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廉水  崔维军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0-1364
 在分析科技人员收入满意度与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12个地市科技人员收入的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不明显,其中企业科技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合理,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比较平均;从地区、组织和职称的角度看,造成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职称,其次是地区,组织对科技人员收入差异贡献度不大。  相似文献   

2.
泰尔指数是分析区域收入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以甘肃省14个州市为基础,将其分成三大经济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对象,利用泰尔指数测量了2004年~2014年,这10年间甘肃省三大经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还有整个区域的差异变化。从研究结果来看,各个经济区的差异不断减小,以至于整体差异不断减小。从整体来看,虽然各个经济区的发展各有所长,但是整体差异有明显的下降,整个省区的经济发展不断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一项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测量工具,首次在全国层次上,探索了我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现状及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在全社会中处于较高的位置,相对于居民而言收入差距不大,尤以大学中科研人员的收入分布最为平均。从单位类型、区域、专业领域和职称的角度来看,职称对我国科研人员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专业领域,然后才是区域和单位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泰尔指数对不同空间尺度下本土技术吸收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考察吸收能力对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本土技术吸收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其中三大地带间和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占主导地位;在吸收能力的3个维度中,技术利用能力对全国、三大地带间和东部地区内部本土技术吸收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技术消化能力对中部地区差异的影响最大,而技术获取和技术消化能力对西部地区的差异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频度统计法筛选的指标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泰尔指数评价模型对中国4个直辖市和5个经济单列市2010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泰尔指数用于赋权,反映了指标值与指标均值的差异越大权重越大的思路;在对样本城市聚类基础上对指标进行差异分解,从类内差异和类间差异两个层面揭示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出现差异的原因,解决了现有研究只重视评价结果而未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康晓娟  杨冬民 《资源科学》2010,32(3):485-490
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研究大多采用极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很少有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度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对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并将以GDP为权重的泰尔指数与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的泰尔指数相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对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自1995年以来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和东、中、西部内部差异均呈不断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大;由于能源消费量的70%都用于工业部门,本文经对比分析发现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而以GDP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7.
陈涛 《科学学研究》2008,26(1):157-161
 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和成长需要能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和人的工作行为。在影响三种需要满足情况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从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和成长需要三个维度设计了相关的收入观察变量,以江苏省南通市科技人员为例,考察了科技人员收入与三种需要的满足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科技人员现有收入的激励作用大小,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委组织部"333工程"课题组的<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北(以徐州为例)、苏中(以扬州为例)、苏南(以常州为例)地区的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差距,并通过对比,研究了多个因素对三个地区的科技人员对所在企事业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观评价的差异,得到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发现目前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对2001—2021年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程度进行测量,在考察福建省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整体状况后,对区域经济差距进行进一步分解,并从统筹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内部差距的角度提出缩小福建区域经济非均衡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