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音情感识别本质上是对语音情感的特征参数进行分类和模式识别,其核心问题在于寻找一个更为合适的语音情感识别算法.综述了语音情感识别算法的分类概况、常用的分类算法、研究中的困难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展望了可能提高精度的先进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2.
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是一个多类分类问题,且某些类别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识别其中某一类汉字时,并不需要区分所有汉字类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剪枝二叉树SVM的多分类改进算法.每次识别时都去掉没有价值的支持向量,根据字型结构特征重新构造二叉树,可以减少支持向量机数量,提高识别速度.通过对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仿真,比较不同多类分类算法的性能,证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识别准确率的情况下提高了汉字分类识别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利用小波变换和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签名图像的分类识别.它包括不同签名图像和相似签名图像的分类识别.所提出的方法包括小波域的图像特征提取和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模式分类.采用小波的多分辨分析方法对签名图像进行时频分析特别有效.熵和能量相关特征的概念用于小波域.径向基神经网络具有快速的收敛速度和分类能力.实验仿真证实了利用小波变换和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签名图像分类识别的有效性,且成功识别率100%.  相似文献   

4.
声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声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讨用小波分析来进行声信号处理和特征提取,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模式分类方法来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对四种声信号的仿真实验表明,使用小波变换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支持向量机分类技术相结合对声目标进行识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讨论BP神经网络的原理及其缺陷和改进方法.在MATLAB环境下,对含噪声文字符进行识别训练.仿真结果表明,网络收敛速度快,识别分类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单次提取脑电信号的分类技术进行情绪词的脑电(EEG)识别研究.以中文情绪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通过其诱发的EEG信号,对正性词与中性词、负性词与中性词分别进行分类.使用时域正则化的共空间模式对单次提取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特征分类,分类准确率集中于55%~65%.置换检验验证了实验分类准确率的统计学显著性,表明了情绪词和中性词的成功识别,也有效地证实了基于脑电信号的语言情绪信息的可识别性.此外,在15名被试中,10名被试的负性词与中性词识别率显著,而仅有4名被试的正性词与中性词识别率显著,说明负性情绪更易被识别.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线视觉检测玻璃瓶气泡和结石的分类方法.根据检测系统具体的应用环境,实现了线性预分类器和BP神经网络分类器,并通过提取合理的样本特征,参数调整,整体优化了玻璃瓶气泡和结石分类识别过程,同时满足了生产的实时要求和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的抗噪性和分类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特征的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多重分形测度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手势动作下表面肌电信号的多重分形特性,根据不同手势表面肌电信号的多重分形谱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多重分形特征的提取算法,并利用多重分形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进行了手势识别.实验研究表明,上臂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特性,最大、最小概率子集分形维数差等多重分形特征可以作为不同手势动作的分类识别的有效特征,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类识别性能,是一种有效的分类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情感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从粗粒度情感分析到细粒度情感分析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细粒度情感分析的目标、方法、技术等.归纳出了细粒度情感分析任务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属性抽取和属性情感分类.属性抽取可分为"属性分类识别"和"属性词抽取",属性识别的任务是对评论句中属性词进行分类.属性词抽取是对评论句中属性词进行抽...  相似文献   

10.
模式识别是研究分类识别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技术。模式识别的理论和任务是运用众多相关科学技术去研究分类识别的有关理论和优良方法,其使用目的是创造出能够用分类识别智能的机器系统来替代人类的分类识别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主要体现在政治认知认同、政治情感认同、政治价值认同、政治体系认同、政治工具认同和政治绩效认同等方面。通过对大学生个体内在因素和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寻求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同问题是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冲突都与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侨华人处在明显的差异语境中,因此他们必定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认同问题的存在。提出研究华侨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的设想:首先必须自觉地将它放在全球化的视野当中;其次要探讨华侨华人的"多重文化认同",包括生物族群的身份认同、社区和国家政治身份的认同、语言的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以及价值和文化取向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展开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发生、文化认同的构成要素等相关基本问题的研究,并辅之以具体分析和实证性考察。  相似文献   

13.
父母认同感是子女对父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能否真正理解并持接纳态度。通过自编问卷对西南大学和衡阳师范学院共480名当代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由"观念评价性认同感"、"情感依恋性认同感"、"寻求支持性认同感"、"父母信息认知性认同感"、"行为参与性认同感"等五个因子组成的父母认同感结构。调查显示当代师范大学生父母认同感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处于略偏认同水平,认同现状不容乐观,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中在性别上女生高于男生,在年级上由高到低依次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从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通过对青少年采取教育和干预等措施来提高其父母认同感的可能性。因此从学校、父母和大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机器人柔性变形误差模型的建模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模型、关节柔性参数辨识模型以及连杆柔性参数辨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运动学参数与柔性参数的耦合误差模型。结果显示,对于在进行运动学参数辨识时有必要考虑机器人柔性变形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进行柔性参数的辨识以及运动学参数的辨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法理上国家与政党之间既一致又冲突的关系,决定了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中西政党产生与政党制度的不同,中西方政党认同的范围和侧重点不一致,西方的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党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要增强我国新时期国家认同,重点要合理划分政党与国家权力边界,削弱政党认同负面作用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五皮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五皮草为蔷薇科植物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定特征。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身份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对自我的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不同来源可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在内容上,身份认同由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两部分组成。个体对自己所在行政级别及以上级别产生身份认同,各级别产生的认同同时存在而不互相抵消,从而形成一种多重认同结构,并且理性身份认同随行政级别的增高而减弱,情感身份认同随行政级别的增高而加强。了解身份认同的分布,有助于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旨在提高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危机和挑战,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认同的形成有三个基本心理历程,即类化、认同和比较。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必须紧扣认同形成的每一个环节,打通影响认同的每一条渠道。同时,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建设,主要是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宣传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方式主要表现为顺从性接受、认同性接受与信仰性接受三种。顺从性接受作为一种非理性接受,包括从众性接受和服从性接受,是认同性接受和信仰性接受的基础;认同性接受作为一种自觉接受方式,分为情感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是顺从性接受向信仰性接受发展的桥梁;信仰性接受作为一种高级的接受方式,是顺从性接受和认同性接受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ceiving web-based instruc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key character, or classification instruction differed in their performance of insect identification tasks. All groups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insect identifications on pre- and post-two-dimensional picture specimen quizzes. The study also determined student performance on insect identification tasks was not as good as for family-level identification as compared to broader insect orders and arthropod class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tasks. Finally, students erred significantly more by misidentification than misspelling specimen names on prepared specimen quizzes.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at short web-based insect identification exercises can improve insect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 Also included is a discussion of how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teaching and future research on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