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文命题是“文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文学家或文学名著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文学,而写集邮者的文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者的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者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2.
编辑寄语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邮票是今年即将发行的上海题材邮票,届时,上海集邮界又少不得有一番热闹。本刊“新邮介绍”专稿提供了当年建校地、现校址所在地,以及1909年、1912年、1922年校址所在地的邮政支局名称和编码,至于要在哪里盖销邮戳、制作邮品,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悉听尊便了。  相似文献   

3.
2月22日 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市青少年邮协和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合办’97上海市中小学《上海在前进》纪念明信片图案设计比赛评选结果揭晓。 2月23日 虹口区集邮协会召开’98集邮工作会议,议决今年工作重点为组织撰写《伟人系列邮票》、《提高重要选题邮票设计质量》,进一步规范虹口邮市。 3月5日 ’98上海集邮节开幕(详见3296页)。 同济大学集邮协会举办“百年恩来 千秋彪炳”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国演义》第五组邮票的面世,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历时整整20年的“四大名著”邮票的发行宣告结束,集邮界将它们和我国8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一起,合称“四著二曲”邮票。与此同时,《咕咚来了!》、《小鲤鱼跳龙门》组成了文学题材中的童话系列,《古代神话》、《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白蛇  相似文献   

5.
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之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将与《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再度主办“第2届最佳外国邮票评选活动”。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博览》杂志、《上海集邮》杂志、《天津集邮》杂  相似文献   

6.
浦泳 《上海集邮》2009,(10):30-30
本刊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外交部、公安部集邮展览”于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行。上海公安系统4名会员的6部邮集入选参展并全部获奖。静安公安分局宋林珍的《警察》和《运动场上的巾帼》2部专题邮集分别获得镀金奖和银奖,上海港公安局张伟国的《新中国“文”字邮票》和《新中国连续编号邮票》2部一框邮集双双获得银奖,  相似文献   

7.
信息荟萃     
由生肖集邮研究会、《上海集邮》、《集邮报》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二轮生肖邮票评选”,日前在苏州市揭晓。2000-1《庚辰年》生肖邮票荣获最佳邮票,1996-1《丙子年》鼠票2-1荣获最佳生肖图邮票,2000-1《庚辰年》龙票2-2荣获最佳文字图邮票。  相似文献   

8.
《上海集邮》2008,(8):6-6
上海华夏考题邮会于7月12日上午假座苔圣圆酒家召开"上海华夏会员获奖交流会"。在以色列"2008世界邮票锦标赛"上双双获得镀金奖的陈忆时、陶彦已及在罗马尼亚“2008布加勒斯特世界邮票”上获得大镀金奖的柳光明、先后在会上谈了《儿童》、《帆船》、《中华民国烟酒税票(1914—1949)》三部邮集编组的经过和获奖体会  相似文献   

9.
J67纪念邮票是为“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发行的。这套邮票共2种,其中20分一种采用摄影作品经邮票设计家再创作而成。以往在各类权威性的邮票目录中,此套邮票的原作摄影者是谁均未作注明。不久前,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刊载一篇署名沙飞的短文《我最后见到鲁迅先生的一天》,“J67”20分邮票的摄影情况得以披露。这篇文章的有关章节,在1998年第4期《喜剧世界》上也有刊出。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命题是“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学家或学名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学,而写集邮的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的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1.
2001年8月1日,澳门发行《文学与人物——三国演义》邮票(S019)全套4种,另有小型张(B020),是继1999年《红楼梦》和2000年《西游记》之后的第三套中国文学四大名著邮票。启用新邮纪念邮戳(C054),戳图为蜀国“汉”字军旗。  相似文献   

12.
翻阅1993年第五期《上海集邮》,赫然见先仲兄建方在《甲戌邮刊》发表的《不速之客》一文,不禁回首往昔,思绪万千。 先仲兄在读小学时就开始集邮,以后参加新光邮票会、甲戌邮票会及日本的邮会为会员。先仲兄除爱好集邮外,并喜爱文学与音乐,经常在各大报副刊及邮刊发表作品,所得稿酬即用之集邮,故邮藏亦颇可观。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为先仲兄题“邮星”两字(见图)以资鼓励。 抗战军兴,上海沦为孤岛,先仲兄于1939年春离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上海集邮》第6期目录页上“封面:阿塞拜疆巴库古城建筑小型张”是错的。小型张应是英国于2011年1月11日发行的《经典儿童电视剧》邮票,全套10枚,由6枚邮票和一种含有微邮票的小型张组成,为纪念英国电视制片人格里安德森采用“超级人偶”技术制作的儿童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发行。  相似文献   

14.
近读《中国集邮报》总第849期张林侠先生写的《邮票定律与苏中淮南区无面值邮票》一文,感觉该文在用词与论据使用上很不严谨。第一,“邮票定律”这一说法不妥。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定律”一词的含义为“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邮票是一种凭证,并非某一科学领域,何谈“定律”。我理解该文作者其实是想说邮票定义或邮票要素吧。第二,该文为证明苏中、淮南两区“平”、“机”、“快”等不是  相似文献   

15.
云晓 《上海集邮》2004,1(6):20-21
《中国邮票史》第1卷198页表24“大龙邮票邮戳记录简表”中记载了大龙3分银票在上海使用的最早邮戳记录是“1879.5.5”,此说不确。同书彩图上就有一件大龙实寄封,为美国寄上海,贴美国5分邮票1枚,盖宾州沃伦(Warren,Pa.)1878年12月20日戳,至上海,加贴薄纸大龙3分银1枚、1分银2枚,合计5分银,销上海海关1879年2月6日戳。此封虽为进口封,非上海寄出,但至上海后加贴大龙票,并盖销上海日戳,同样也反映了大龙票在上海的使用。无独有偶,笔者也藏有一枚大龙薄纸3分银旧票,上销1879年2月11日上海海关戳,同样也证明了大龙3分银票在上海的使用日期早于1879年5月5日。《邮票史》称上述简表资料来源于黄建斌编著的《大龙邮票集锦》(1878-1885),相信《邮票史》编者仅从黄著中抄  相似文献   

16.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1995年第3期刊出《井盐生产与天然气》一文,认为《东汉画像砖》邮票第1图“井盐生产”画面上“显然不是烧木柴的灶……正是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煮井盐的现实描绘。”这一说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的集邮书刊刘广实清光绪五年(1879的),上海《审报》刊有最早的收买邮票广告。征求人是“新泰兴洋行内,哈文斯”, 广告题是“收买信封老人头”。光绪六年,上海清心书館发行的《花图新报》上, 刊有“各国信館这印图”一文,共六百多字,是我国最早的介绍集邮的文章。文内称邮票为“信印”或“国  相似文献   

19.
刊于1916年3月14—16日《申报》上的“中美邮票总社”广告中,称该社位于“上海闸北永祥里”。据笔者考证,永祥里今在虹口区商丘路。  相似文献   

20.
黄履中,1925年出生,浙江黄岩人。1968年开始集邮,主要收集解放区邮票(西北、东北、中南),兼集美国邮票。 上世纪末,有人在《上海集邮》撰文称老干部黄履中为“半路成才的集邮家”。的确如此,现年83岁的老黄与邮票结下情缘,完全出自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干部,他从未想到过集邮,他在“文革”中遭难,被两次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