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剧《白毛女》已看过多年了,杨白劳除夕夜为喜儿扎红头绳的细节,却长时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要一提到喜儿,我们就会想到那条红头绳,这就是细节描写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歌剧《白毛女》已看过多年了,杨白劳除夕夜为喜儿扎红头绳的细节,却长时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要一提到喜儿,我们就会想到那条红头绳,这就是细节描写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地一百四十多个个性鲜明,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旨在从晴雯与她身边的宝玉、黛玉、袭人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原著所描写的具体事件中来探讨晴雯性格中的矛盾性与反奴性。  相似文献   

4.
晴雯,宝玉的丫鬟,是《红楼梦》中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她的性格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率真,这就使得她在生活细节中会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最为本真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之肇端——晴雯之死,却突然插进一段不相干的文字.为此有人以“一张一弛”的写法来解释其作用,认为是为陪衬《芙蓉诔》的.还有的人孤立地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内容,以此来论宝玉的思想,甚至是曹雪芹的思想倾向.更有的人把兴趣放在了林四娘和“流寇”的身上……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一种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6.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有生气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她是宝玉的丫环,是大观园中的奴隶。她一直反对奴性,向封建统治者喷出反抗的怒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丝毫的屈服。而就在她的反抗中,却与被视为统治者接班人的宝玉相知相交、平等相待,在纯洁无私的交住中达到了心灵的契合,真情的交融。晴雯对宝玉的那种炽热情感,直到生命行将结束之时,才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而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也表达了对晴雯极尽的怀念。晴雯与宝玉间那种看似平常却特别、看似平淡却深刻的纯真感情,成为曹雪芹笔下最美丽的诗篇之一。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这一部不朽的作品中,不仅描写了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众多权贵的形象,也生动地描绘了袭人、晴雯等一群奴婢的形象。而在这一群奴婢的形象当中,作者对晴雯形象的描写虽然文字不算多,却富有审美价值。探讨这审美特征,对了解晴雯形象在这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把握作者审美理想,都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初读《红楼梦》的人往往认为《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祭奠晴雯写的,这有点张冠李戴的味道。晴雯的身世与被祭奠的人不符,祭文中祭奠人与被祭奠人的关系也与宝玉晴雯的关系不符。事实上《芙蓉女儿诔》是曹寅诔念姬妾的诔文。  相似文献   

9.
清代“红楼戏”涉及晴雯形象塑造的共有7种,最重要的作者、作品有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万荣恩的《潇湘怨传奇》、朱凤森的《十二钗传奇》和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红楼戏”对晴雯形象的接受比较一致的是其情感基调,即“扬晴抑袭”,对晴雯抱有深深的同情。对晴雯形象的塑造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宝玉的深情、火暴的性格、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特犯不犯”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它指作家写了相类似人物或事件,但又写得各有千秋,毫无重复。“晴为黛影”,宝玉对黛玉、晴雯二人的爱恋,便分别通过“纯真”三境界:“天真、情真、笃真”和“洁白”三境界:“晶洁、高洁、永洁”来表达宝黛、宝晴两对爱情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描写争权夺嫡的斗争,历来很少受到注意。在特殊的历史年代里,曾有些红学家为抬高《红搂梦》的“政治”价值,想方设法地寻找有关“雍正夺嫡”之类的东西,甚至一个“四”字、“臭男人”三字上找到了“骂雍正”“骂皇帝”的证据:并认定全书在写宝玉、黛玉、晴雯等为一方对贾政、王夫人、袭人为一方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虽言之凿凿,揆诸作品实际,难以令人苟同。  相似文献   

12.
汪江峰 《考试周刊》2007,(32):30-31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写宝玉挨打之后,差了晴雯给林黛玉送去两块旧帕子,晴雯走后,"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  相似文献   

13.
论晴雯     
一《红楼梦》中的晴雯,是曹雪芹精心镂刻的一个艺术典型。在小说中,描写晴雯的文字并不算多,同袭人相比,不过只及她的二分之一上下,但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我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画廊中,塑造得这样真实、完整、鲜明的富于反抗性的女奴隶的典型,晴雯是第一个,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的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在描写了这一历史趋势的同时,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青年贵族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艺术形象,而且也极其难能可贵地描绘了众多女奴们的反抗和斗争。在这些女奴中间,作者对于晴雯这个人物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对于晴雯的性格也作了十分出色的描写。因此,研究《红楼梦》的人,无不对晴雯这个艺术形象给予较多的注意,这本来是十分自然的。大搞阴谋文艺的“四人帮”却把《红楼梦》这部宝贵的文学遗产当成了他们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的材料,挖空心思地把晴雯也拉进了他们影射攻击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帮派啦啦队里来了。  相似文献   

15.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形象,其“身为下贱,心比不高”的品性令人赞赏。对这一复杂性格形象的理解与把握,疾病描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通过对晴雯疾病描写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内,核同时,通过疾病描写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从而使读者对晴雯“这一个”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就是《红楼梦》关于晴雯疾病描写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晴雯不慎跌断了宝玉的扇子.遭宝玉指责后甚是气愤。这时,袭人便过来劝说。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晴雯只算得上是一位小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小人物,作者却赋予了她特殊的使命:映衬黛玉,象征大观园中众丫鬟主子的悲惨结局,推进宝玉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里有许多钟表时刻的描写。例如第十四回,凤姐道:“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第十九回,写宝玉命取表来看时,果然针已指到子初二刻。第四十五回,写宝玉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的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戍末亥初之间。第七十八回,写晴雯死于未正二刻。第八十九回,写宝玉猛听架上钟响,自己低头看了看表,针已指到酉初二刻,等等。这些古老的计时方法,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自然是一个疑问。不知道到底指的是几点几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须附带说说钟表在我国流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犹如雄奇的大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犹如万里长河,烟波浩渺,天光云影共徘徊。阅读《红楼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红楼梦》作品的教学,应抓住伟大作品的丰富性特征,挖掘文本有利于教学的诸多功能。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较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文本、思想文本的意义,《宝玉挨打》教学不妨引导学生再作点文化文本、叙事文本意义的研究。为此,我们将《宝玉挨打》的教学作了以下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会《宝玉挨打》一课丰富的社会、思想、文化内涵。2.领会《宝玉挨打…  相似文献   

20.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