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新闻立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自力 《新闻界》2000,(5):52-52
什么是立体,有常识的人都能理解;但是什么是立体新闻,不少人却不太清楚。因此,在新闻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立体新闻的起源和发展   什么是立体新闻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王楚有个较好的归纳和见解,他说:“在同一画面上,同时表现某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比方把人像的正侧面同时表现,把立体这一形式运用到报纸新闻写作上,能使读者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是过去两倍甚至几倍的内容,读者读新闻所引起的共鸣时间也为之缩短。”   我国的“立体新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的过程。最早提出新闻“立体化”…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头版是一张报纸的脸,新闻和副刊是一张报纸的骨和肉,那么,立体策划就是一张报纸的血和气,血气方刚方显报纸活力。在当今信息渐呈多元的时代,都市报如何利用立体策划在报纸中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策划的轰动和集聚效应,亟需平面媒体探讨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或思维层次往往决定着思维水准的发挥和思维结果的成败。将档案学由线性思维提升到立体思维。构筑起一个新的思维模型,可以开阔档案学研究的视野,拓展档案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予以提炼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本质与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过去有人告诉我,编辑就那么回事。“一把剪刀一杆尺,一瓶浆糊一只笔”,圈圈画画,修修改改,抄抄誊誊,粘粘贴贴,为人作嫁的“无名英雄”,好为人师的区区角色。可现在,当我自己在“编辑”这个位置上呆了300多个日子后,我才强烈感受到:编辑并不就是那么回事。他是一个“活导体”,凭借着一种立体意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联接着群众和传播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编辑的这种立体意识是由编辑的特殊位  相似文献   

5.
作为深度报道形式之一,立体组合报道以其立体思维方式、科学信息构建体系、深刻的思想内涵、民生贴近的角度、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事件性新闻报道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各类媒体的重视。本文拟结合近期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具体实践,对立体组合报道格局建构策略及实践要点作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闻评论,不仅要提供给读者新颖的多样化的新闻信息,而且应当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以最小的篇幅、最大的容量来展示其特殊的魅力。故在写作时,单纯平面化的话语方式,会使文章流于肤浅,只有注重话语立体空间构建的文章,才有可能成为新闻评论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8.
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佳 《新闻记者》2002,(2):15-17
思 维是人脑反映、把握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过程。人脑作为一个“加工厂” ,它对外界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有其相对稳定的思维活动样式 ,这种思维活动样式就是思维方式。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 ,由于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 ;以“知识爆炸”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到来之后 ,潮涌而来的信息将每个人卷裹其中 ,个人接受信…  相似文献   

9.
10.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口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只有在新闻采访中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对新闻事实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报道,尽可能多地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才能大大拓宽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为受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1.
赵健 《新闻记者》2005,(3):69-69
在广播新闻报道中,系列报道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报道方式,对某个新闻事件或主题,经过精心策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视角的立体报道。如何增强系列报道的可听性呢?笔者在实践中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金波 《新闻窗》2006,(5):8-9
现代报业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经营态势。贵州商报毫无疑问地处在竞争的漩涡中心。新闻观、商品观、效益观、广告观,观观相“照”,环环相扣。这里结合商报实践,就报纸编采业务管理与同行作些交流。  相似文献   

13.
江寅  解菊萍 《视听纵横》2004,(3):107-108
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某一阶段稿件特别多,怎么用都用不完,而在另一阶段稿件又特别少,闹“稿荒”。这种现象在各级电视台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同旅游有旺季、淡季一样,电视新闻也有着旺季、淡季之分,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新闻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4.
把新闻写短,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一贯主张。 所谓“现场短新闻”,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练,短小的现场立体报道”。它既具有“现场”的条件,又具有“短”的特点,具有“新闻”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即是向新闻人物和事件的纵深开掘,努力表现社会生活深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浓墨重彩去揭示一个个重大的社会主题。它的主要特征是:撷取客观事物变动状态中的一个凝聚新闻信息的片断或瞬间,将其汇入事物发展的巨流之中,运用客观揭示或分析思辨的手法,着重揭示其表面现象背后潜藏着的历史渊源、因果关系,分析内外矛盾  相似文献   

16.
刘畅 《传媒》2003,(1):43-43
当今世界,多媒体立体传播是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新型传播方式,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新形势,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与传统媒体一起,共同构建立体传媒,成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立体印刷的工艺流程来看,立体图像的合成是立体印刷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质量。立体图像合成的方法很多,本文重点讲述基于3D4U的立体图像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大观周刊》2012,(40):112-112
在农村,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具有可行性,并且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物简介王楚,1955年出生,服过兵役,197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工作,1983年起派驻湖北、广东等记者站。曾获全国好新闻特等奖1次,全国党报内参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上百篇作品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新闻奖,著有新闻作品集《探索》《历史的震撼》《大写的人》《自由·独立与火》及新闻理论专著《立体思维采访与写作》等。现任人民嚣报社广东分社社长,是《人民碍报》历史上驻站时间最长的记者。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王其伦 《新闻窗》2009,(4):22-23
新闻资源是需要整合的,新闻资源是需要立体开发的。发生在黔北遵义的“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娘子军”为代表的农民工劳务品牌、催生我国一项计生新政策的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这三大新闻事件已在遵义、贵州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参照,试以笔者自己的亲身感受,围绕事件发生、发展、演绎推进进程中的新闻实践活动,谈谈如何整合、挖掘、做足新闻资源,如何从时间、空间、思考力上进行新闻资源的长度、广度和深度立体开发,求得最大的影响、引导与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