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
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长征先锋部队攀登悬崖陡壁,袭击国民党守军侧背,一举突破川甘边界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的开阔地带。随即占领哈达铺。在这里,红军从一张缴获敌人的旧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27日,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正式决定前往陕北,会上,毛泽东同志宣布:“我们要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25、26、27军的兄弟们去……。” 那么,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不说去与“陕北红军”会师呢?这还得从红25军的组建说起。 1932年6月,蒋介石为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  相似文献   

3.
秦朝万里长城,举世闻名,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然而历经两干多年,其遗址遗迹,已断续残缺,不相衔接。文献记载,又复简略疏漏,莫能道其梗概。甘肃为秦长城西端起点及所过的重要地区,而省志,县志的记载,也是一鳞半爪。近人虽有关于长城的论文及专著,但大都根据文献记载予以考证推断,致使前人错了的,也仍然跟着锴下去。因之,要摸清古长城的底细,还须进行实地调查。一一九八一年四月初旬,我由我系青年教师陈秉璋陪同,赴通渭所属榜罗镇地区作重点调查。因为秦长城自陇西境内由西向东而来,至榜罗镇附近,一个大转弯而折向北去,榜罗镇是个关键性的地带,现有六段遗迹保存。榜罗镇一带的地形,属黄土高原的丘陵地。我们  相似文献   

4.
【新闻事件】10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把长征纪念活动推向高潮。胡锦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在新长征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全国各地青少年通过访问、参观、座谈、报告和团队日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开展了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后人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全国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入高潮。笔者预测,这一热点很有可能反映在2007年中考中。  相似文献   

6.
【热点聚焦】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14日送澳星上天的长征2号E为捆绑式火箭,它在长征2号第一级火箭上,绑上四个长15米、直径2.25米的助推火箭,使推力大大增加,长征2号E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的大个子,能把9.2吨物体送入地球低轨道。这种火箭,在国外一般需三四年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6年9月20日至10月30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共同主办,中青网承办,中国青年杂志社特别支持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青少年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国展开。  相似文献   

9.
试题(河南2006年中考试题第22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06年5月1日,CCTV 新闻频道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在福建宁化、长汀和江西瑞金分别举行出征仪式,为期十个月的《我的长征》正式拉开帷幕。(1)假如你是队员之一,请你选择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发表后,许多同志在解释“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两句诗时,都把“战锦”释为战锦州,这一解释值得商榷。 长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对长征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并锻炼和保存了我们的党和红军。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长征是那么艰苦,那样困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又有那  相似文献   

11.
《儿童音乐》2016,(9):2-3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与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的"永恒的丰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音乐会即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相似文献   

12.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10月2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3日召开会议,研究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会议要求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3日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胡锦涛在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资料】2006年10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指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就是要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14.
<正> 开始于一九三四年十月的红一方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外军事史上的壮举。如同对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日期有各种说法一样,对于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地点,史学界也是各执一端,说法不一。有说红一方面军是十月二十一日从福建的宁化、长汀和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长征的(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等论著);有的说是十月二十一日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既标志着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也预示着中国革命新战略格局开始形成。根据毛泽东“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的论述,本文试图从研究长征前后中国革命战略格局的变化出发,进一步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表示我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无限敬意。  相似文献   

16.
<正>1.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标题_______: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冯华、余建斌、张未)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5颗试验性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充分继承“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材料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0月16日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于2006年10月22日在人民大会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江西省社联、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和赣州地区社联,于1986年9月26日至29日在南昌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南、贵州、陕西、福健、河南、江西等十一个省、市的党史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会议围绕“江西是红军长征的起点”这一中心,对红军长征的原因、准备、开始时间、出发地点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材料】1.2006年8月1日至10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百万青少年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2.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于1934年10月10日被迫从瑞金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除陕北红军外,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斗,战胜了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同时,红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险山恶水,表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共产主义情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宝贵条件。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出红军长征中的几个片断,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