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此,作为教师,首先应相信我们所教的学生人人都有创新潜能。美国心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6,(20):169-170
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可以说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在英语教学中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新潜能,人人都能创新.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即构成人的创新素质.人的创新意识能够被后天教育所激发,创新思维能够被后天教育所启迪,创新能力能够通过后天教育而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首先比较国内外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差异,继之根据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创新潜能人人都有和急需早日开发的观点,强调目前需要优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就综合性大学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绝不是仅仅针对高智商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种人人都具备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内在的潜力,也是人思维的一种固有属性,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要开发、训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以及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数学课堂更加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9.
李欣 《成才之路》2009,(21):49-50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受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方法策略三种因素的影响。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前提条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提出的一些你意想不到或认为不必要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的“异想天开”,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问…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决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教师要坚信“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调动学生参与创造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共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  相似文献   

12.
项忠平 《天津教育》2013,(13):122-123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并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尖子生才具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课改新理念关注尊重学生的个性,由关注学生群体转向关注学生个体,由整体划一的教学转向个别化的独特性引导,扶持并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这样,不仅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发挥,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我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内在的潜力,也是人思维的一种固有属性,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要开发、训练。作为教育工作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以及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宗英 《考试周刊》2010,(18):66-66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要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告诫我们:“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效地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能否实施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5.
一、唤起创新意识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不过每个人所展现的形式、程度、质量不同。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 ,这种创新又为其以后的创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同样 ,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 :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 ,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 ,只不过是每个…  相似文献   

18.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无疑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普遍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智力、潜能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教育应该倡导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调动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上、思维上、情绪上和环境上的种种有利条件,为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已成为当前摆在教育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刘芳琴 《考试周刊》2012,(51):73-74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就必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启迪数学思维,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崔茂梅 《考试周刊》2013,(89):145-145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