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吉林省文化活动中心是国家“七五”计划投资兴建的一座集专业性和综合性为一体,汇文化、商贸、旅游为一身的大型文化活动娱乐场所;占地4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中心以吉林省的特纽剧院——东方大剧院为主体结构,相配套附设有录音棚、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歌厅、台球厅、健身馆、商场、宾馆等。东方大剧院作为省文化活动中心的主体建筑,是以演出文艺节目为主,兼营电影放映、展览、展销等活动,是省内涉外演出的重要场所,可接待国内外大、中、小型艺术形式的演出团体。东方大剧院总面积为14000平方米,配有中央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2.
它是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它是不可思议和无与伦比的前卫设计,它成功地把设计理念变成现实作品——它就是世界上最有创意的艺术家为“2003欧洲文化之都”、奥地利的美丽古城格拉茨设计的建筑地标——穆尔河上的“贝壳岛”。  相似文献   

3.
想起数年前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组派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携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赴俄罗斯,成功地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剧院和圣彼得堡“十月”剧院进行的5场表演,至今浮想联翩。此系中国赴俄罗斯商演规模最大的艺术团体,也是文化部出口文化商品的指导项目。纵观其于俄罗斯的演出过程,其诸多特点乃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4.
巴黎市的东北部有个叫拉·维莱特的地区,巴黎人把这里建成一个音乐城,于1989年法国革命200周年这年秋天完成。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迁入此城。城内不仅建有音乐厅,还有乐器博物馆、音乐图书馆等等,集中了所有与音乐有关的设施。这座音乐城将成为巴黎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陈圣宇 《寻根》2012,(5):55-57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拥有一系列令人骄傲的历史文化地标。几乎每一个历史文化地标背后,都埋藏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人文典故和后世层出不穷的文学叙述。本文着重考察南京历史文化地标——“金陵四十八景”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人素有泡澡堂迎新年的传统。2004年元旦,我在阿拉木图与当地人一样,花500坚戈(约合人民币30元)买了一张两个小时的“澡票”,去当地澡堂迎接新年。澡堂坐落在阿拉木图市中心,灰墙绿顶,相当气派,是前苏联时期的杰作,可谓当之无愧的城市“十大建筑”之一。进了澡堂,仿佛走进剧院或酒吧。大理石的地面光洁明亮,宽敞的门廊正中一棵巨型圣诞树上,彩灯闪烁。存衣处旁是酒吧,伴着明灭的灯光和脍炙人口的音乐,人们喝酒、聊天。他们脸颊绯红,不知是不胜酒力,还是刚刚享受了澡堂的蒸汽。这里除俄罗斯浴外,还有土耳其浴、芬兰浴、东方浴。既有普通…  相似文献   

7.
对新时期大剧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大剧院是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了新一轮大剧院建设高潮。各级党政大剧院  相似文献   

8.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法兰西喜剧院如何在当代社会再现莫里哀的精神?”“每年60个作品、300场演出的维也纳歌剧院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日前,由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剧院团管理大师班:”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美籍华人、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把建筑称为一门艺术。异彩纷呈的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之林中的一颗明珠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缩影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也是我国做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我国十大名胜之中 ,就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避暑山庄、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等五大名胜与古建筑密切相关。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天安门城楼的图案已被选进我国庄严的国徽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建筑在结构、布局、装饰、陈设等方面形成了自…  相似文献   

10.
齐征阳 《世界文化》2009,(10):46-47
百老汇 “百老汇”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名字,它在音乐剧和戏剧界的地位就如同“好莱坞”在电影界一样,代表着巅峰与成功。从地理意义上讲,百老汇指的是纽约市中心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百老汇剧院集中分布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从1798年第一家剧院公园剧院在纽约成立以后,其它的剧院也纷纷出现在百老汇的大街上。到了19世纪的初期,百老汇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全国大剧院建设正在成为一科,趋势。据公开渠道的统计,大剧院建设已开始从一线大城市向三线城市发展,投资金额、占地面积越来越大,预计未来三五年,每年将有10家左右的大剧院建成并交付使用。然而,未来如何运营将成为全国新建大剧院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其中,剧院管理和内容供应将成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剧院大厅里的《艺术女神》画像,伴随剧院大大小小的演出已4个年头了,以致其几乎成为大剧院艺术身份的象征。然而,这张大剧院的“脸”,在历经几年风光后,即将更换。正是旅法著名画家丁绍光的这幅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艺术女神》画像,一解大剧院当年的“燃眉”之急。时至今日,朱德群先生为大剧院的新作正在进行,《艺术女神》即将完成其“迎宾”使命。《艺术女神》的三种归宿4年前,上海大剧院落成时,有人建议应在大剧院的醒目处置放相应的艺术品,这是国际上的流行做法。以传播国际艺术为己任的上海大剧院,当然不放弃任何展…  相似文献   

13.
锡剧诞生在富饶的江南名城无锡,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她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优美抒情的声腔和细腻传神的表演,赢得广大群众喜欢,成为中国主要的地方戏曲之一,与黄梅戏、越剧并称为华东三大剧种,人们深情地赞誉锡剧艺术是“太湖一枝梅”。无锡锡剧院始建于1951年。六十年代初,剧院优秀传统剧目《珍珠塔》、《孟丽君》先后由香港华文影片公司摄制成彩色戏曲影片上映,轰动港埠,享誉海外,现已成为剧院演出的保留剧目。《珍珠塔》还荣获了中国唱片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彬彬、梅兰珍、汪韵艺、季梅芳在长期…  相似文献   

14.
门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是联系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通道。作为表现一定文化的建筑,其组成部分的门,除了供人出入外,门的标志与象征性既明显又重要。建筑大门的“等级”观念折射的传统礼制等内涵,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白居易有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红色也。  相似文献   

15.
发祥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流播于广大闽南语系区域,包括台湾及东南亚华侨居留地的梨园戏,保存有南戏的很多剧目、音乐及表演形态,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南戏及泉州古代社会文化的滋养,使梨园戏具有典雅、细腻的艺术风格与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表现力。其剧本文学、音乐唱腔。表演科范,在中国戏曲艺术长廊中,堪称别具一格。梨园戏分为小梨园和大梨园的上路、下南三流派。各有保留剧目“十八棚头”和专用曲牌,表演上有一套代代承传科范,称“十八步科母”,音乐为曲牌连缀体,泉腔演唱,有不少唐宋大…  相似文献   

16.
赵珩 《世界文化》2012,(5):39-41
剧院的建设和舞台的演出,是国家文化建设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大剧院正式落成后,北京市民争先恐后前往观看,演出盛况空前,当此之际,不禁使我们想到旧日的剧场和舞台。历史上作为都城的北京,剧场和舞台曾经历过怎样的沿革与变迁?这个问题也许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摩洛哥国家剧院副院长科伦比先生是我在摩工作期间的老朋友,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他于今年10月访华时,我曾前往宾馆拜见他,就中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友谊同他促膝长谈。牢固的文化关系摩洛哥(马格里布)一词在阿拉伯文中,意为“日落之国”、“西方之国”,可见其距中国之遥远。尽管如此,两国却有着传统、密切的文化交流与深厚友谊。新中国和摩洛哥的文化关系开始于1957年,即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前一年。今年11月1日适逢中摩建交40周年纪念,为此中国文化部负责人、中国艺术团和摩洛哥文化事务部负责人、摩艺术团将于今年第四季…  相似文献   

18.
“2012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12月12日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12月4日圆满落幕。历时整整一载的“中国文化年”诸多活动,仿佛旋过土耳其数十城市的一股强劲“中国风”据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文化处统计,“中国文化年”框架内,共有87个与中国文化有关的项目与团(组)赴土耳其进行交流,中国访土人员约1700人(次),共实现近400场展览和艺术表演,交流项目涵盖杂技、影视、教育、舞蹈、音乐、戏剧、展览、青少年、美食、图书出版、新闻媒体、宗教、智库和动漫等领域;现场出席相关活动的土耳其观众近24万人(次)总之,“中国文化年”项目覆盖安卡拉、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安塔利亚等40多个土耳其的城市,成为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土耳其举办规模最大、历时最长、项目最多、门类最全、层次最高、延伸地区最广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考古学家们根据“地下材料”已向世人证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中国人便创造出自己的乐器—“七音孔骨笛”(1986年出土于河南舞阳),已经拥有“音乐文化”。有此时,欧洲音乐史上的“黎明时代”尚未到来。然而,当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之后,西洋音乐与西方文化共进,后来居上,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体系;而且,到16世纪,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向全球扩张,开始向东方传播,抢先与中国音乐交流对话。西洋音乐最早传入中国,始自16世纪葡萄牙人定居澳门。当时,澳门教堂的风琴十分悦耳…  相似文献   

20.
女子十二乐坊走红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袭数千年文化的中国民族音乐,至今仍滞于娴静、淡雅之风格。然而不经意间,却因北京“女子十二乐坊”的诞生而改观。舞台上,12位穿著一袭红裙的美丽中国少女,她们用非主流的音乐打入日本的主流音乐市场,首次亮相就征服了疯狂的日本乐迷,不仅演出爆棚,唱片发行更创世界华人乐坛新奇迹。首张专辑《美丽能量》便突破200万张,连获20个金奖和10个白金奖;第二张专辑《奇迹》数周内便售出170万张并于去年底获日本“2003年唱片大奖”,一举带动中国乐器在日本的畅销;今年初,在香港红馆举办的4场专场音乐会,场场爆满;2月在上海的两场演出,吸引千余名日本乐迷包机到上海欣赏;3月在日本发行的第二张专辑,订货已超30万张……这是中国音乐进入日本音乐市场前所未有的纪录。在“文化”普遍谈论市场、产业、体制的时代,“女子十二乐坊”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