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风》中以女子口吻创作的诗歌为研究当时女性心理提供了丰富素材。《国风》中女子婚前、婚后的心理是有不同的,婚前主要表现了女子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婚后主要表现了女子对家庭稳定而和美的追求。这些心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但是女性心理的局限也是显然的,导致女性心理局限的社会根源就是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2.
心理现实主义及其奠基人亨利·詹姆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现实主义是传统文学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它的产生无疑是直接受到了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与现实主义相比,它虽然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旨归,但作品表现的对象已从外部事件转移到了人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流手法相比,它虽然也是以心理描写、心理分析为主要艺术手段,但这仍然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且它所关注的只是意识层面的而非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亨利·詹姆斯以《贵妇画像》为代表的作品的艺术成就以及由此显示出的艺术探索精神,奠定了他作为心理现实主义奠基人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北京人》看曹禺文化心理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革命剧作家的曹禺以他对旧世界的彻底反叛而丰誉文坛,但作为出生于封建家庭、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他的身上仍然表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即便是被称作“对传统文化全面反叛和否定”的剧作《北京人》,也仍然客观地表现出作家文化心理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既成就了作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的某些心理状态具有二重性,既有比较明显的心理优势,同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劣势,尽可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二重性,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优势心态的二重性目前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强烈的优越感。这是由他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中的地位决定的。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中,社会条件的改善和社会进步的加速,使他们在社会中处于优越地位,成为时代“宠儿”。在家庭环境中,他们更居于中心地位,相当多的家庭活动围绕着子女展开,这在“四二一”模式家庭中显得尤为突出,他们…  相似文献   

5.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真正奠定司汤达在文学史的地位的不仅在于他笔下的主人公有其丰富的内涵,更主要的在于他在心理描写方面的划时代贡献。他的代表作《红与黑》的艺术成就是极其杰出的,最为突出的是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的天才。他继承了莎士  相似文献   

6.
粱武帝并非不知四声,而是主观上排抑四声.有关文献关于梁武帝不知四声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梁武帝排抑四声,与沈约有关.萧、沈之间,既存在着音乐、文学上的观念差异和文坛宗主的地位之争,也存在着由政权更迭而带来的心理猜忌.永明声律论在梁初三十年左右之所以未能大行其道,与武帝排抑四声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的生存体验与创作心理之间有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首先是其家庭和尴尬的父子关系影响了他的创作心理,并在其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沟通学生心理,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形成乐学、爱学、会学,有创见地学习的学风,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激发成就心理,激励学习动机 成就心理,是指人期望通过努力达到成功的心理。可以说,每个小学生都充满求知欲.都有一种成就心理。这种成就心理,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向预定目标发展,直至实现教学目标,由成就心理达到成功效应。当学生产生成就心理后.教学就真正做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就有了动力。如《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开讲…  相似文献   

9.
作为革命剧作家的曹禺以他对旧世界的彻底反叛而享誉文坛 ,但作为出生于封建家庭、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他的身上仍然表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 ,即便是被称作“对传统文化全面反叛和否定”的剧作《北京人》 ,也仍然客观地表现出作家文化心理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既成就了作家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兴会 《小学生》2011,(3):48-49
“后进生”在社会、学校、家庭都是不受欢迎的。由于他们敏感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因此心理变化极为复杂。“后进生”在每一所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鉴于“后进生”在学校中的心理劣势,对“后进生”心理错位调适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增强教育艺术,使“后进生”在爱与真的水乳交融中,在理与严的反复锤炼中,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浇灌,早之甘露的滋润,赤诚之心的感化,换其心,动其情,激其志,导其行。  相似文献   

11.
汉成帝之所以修昌陵,主要是因为延陵“其制约小”;汉成帝之所以罢昌陵,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外渗且无法克服。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所谓恭请王命先行正法又称之为"恭请王命正法即行正法",其间"即行"与"先行"是一事二说,分别相对于不同的时间参照物。这种制度中的"王命"既是受"天命"所委托,又是受"天命"所限制,其实施终究需要法天而行。就地正法的源头固然可以追溯至恭请王命正法先行正法,但确切言之,应该说是乾隆中期以后由于帝国版图的扩大以及当时随之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谈康熙后期诗歌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的诗歌创作 ,可分为三个时期。康熙四十七年 (170 8)以后的后期诗歌 ,有其不同于前两个时期的内容特点 :既积极向上 ,老而弥壮 ,又自慰自叹 ,悲愁自怜。艺术上的特点是真和朴 ,诗人的自我形象也很鲜明 ,而且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吴月娘形象提出新的观点。认为吴月娘是封建宗法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最大受害者和殉葬品 ,是西门庆家唯一的忍辱负重者 ;是中国妇女传统道德的坚守者。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正面人物 ,不同意那种说吴月娘是“阴险主妇”、“假正经”、“癞皮狗”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突利可汗在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 ,隋文帝册封其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 ,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 ,隋炀帝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吴文化诞生于"水乡泽国"的渔猎经济时期,近现代又有新的充实和嬗变。经万年演进,她的"融合"、"创新"、"务实"和"崇文"的文化特质愈加鲜明。苏州是吴文化孕育和哺育的城市生命,具有"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是吴文化资源的高度凝炼和自然结晶,也是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北元昭宗在撤离应昌后确实到了和林 ,并以和林为都城 ,作为复兴大元王朝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中心。但这并不妨碍为了解决物资供应的困难 ,大汗斡耳朵常年在外地巡游。脱古思帖木儿被杀 ,大元国号被废除 ,和林迅速沦为丘墟  相似文献   

18.
唐武宗会昌年间,江都尉吴湘被李绅以盗用程粮和娶部曲女的罪名在上报朝庭后处死.该案在呈报过程中争议很大,御史台官员复查时曾提不同意见.宰相李德裕支持李绅并打击复查官员.围绕该案,各种政治势力深度介入,牛李二党在暗中角力.宣宗开启大中之政,最高层重审吴湘一案,定性为冤案,通过该案追责,李党骨干分子在朝庭被全面清洗,大中政局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9.
清初统治者沿用了明代的巡按制度。巡按制度对巩固清初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安定民生有着积极影响,但少数巡按御史的不忠不法也不可避免地给巡按制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全面审慎考察巡按制度,利远大于弊,有益于为政治理,然而满汉官僚集团之间的尖锐对立最终导致巡按制度被弃而不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赈灾中的捐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在几次大的赈灾中举办捐纳,收捐实职,并将这种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这种举措的主要原因,一为灾荒的空前严重,二为清政府财政的日益支绌。作为一时的应急措施,在短时期内是行之有效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措施对清政府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尤其是收捐实职,危害更大:其一,它使官场流品之滥达于极点;其二,使行贿受贿之风到处蔓延。同时,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政府的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