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校友捐赠成为占据高校筹资较大比重的一环。各高校依托校友基金会组织,通过庆典、仪式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友捐赠具有理论、实践的双重意义。可以说,在借鉴国外校友捐赠经验的基础之上,培育校友捐赠文化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2.
吴文裕  吴二娜 《学会》2016,(6):59-61
<正>2016年2月29日,在厦门市社会组织促进会会员大会上,厦门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厦门市社会组织促进会授予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为"社会组织优秀领军人物"荣誉称号,同时校友总会也被厦门市民政局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任镜波于2003年当选为校友总会理事长,到现在已任三届,共13年。近几年来,校友总会先后3次被评为福建省和厦门市先进社会组织。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取得这么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友管理是以情感需求和友情特征为基础,对校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的一种管理手段。目前,情感管理已被广泛运用在高校校友管理过程中。想要使情感管理在高校校友工作中得到良好运用,就需要提高高校校友工作的服务理念,培育校友意识,建设校友文化,建立健全高校校友工作管理制度,从而提高高校校友情感管理的规范性。本文对高校校友工作中情感管理的运用展开详细讨论,以期促进高校校友情感管理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职院校校友数量的不断扩大,做好校友工作成为必然要求。要通过科学规划校友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深入挖掘校友资源,优化年龄梯队和职业分布;不断完善合作机制,调动校友合作的积极性;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校友工作队伍等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和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中赋 《学会》2002,(12):16-18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人类社会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化和专业化分工,形成了许多社会团体和组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和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科技群团也不例外.科技群团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组织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科技群团文化问题,加强科技群团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8)
高校校友会是凝聚校友、吸引校友的力量源泉,是学校和校友的实力、活力、魅力的体现,是新、老校友拥有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校友会活动的日益增加,校友文化正日渐凸显,它已成为各校非常重视和培育的一种文化交流。本文对高校校友会工作在网络时代下的工作模式及管理系统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组织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组织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这些"企业组织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  相似文献   

8.
清华校友总会的前身是清华学校留美同学会和清华同学会 清华校友总会于1 981年4月26臼(70周年校庆日)由校友选举产生,1991年11月13日在国家民政部注册为社团法人。清华校友总会的宗旨是:加强国内外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和团结,服务广大校友,发扬清华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和祖国的统一,为母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现任会长为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副会长为贺美英(常务)、方惠坚、承宪康、刘敏文、陈希,现任秘书长为郭棵,现有专职工作人员9人。清华校友网(ht【p:,/wwwtsin曲ua.o rg.cn)全体清华人的网上家园,母校与海内外校友之…  相似文献   

9.
校友资源作为独立学院的重要办学资源,对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开发和管理这一资源成为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对独立学院校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独立学院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王潇 《科教文汇》2014,(10):183-184
高校校友档案作为沟通校友和高校之间的纽带,起到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校友档案的建立和健全是高校校友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详细阐述了校友档案的收集范围和目前档案收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校友档案在推动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大意义,规范了校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模式,提出具体的校友档案工作机制,对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逐渐意识到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准校友”的校友意识,是高校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在分析培养“准校友”校友意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渗透、灌输、激发、传承和强化校友意识的途径,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校友工作水平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友档案作为沟通校友和高校之间的纽带,起到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校友档案的建立和健全是高校校友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详细阐述了校友档案的收集范围和目前档案收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校友档案在推动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大意义,规范了校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模式,提出具体的校友档案工作机制,对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16次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的研究专题是"促进学生就业、校友工作自评体系、校友工作刊物、校友信息化建设和特色校友活动"。这些专题体现了当前校友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就其中三点问题进行研究:从数据库、网站、邮箱和电子期刊等方面促进校友信息化建设;从校友的成长道路、校友的创业历程和校友企业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列举了部分国内高校较为突出的校友品牌特色活动,以期给广大高校的校友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教育背景数据难以获取,从校友关系视角开展的科研产出影响因素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9—2015年立项的3098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构建负责人校友关系中心度与研究产出指标。研究发现:(1)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普通论文数量的负效应强于高质量论文,对技术效率的负效应强于规模效率,直接校友关系的负效应强于间接校友关系;(2)当负责人处于职业初始期,当项目所在学科知识壁垒较高,当依托单位属于985、211高校以及中科院研究所,当论文采用中文发表时,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负效应更强;(3)校友关系会通过增加负责人的弱关系和减小项目团队规模这两种机制对科研产出造成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校友关系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可对中国科研资源配置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组织文化、知识共享与产品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组织文化、知识共享及产品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组织文化、知识共享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基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知识共享对产品创新有直接影响,组织文化与知识共享对产品创新的共同作用要大于组织文化单一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企业正确认识组织文化和知识共享在产品创新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友沟通机制构建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设立专门校友工作机构、定期邀请校友回校开办讲座、编纂校友刊物的方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沟通与互动,以更好地开发校友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哈佛商学院创业大赛自1997年至今已历经19届,已经形成包括商业、社会创业和校友创业三个分系列的完整赛制。哈佛商学院创业大赛自举办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商务精英。正如2015年12月哈佛大学发布的《哈佛校友影响力》报告所说:39%的哈佛校友已经创立了营利或非营利性的企业,在150多个国家开办了14万余家公司或机构。哈佛商学院创业大赛准确的功能定位和切实有效的赛事组织,值得后起者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校友资源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作用显著。校友的品牌资源能够为母校提高声誉、校友的财力资源能够为母校提供资金支持、校友的育人资源能够为母校提供教育服务、校友的信息资源能够为母校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开发和运用好高校校友资源,有利于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对校友资源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分析,探析了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管理的价值,并对信息化时代高校校友资源开发运用机制的创新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18)
近年来,校友资源作为高校发展的一个潜在动力愈加受到国内众多高校的重视,而增强校友爱校感作为培养和发展校友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受到了高校的更多关注。探索更多培养和增强校友爱校荣校情怀的途径对于整合和利用校友资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重点探索创立校友刊物这一途径对培养校友爱校荣校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组织文化类型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路径分析验证组织文化的四种类型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组织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宗族文化、活力文化、市场文化、层级文化分别对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顾客维度以及财务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组织文化建设既要关注内部稳定、控制,又要关注外部变化、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