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载人航天从1961年开始,至今已近40个年头了。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图1,苏联,1961年发行)乘“东方”1号载人飞船绕地球轨道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飞行实践证明人类能够在失重状态下在太空中活动人类第一次太空飞行,开辟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纪元。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谢泼德(图2,喀麦隆,1981年发行)乘“自由”7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作直上直下的亚轨道飞行。这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航天员。1971年1月31日,年近48岁的谢泼德作为“阿波罗”14号登月飞船指令长,再次进入太空,并圆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
月球冷知识     
起源月球的起源有几种假k说,其中,最被大众认可的说>法就是“碰撞说”。1大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与刚诞生不久的地球发生碰撞,残留的碎片形成了月球。人类月球日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成功着月,并首次在月球留下人类足迹。从此,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相似文献   

3.
2002年,一位叫埃隆马斯克的美国人为了实现“能够帮助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创立了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想要实现商业航天,载人往返地球与太空,那么降低火箭发射成本至关重要。于是,下一代运载工具“星舰”应运而生。按照马斯克的设想,“星舰”飞船必须拥有回收后马上再次投入使用的本领,这对未来载人登陆月球甚至移民火星都十分有价值。未来“星舰”将衍生为货运和载人等不同版本,都将拥有从地球轨道甚至更远深空返回并垂直着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此时此刻,距离地面400千米的地球轨道上,3名航天员正在太空工作。这3名航天员是翟志刚(代号01)王亚平(代号02)叶光富(代号03),也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的第二批“居民”。他们在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搭乘“神舟”13号载人飞船,经过差不多7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天宫”。他们要在“天宫”工作6个月,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创造历史的同时,航天员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适应“天宫”生活。本期“小问”将带着大家走进“天宫”,找出航天员们护理头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飞冲天     
水华 《集邮博览》2008,(1):18-18
1999年11月20日6:30′07″,"神箭"——"长征-2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拉开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序幕。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在离地球350公里高空在轨飞行21小时11分钟绕地球14圈后,于次日(11月21日)3:41′以软着陆方式成功地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的草原上。24日飞船返回舱在北京航天城开舱,取出试验的搭载物品和数据,"神舟"飞船首飞取得圆满成功。接着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12月30日连续发射了三艘实验性无人飞船。  相似文献   

6.
正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图1为我国1958年10月发行的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邮票。当年的11月3日,苏联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2号"。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实际上是为以后载人航天做实验。值得一提的是,"卫星—2号"与"卫星—1号"不同,"卫星—1号"没有搭载任何动物,而"卫星—2号"携带了一只雌性小狗,名叫  相似文献   

7.
朱军 《上海集邮》2007,(12):20-21
载人航天器在空间完成预定任务后安全可靠地返回地面,是航天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只有掌握这项技术,人类才能驾驭飞船飞出大气层,遨游太空,探索宇宙奥秘。载人航天器的返回技术是在火箭回收和某些航天器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一枚伴随杨利伟飞绕地球14圈、见证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万维生手绘“神五航天”纪念封年前在泉州万维生邮票艺术馆首次露面(见图)。  相似文献   

9.
未军 《上海集邮》2008,(1):24-26
空间站是一种在固定轨道上运行、能承载多人的大型太空飞行器。人类航天活动不满足于在太空的短暂飞行,而是寻求能在太空长期生活与工作的基地,充分利用太空独特的环境从事多种科学技术研究、试验与生产,为将来人类进行更远的太空探索做好准备。我国在实现载人航天后,也制定了建立空间站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56秒,搭载“神舟”13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简称长2F)遥13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13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21次任务和第8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是翟志刚(指令长)、王亚平、叶光富。  相似文献   

11.
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我国第一艘太空试验飞船——“神舟”号,1999年11月20日6日寸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11分钟,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为记录和反映我国航天科技这一历史性跨越,在“神舟”号飞船首次飞行试验中,  相似文献   

12.
单留 《上海集邮》2006,(6):25-26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她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温暖湿润的大气,清澈甘甜的淡水,广袤肥沃的土壤(图①)。人类渐渐长大,成为万物之灵,似乎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主宰,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变得毫无节制。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前苏联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航天大国。其在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先后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太空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数项领先于美国的航天成就。苏联邮政部门为宣传自己国家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14.
李大海 《收藏》2006,(1):75-75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两名宇航员同时送上太空并进行五天空间试验。执行此次飞行任选的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相似文献   

15.
赵雁  秦宪安 《新体育》2006,(1):40-41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入飞船顺利返回。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经过21 个多小时气象万千的太空遨游,38岁的杨利伟以其超人的体魄,高超的技术,顽强的意志,过人的胆识,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两年后,英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在绕地球飞行77圈, 历时115小时32分,行程325万公里之后成功返回地面,当他们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他们表情轻松,精神面貌非常好,五天的太空之行,失重、狭小空间等太空特殊环境,对他们并没有多少影响。是什么使中国航天员拥有如此强健的体魄?他们良好的体质是如何训练和保持的?中国航天员异于常人的体育生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6.
陈志淮 《健与美》2020,(3):18-19
出生于1984年11月15日的基普乔格,成为第一位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马拉松全程比赛的地球人,取得了几近神话地位的里程碑式的成绩,冲破了人们认为无法逾越的时间障碍。去年10月12日,肯尼亚马拉松运动员埃鲁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在维也纳用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跑完了42.195公里马拉松距离,创下了历史上的突破性纪录。  相似文献   

17.
太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这里的资源不是指我们地面上的矿产、地质等,而是超真空、高洁净等自然资源,以及因航天器的飞行而派生出来的微重力、高远位置等资源。人造地球卫星的特长主要是利用高远位置资源为人类造福,而载人航天器的特长主要是利用微重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科学和技术实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探索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将中国首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神舟飞船及其太空邮件》是一部以中国太空邮件为主要素材、反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航天类集邮展品,同时也是一部非常现代的集邮展品。在2007年圣彼得堡世界邮展上获得了银奖。  相似文献   

20.
集邮品信息     
《上海集邮》2012,(10):46-47
总公司"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纪念"邮戳(6.18)。北京"2012国际合作社年"邮戳(6.11),"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纪念"邮资机戳(7.13),"三联书店创建80周年"邮戳(7.26)。河北石家庄:"石家庄生肖集邮研究会成立2周年纪念"连体戳(6.6),"上海一石家庄生肖集邮联谊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