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子纯 《职业圈》2010,(1):110-1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企业家的用人之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是“知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蜀国在街亭之战的失败是作为领导者的孔明用人不当和作为执行者的马谡的错误指挥所致.文章从领导行为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强调领导者用人的重要性和合理用人的原则,认为领导者要培养人才团队,知人善用,实现组织目标必须有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3.
秘书角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它的运动的轨迹是不规则的不确定的,无法用准确的图形来界定.秘书因其工作涉及面广,接触的人多,秘书角色随情境变化,随时间变化,用物理学准确的名词"定位"限定形象的名词"角色",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秘书角色定位"的提法不妥当.文章运用定义阐述法、文献查询法、追因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论等科学研究方法对"现代职业秘书角色定位"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长三角地区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已经蔓延到了北部城市,人才流入城市北京也陷入人才短缺境地. 2月19日,在中国科技会展中心举办的人才大市场招聘会上,旺旺集团北京总厂招聘人员对记者说:"我们年后已经参与了一次招聘,但是没有招到人,今天我们是第二次来,从接到的简历来看,适合我们所招聘岗位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5.
陈鲁民 《文化博览》2007,(11):38-39
"人固有一死",文人自然也不例外,人死如灯灭,脑袋掉了都是碗大的疤,文人与其他人也没啥区别。然而,文人既长于思考,又颇"饶舌",即便是行将就木,也每每有"妙语奇言",或幽默,或诙谐,或庄严,或悲壮,各有千秋。"绝响"声中见性格,见风节,咀嚼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仁为核心,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道德修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思想,均与情商五大能力自知、自制、自励、知人、待人等息息相关。同时论文探索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结合情商培育,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研究,传承与发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韩涧明 《职业圈》2006,(7):20-21
在"晓鹏淘淘"不大的店面里,记者看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介绍,文字不多,但是其中的说法却十分醒目:"我们作为中国国内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依托网络销售平台,专业代理销售闲置物品的公司,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最简单、最方便、最快捷地流通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重"物"而不重"人",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文化内涵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需要理清思路,深入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自身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根本,归根结底是人.传统的管理是管事的学问,监督、命令、控制,出发点都是将事隋做好,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处在"快速"、"剧变"、"个性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了解人、沟通人、善用人、调动人的智慧,以真正实现"人本管理","教练型领导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向来挑剔的境外媒体到了2008年就变得"谦虚"起来,溢美之词像批发似的盛赞中国.目不说世界各大主流报章网络频频焦聚的"中国年"仿佛风光这边独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是中国人的梦.可如今的"平天下"是欧美列强和发展中的兄弟国家喊着叫着:中国!中国!  相似文献   

11.
"化解"企业执行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在现代企业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的企业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尽管"执行力决定成败"这种"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的提法有些片面,但是无疑执行力和执行力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地导入执行力?又如何真正地烙印到员工心里?企业的执行力又是如何升华成为执行文化的?所有企业文化都以改善执行效果为最终目的,关键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同企业的文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他愈来愈不喜欢坐火车旅行--光是购买车票就伤透脑筋:车站售票窗口那儿永远是闹哄哄的,票价的浮动使人想起证券交易所跳跃的显示屏.这还算小事一桩,要命的是临到你掏钱包,那幽深窗口内的小姐冷若冰霜地说"票没有了",那就只好再到人头攒动的车站广场去找"黄牛"商量.特别恼人的是,你花了更多的钱从"黄牛"手里搞到一张高价票,上了火车一瞧,嘿,三分之一的座位都空着.  相似文献   

13.
刘妍 《职业圈》2004,(6):33
在如今商业社会的经济体制下,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幸福生活"的刺激下,几乎全国人民都在想着"干点啥挣钱呢".于是就有了遍地林立的小公司、小作坊、小店……这种小本经营的主要好处就是投资少、转型快,可以"打一枪换个地方".但如果你不具备成本意识,不知道节省日常开支,那么小本经营的脸色也变得快--倒闭给你看!提几个切实可行的省钱路子给你,参不参照由你,反正是为你好!  相似文献   

14.
作为管理者,每个人的职业经历和管理风格都会不尽不同,因此也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管理方式.某些管理方式对于企业或管理者本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及时修正,则伤人害己,悔之晚矣.  相似文献   

15.
许锋 《文化博览》2007,(6):18-19
人与人不同。因为一部《智人》的电影,话题就从我们的祖先说起。16万年前,地球上出现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即"智人",那时,人都很傻,很单纯,思想、语言、情感、微笑、悲伤——一点都不复杂,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是啊,有什么能比成为人更让人激动的呢?大家和睦相处,共同抵御野兽和残酷的自然环境,日子清苦,却也悠哉。  相似文献   

16.
行卷是唐代科举的特色现象。科举行卷活动中知举者通过品评举子的诗赋文章从而为之揄扬并向有司荐士,可以看作是古代传统的品评风尚在唐代的延续和发展。从先秦典籍中对历史人物的伦理性评价、《左传》初显规模的人物品评活动,到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蔚为大观的人物品题发展而为唐人凭藉考察卷贽以荐士,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现象,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通过被品评以体现自我价值、立身扬名的心理诉求及评价者"知人则哲"的文化自足心理。  相似文献   

17.
所谓"单位"     
易中天 《文化博览》2006,(12):36-37
对于中国人来说,单位是极其重要的,至少曾经重要过。改革开放以前,两个中国人见了面,如果是熟人,便问"吃了没有";如果是生人,又没有经过介绍,便多半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在大街上骑车闯了祸,或者到机关衙门里去办事,警察和门卫都会问这句话。如果是女儿带了男朋友到家里来,那做母亲的,便几乎一定要问这句话。单位,差不多可以说是中国人生存的依据。单位首先是"饭碗"。一个人,如果在政府部门工作,便是"吃皇粮";如果在国营企业里工作,便有"铁饭碗";如果在三资企业工作,则有"金饭碗";如  相似文献   

18.
"爱人"是人们讨论"仁"这一重要概念的意义时所最常引用的孔子的说法.然而,"爱人"这一表述的意义其实并非如此一目了然.本文从分析"爱人"这一表述中"爱"的涵义开始,以期接近孔子的"仁者爱人"这一表述的意义.首先,"爱人"之"爱"被区别于带有强烈欲望色彩的"好".其次,本文分析了汉语中的"爱"与"惜"在意义上的内在联系.这些语义分析指向本文所欲阐明的基本论点,即孔子的"爱人"应该被理解为对于人--对于他人或者他者--的根本关切.本文进而又分析了作为伦理命令的"爱人"与成为伦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孔子的"爱人"与康德的"互爱",以及为什么孔子的仁能在宋明儒学思想家那里发展为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本文最后试图指出,仁的意义不在于与天地万物成为"一体",而在于看护一个始终让他人作为他人而存在的人我之"间".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06,(9):62-63
今年3月,伍家工商分局大公桥工商所接到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的投诉,称金山市场某商贸公司销售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王宫朝臣"牌系列干红葡萄酒.该工商所随即对该商贸公司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公司销售的"王宫朝臣"干红葡萄酒是由北京圣朝臣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销售的"王宫朝臣"干红葡萄酒的商标由两个注册商标组成,分别是"王宫"和"朝臣",但执法人员看到其商标使用比较怪异:两个商标的排列为左右结构,按照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就变成了"王朝宫臣";而且两个注册商标的"R"标记一个在右上角,一个在左下角,这样的使用也不符合<商标法>有关的规定.工商执法人员当即将涉嫌侵权的945件"王宫朝臣"牌系列干红葡萄酒全部就地封存.  相似文献   

20.
宋彦青  张东方 《职业圈》2004,(11):50-51
初识"国宝",大吃一惊 最近,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几位朋友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种"国宝".这"国宝"有两种神奇功能:第一,它可以让从未摸过电脑的人,当场学会电脑打字,且不记字根、不用拼音、不论老少,只要动手就会终身不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