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清代咏剧诗歌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较为重要和特殊的要数乾隆元年状元金德瑛所作的《观剧绝句三十首》。其诗主要是对剧本的题咏,大多契合儒家的伦理教化思想,具有浓厚的咏史意味,同时也体现出了鲜明的考据化和学术化特色。金德瑛的咏剧诗开咏剧组诗之先河,对后世影响颇大,围绕其《观剧绝句》的唱和与题咏长达一百四十年之久。笔者将通过对金德瑛咏剧诗的统计和整理对其诗的特与影响予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汤曼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类特别的诗——咏剧诗.这些诗,吟咏了与戏曲有关的多方面内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戏剧的读者;二是关于演员(剧中演员和唱者);三是是关于戏曲的演出行头及收费标准;四是无知音的苦恼及剧作无法上演的愁苦;五是对昆曲的喜爱;六是关于戏曲理论方面的.其咏剧诗数量虽不多,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在明代的戏曲及咏剧诗历程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上古文人咏画诗传世稀少,至盛唐杜甫始大为之。杜甫咏画诗十六首,其中歌咏十二首题咏四首,所咏绘画作品涉及山水、人物、鹰马、松鹤或壁画、绢画、障画。他以深厚的诗歌创作功力咏画,使诗情与画意水乳交融,堪称古代咏画、题画诗的一代先师。 杜甫咏画诗内容一般有三个要素;画面景物、画家画作评价和观画感受,三方面俱有独到艺术造诣。 描摹画面景物是咏画诗的基本要素,杜甫写来阔大处形神兼备,工细处惟妙惟肖。如《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  相似文献   

4.
柯尔律治的诗《古舟子咏》是一首叙事诗,具有小说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古舟子咏》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其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哥特式背景、人物、梦幻、哥特式意象、词汇、可怕的画面、哥特式气氛、犯罪、宗教、血腥、哥特式故事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古舟子咏》中的哥特式风格有效地渲染了诗的气氛,强化了诗的主题,创造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旺 《考试周刊》2009,(3):29-30
晚明张岱,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在饮食方面也是一位精致的鉴赏家。他作有多首咏方物诗,今择几首观之,品其“以俗物入诗而不失其雅”之美。  相似文献   

6.
张洁 《海外英语》2012,(20):215-217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7.
田雯诗歌除传统题材外,其生活诗涉及面甚宽,乔迁、饮食、观剧、读书、习字、人伦之情等诗,给读者展示了清初文人的生活状态,这些诗同时也体现了其诗所特有的深厚文化意蕴、优美绮丽的意境和完备的体裁形式等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9.
自《桃花扇》问世以来,清代社会的各个群体无不为之倾倒。对于清代文人群体而言,他们对于《桃花扇》的文学接受,集中显现在对李香君这一人物形象的认同和肯定上。以咏剧诗和题画诗为代表,清代文人群体不仅歌颂和赞美了李香君的美貌,还由衷地赞颂其忠烈表现和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10.
本是对苏轼黄州时期咏花诗的审美解读。黄州贬谪是苏轼人生旅途中的非常重要时期。他的感情,他的人格操守,他的内在精神,通过咏梅花、海棠、老枳等得以寄寓。章从三方面对其黄州咏花诗予以赏解,指出咏梅诗是其精神格调的映射;咏海棠诗是其灵魂道德的投影;咏老枳诗是其美学情趣的展现。由此也能看出苏轼对诗品与人品、物与我等关系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玉台新咏>序跋论(玉台新咏>与<文选>,一为缘情、专题的,一为诸体毕备的;<玉台新咏>的古诗有枚乘之名,诵诗论诗宜取二者并观;<艺文类聚>"赋"类作品有不以"赋"名者,为亦诗亦赋的交叉文体,<玉台新咏>以其为诗而录,<文选>不录,是因为限于类别体例.从<玉台新咏>所录而<文选>多有不录者,及<文选,有序而(玉台新咏>无序者或(玉台新咏>有序而<文选>无序,可知<玉台新咏>与<文选>之间没有承袭关系,但收录作品有同一出处者.  相似文献   

12.
古代以藏区为背景创作的诗歌不仅具有传统诗歌的特征,而且还是当时藏地独特风景民俗的见证,是对当时藏区人民真实生产生活状况史诗般的记载。尤其是清代前期的咏藏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对咏藏诗,特别是清代咏藏诗的代表诗人和作品及相关研究论文资料予以简要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3.
自《诗经》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 咏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 李白的咏月诗扩展了传统咏月诗的表现主题, 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 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咏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 李白、苏轼在咏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咏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咏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 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4.
张秀玉 《文教资料》2006,(15):44-45
北宋后期诗人晁冲之有诗167首传世,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咏侠诗只有一首。从晁冲之的诗歌创作可看出咏侠诗在宋代的衰落与当时的世风及文风相关,其咏侠诗名作《夷门行赠秦夷仲》的写作也与晁冲之个人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蝉,在诗词中是一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人悲愁哀怨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情感符号。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首唐诗都是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虽旨趣迥异,然各臻其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蝉在诗中是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悲哀怨的情感验成为种  相似文献   

16.
唐代进士试诗是唐代科举常考之体,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探讨历史事件与此类咏事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宋名相韩琦一生创作了二十首中秋咏月诗,这些诗作内涵丰富,其中有流露出的对农民生活疾苦的深层关怀,有的表达了胜景难继、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有的则充满了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的忧患意识.这些中秋咏月诗丰富了中国咏月诗的内蕴,开拓了咏月诗的意境,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代进士试诗是唐代科举常考之体,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探讨历史事件与此类咏事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敦煌《咏廿四气诗》,共二十四首,作者依据气候、农事活动以及民俗,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面貌,其内容贴近生活风格朴素构思手法新颖,是同类题材诗歌中的佼佼者。本文介绍了《咏廿四气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还与同类的唐代咏节气诗、宋代咏节气诗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对比,以更好地感受这组咪节气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咏蝉诗,蝉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在不同诗人、不同时期、不同诗歌里其寓意是不同的,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也各异,本文主要就咏蝉诗里蝉的寓意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