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然而到罗马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奴隶制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发展传播,曾经辉煌的古典文化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而日趋衰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以信仰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取代了以理性为基础的古典文化,古典传统在欧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几乎与罗马帝国同时兴起的基督教在传布过程中,因受希腊和拉丁两大文化的影响,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基因",进而形成了统一基督教王国中的希腊和拉丁两大教会共同体,即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方教会。随着帝国的东、西分治,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国家的兴起,东、西方教会也处于了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双方渐行渐远。同时,罗马教宗对普世教会至高权威地位的坚持必然会与君士坦丁堡牧首地位的上升产生冲突,于是,对普世教会至高权威地位的争夺成为东、西方教会冲突的焦点与"死结"。1054年,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强硬个性的碰撞、以及教义和礼拜仪式方面的争执,成为教会大分裂的导火索。1054年教会大分裂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加洛林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加洛林帝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新的文明需求的产物,也是西罗马帝国崩溃以来社会中存在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蛮族文化与习俗这三大文明源流汇聚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查理曼的个人努力,而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巧妙结合共同导致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邹薇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85-386
国内学者对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其衰亡的内部原因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军事、文化等方面,外部原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和蛮族入侵等方面,但经济原因仍是帝国衰亡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衰亡原因的多重性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蛮族部落是帝国周边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在与罗马的长期碰撞中逐渐进入帝国社会之中,并一步步地吞噬着这个庞大的帝国.蛮族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由最初的邻居成为帝国后期的实际统治者.匈奴人和日耳曼人是蛮族人的典型代表,在帝国衰亡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蛮族人的入侵是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因素,对帝国的灭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罗马帝国衰亡是一个历时性过程,并由多重原因促成已为学界共识。诸多因素中,军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要素之一。罗马帝国以军事强国,帝国的发展、壮大与军队关系密切。同时,在帝国深陷危机,走向衰微过程中,军队的各种消极作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帝国衰亡的各种主要原因(如奴隶起义、蛮族入侵、经济衰退等)都直接、间接与军队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探究军队与帝国衰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衰亡原因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塞奥多西一世在乱世中消除蛮族军事威胁、平息内战分裂势力、维护帝国统一、深化君士坦丁一世开国的各项改革、推进以基督教尼西亚信经为核心的正统意识形态发展,成功避免了“三世纪大危机”中军阀割据局面的重现,扶大厦于不倒。他以强硬的政治手段延续和发展了帝国皇帝专制统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并进一步推进帝国基督教化、改善军事作战体系、健全行政财政制度、力争拜占庭帝国社会物质和精神统一,对帝国千年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产生之初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曾受到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然而几个世纪之后,基督教却以其普世主义和世界主义精神传遍整个罗马帝国,成为帝国境内唯一合法的宗教。基督教国教地位的确立,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罗马帝国末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公元4至6世纪,欧洲的历史进入空前剧烈动荡的时期。罗马帝国周边的“蛮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武装突入罗马帝国,与帝国境内风起云涌的奴隶和隶农起义相结合,摧毁了存在千余年的西罗马帝国。西欧古典奴隶制至此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封建生产关系的一系列蛮族国家的建立。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匈奴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欧洲一些历史学家囿于历史的偏见,极力诋毁匈奴在欧洲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他们说:“匈奴的入侵欧洲对于后者的历史命运的影响是否定的”,匈奴人“以自己的掠夺性的远征,阻碍了那些与奴隶制帝国作斗争的农业部落的发展,破坏了生产力,消灭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者。”这些说法显然是违背历史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四世纪未,正当罗马帝国在奴隶革命的烈火中即将倾塌的时候,大批蛮族越过多瑙河,大举入侵,给予奴隶主政权以最后的冲击。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是赞同前一种意见的。现将鄙见提  相似文献   

11.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历史开始进入中世纪时代。在这一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大小城邦割据自立,征伐不断,而基督教作为精神统治力量的地位不断巩固,宗教神学的意识形态逐渐侵入各国国家政治生活,控制人民思想,逐渐形成了神权(教皇权力)与王权的二元统治结构。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西方政治思想作为上层建筑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宗教神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因而中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神神权与王权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有复杂的历史化背景。罗马帝国境内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化关系成为“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向东方神学过渡的条件之一;随着罗马帝国精神危机的到来,犹太教开始向基督教过渡。基督教虽然在希腊化背景下产生,但其形成主要是与古希腊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并最终从罗马帝国的一种亚化地位上升为帝国的国教。  相似文献   

13.
君士坦丁缔造了东罗马帝国,其在位期间所推行的基督教政策对帝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宗教政策的政治动因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主要表现在:实行宗教宽容,巩固政治地位,扩大割据势力;利用基督教统一帝国;控制基督教,强化专制皇权。  相似文献   

14.
包曙光 《考试周刊》2015,(30):18-19
上帝是西方世界最为人所熟知的形象之一。他的出现与基督教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关系密切。从基督教在西方确立地位以来,上帝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重要形象。这种形象渗透进了每一个西方人的脑海中。兴起于罗马帝国晚期,全盛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使得西方人对上帝的崇拜达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主要体现于《圣经》经文中的上帝的神威和如人一般的行为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从对《圣经》的研究和对西方人生活和历史的探究中看,上帝在方方面面扮演了一个西方人精神支柱的角色。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上帝也依然存在于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里,而非被他们完全摒弃。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下层人民中,在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是不合法的,罗马统治者对之进行残酷的镇压。但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广为帝国境内人们所接受。公元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尔后进一步蜕变为奴隶主阶级的御用工具,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是如何由一个不为统治阶级容忍的宗教,发展成  相似文献   

16.
拜占庭文化及其对西欧文艺复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在欧洲文化史上,它是中世纪初期欧洲文化的精华,是古典文化和近代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桥梁,对14世纪以来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但若干世纪以来,拜占庭文化及其对西欧文艺复兴的影响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探讨。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开始进入城市衰落、工商业凋敝、农田荒芜、文化停滞的“黑暗时代”。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却相对地比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三二五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开了帝国全境的主教会议,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自此,基督教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都受到了罗马帝国的全面控制,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分期标志,由此上溯到公元一世纪中叶被称之为早期基督教,下沿至今被称之为晚期基督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认为其根源是:奴隶制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引起了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奴隶、隶农起义连绵不断,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日耳曼人入侵又给帝国最后一击,加速了它的灭亡。  相似文献   

19.
古代罗马的社会救助伦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公民友爱"到基督教的"兄弟之爱"的发展。在传统伦理下,人生目的在追求幸福,幸福、美德与善是不可分的。善行意在实现美德,体现的是友爱,遵循对等、互惠、正义的原则。它以城邦及其土地占有制度为基础,以公民为对象。随着这些基础的消失,这种伦理观念及其所依附的善行代救济的救助机制也逐渐被抛弃;在基督教的伦理中,人生目的在永生的救赎,信仰与爱不可分割。善行体现的是对神的信仰和爱,以救济贫困为目的。它以所有人为对象,展示的是兄弟之爱,其社会基础是帝国体制。基督教扩充了爱,把信仰、爱与美德统一起来,发展了传统的救助伦理。这种伦理及其所依附的救助体制超越了狭隘的城邦意识,顺应了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最终成为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小宗派,之后发展成一种与犹太教完全分离的新宗教,并逐步传遍罗马帝国全境,最终于公元4世纪末正式成为帝国国教。基督教能够迅速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基督教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