳、南阳到襄樊、老河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形态学派的化再建理论,过去一直重视不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化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重新审视化形态学派的化再建理论,不论从总结学术成果,还是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说,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0月17日至11月2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五届国际戏剧季“华彩欧罗巴”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两年一度的中国顶级国际戏剧盛宴,国家话剧院的“国际戏剧季”此前已举办四届,从首届的“永远的契科夫”到后来的“永远的易卜生”“永远的莎士比亚”,再到上届的“华彩亚细亚”,每届都凭借鲜明突出的主题吸引着国内外戏剧迷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12.
王志翔 《中华文化论坛》2023,(1):38-49+185-186
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表明,西王母在汉代已经广泛流传于中国。但是,被世人传颂数千年的西王母究竟源自史实还是虚构,历来学者在讨论时并未形成一致认识。考察文献可知,尽管汉代文献的记录并不能确证西王母为历史的真实,但周代文献与考古材料表明,周穆王西巡会见的西王母有实指西方女性首领的可能。在周以前,商代甲骨文中被学者认为与西王母相关的“西母”则仅为宗教观念中用以指代西方的神灵。也就是说,西王母叙事在商周两汉之间,经过了从观念到历史、再从历史到故事这样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3.
“和”字考     
正"和"字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从"家和万事兴"的治家格言,到"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再到"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和"的观念已经镶嵌到我国人民的心目中。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是故宫里的三大殿,是故宫内的建筑中心。福建土楼中拥有最高个头的和贵楼可谓我国"和为贵"思想的具体典范。从中国清朝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到园内昆明湖上最大的游船太和号,再到园内最大的戏园德和园,一个"和"字承载了多少社会贤达对家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0-241
由上海美术馆主办的“解冻——上海美术馆藏1985~2010中国当代艺术展”于2011年12月29日~2012年2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上海美术馆历年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分为“自省/重构”、“观念/强化”、“自我/解构”3部分,从上海美术馆的视角审阅了近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从地下到地上、从输入到输出、从实践到实验的摸索与革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再开发给北京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城市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型期,北京的地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显而易见,新北京的地铁建设模式将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地铁的文化形象也显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甚至承载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意识。对北京而言,它也彰显着这个城市的文化表情。  相似文献   

16.
从对明清三大学术思潮即明末心学、乾嘉汉学、近代新学的分析研究,可以认定明清学术思潮的特质,是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其特点是出现了由心性学到考据学到政治学关注亮点的形式变异,由启蒙到学术到救亡目的追求的转移,以及由起到落再到渐起的波浪式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冉宏林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12-120+190-191
三星堆遗址将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寻找地下埋藏文物,到确认遗址,到构建遗址的分期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序列,再到系统性有规划地开展“聚落考古”和“社会考古”工作,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相适应。通过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三星堆遗址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已较为明确,内涵特征基本清晰,分期年代与文化序列大致确定,并对聚落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区域聚落形态也有了粗略的把握。但也还存在若干缺陷与不足,为三星堆遗址未来的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荷兰漫笔     
云王 《世界文化》2006,(4):32-34
阴露中的绚丽 冬季的一天,和几个中国学生一道从我们居住的荷兰城市出发到德国波恩参加一个会议。一进波恩,一个同学就说,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我说,什么不一样?他说,你看德国人穿的衣服,再看他们盖的房子,和荷兰人相比差别多大。经他这么一说,我发现果然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从下载课件笔记,到在线授课视频,再到慕课学习,在线教育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甚至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专家表示,科技日益渗透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科技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扩大文化内容的辐射半径。  相似文献   

20.
吴正格 《寻根》2012,(3):84-87
若以粥来划分中国历史,基本的情况是大多数人有粥喝或无粥喝的历史。当大多数人无粥可喝时,不得不用暴力革命去改变社稷,争取到再能喝上粥的朝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