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训诂,简言之是用当代的语言去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通行的语言来解释方言,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训诂的主要内容有解释字词,解释文句,分析表达方式、补充说明和正文相关的内容等,训诂的主要术语有曰、为、貌、犹等,通过对《诗经·卫风·硕人》注疏中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的分析,可以使读者对训诂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训诂方法新探》一书立足宏观,总结了训诂的基本原则;廓清了学界对于“训诂方法”的模糊认识,阐明了什么是训诂方法.同时将训诂方法分为静态训诂和动态训诂两大门类,包含12种具体方法,合理全面,举例丰富.《新探》是对以往训诂方法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3.
《商君书》是法家重要经典之一,其正文训诂对我们理解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训诂内容、方法及其使用的训诂术语等方面对《商君书》中的训诂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训诂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训诂方法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训诂方法的分类,学术界意见不一.将训诂方法与训诂方式区分开来,或者将训诂方法分为求义的方法和释义的方法,是训诂学上的进步,但仍有欠妥的地方.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训诂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训诂内容、方法及其训诂术语的总结,以显现正文训诂在《管子》词义训诂中的作用以及在整个训诂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商君书》是法家重要经典之一,其正文训诂对我们理解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训诂内容、方法及其使用的训诂术语等方面对《商君书》中的训诂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舍有的解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总结规则.阐明条例,探求《尸子》正文训诂对训诂学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靖康缃素杂记》为宋人黄朝英所作,是宋代笔记中的重要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训诂材料。本文从训诂术语、训诂内容、训诂方法和特点及训诂的不足的角度对此作了初步探讨,以发掘它的训诂价值,从而引起学者对宋元笔记中训诂材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训释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训诂材料的主要形式在于训释,其训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要的训诂学论著中学习并且归纳基本的训释方法,从分类的角度简述对于训释方法的理解,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春秋经传集解》是魏晋时代一部重要的古籍注本,其训诂视角承袭汉儒,又有所发展变化,注重对历法、地理、人物、礼制的考释,并借此来深入阐释经传;重视探究经传的联系,通过经传相互发明,解《经》说《传》。《集解》释词说句全面承袭汉儒传统,又有所发挥,注重揭示词句在经传中的特定含义,前后勾连,以交代与被释词句相关史事的方式来帮助读者读懂经传。  相似文献   

13.
训诂术语,就是传统训诂学的专门用语.传统训诂学的术语确定工作已经自发地进行了两千年.训诂术语存在诸多问题,今天更需要在现代思维科学和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术语的归纳和建设,需要注意术语的单义性原则、新术语必须意义明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和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注释问题与词汇难点。不疏通字词,便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审文例是义训的重要手段,对于解释词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审文例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探求词义,理解语义。  相似文献   

16.
郑玄是汉代注释领域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他把“随文而释”的注疏之学推向了极致。他的训诂实践,不仅包容今古文经学,以今释古,而且首开因声求义之法。本文从注疏的内容上对郑玄的训诂实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读书杂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书中五千多条札记少则十数字,多则千余字,荟萃了传统训诂学的诸多精华。文章从条目构成的角度,即标目、引文、考证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读书杂志》体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萌 《湘南学院学报》2012,(4):54-57,6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义界明,旨归显"的著作,其运用声训这种文体释义方式与当时的训诂学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刘勰在文体论部分对各类文学体裁囿别区分,运用以"求源推因"为旨趣的声训这一训诂方式对文体名称释义,目的在于探本求源,反映了刘勰依文字原义推求文体本源的文学思想,是"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学观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训诂学是一门训释词义、注解古书的学问。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古代文献、深刻了解历史文化的工具和桥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焦循《孟子正义》词义训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突破“疏不破注”的成法,体现清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2、因声求义,标示清人训诂所达到的高度;3、征引丰富,释词手法多样,展现训诂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